欧盟对外政策大转折,要从实力地位出发,跟特朗普政府打交道

刘勇教授 6天前 阅读数 16 #军事

4月2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美国白宫在当地时间4月1日证实,特朗普将在当地时间4月2日宣布一系列对等关税,随后立即生效。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关税并不只针对中国,也包括欧盟这样的传统盟友。

这自然会引起欧盟的强反弹,当地时间4月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称,将会对美国即将生效的25%汽车关税和对等关税实施强有力的报复,欧盟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谈判。

这话听起来有点耳熟,从实力地位出发,最早成为外界关注的热词,是从2021年安克雷奇中美战略对话中开始的,当时中国外交官强烈批评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的说法,引起全球关注。没想到的是,冯德莱恩现在也学会了这句话,并且把目标对准了向自己施压的美国。

在这次讲话中,冯德莱恩不无委屈地表示,这场对抗并非欧洲挑起,同时还表示,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有一个强有力的计划,在必要时进行报复。这话听起来,又跟中国有点像了。那么,冯德莱恩带领下的欧盟,究竟要干什么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欧洲现在的境况很危险。由于中美关系在最近几年的恶化,中欧关系也受到了影响,中英之间的黄金十年宣告终结,默克尔下台之后的中德关系也不稳定,曾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大利跟中国关系也出现了波折;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欧盟一小撮政客更是敌视中国,双边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又给欧盟上了一把强度,让欧盟的汽车、半导体、制药、木材等行业雪上加霜。除此之外,乌克兰战争悬而未决,也让欧盟倍感压力。现在的欧盟,经济、能源、安全都遇到挑战,已经到了必须要调整对外政策的时候了。

但从冯德莱恩的发言来看,她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更有甚者,在对美国进行言语反击的同时,她还不忘向美国示好,声称美欧双方将共同应对“产能过剩、不公平补贴、知识产权盗窃”等问题,而这些,都是美国在攻击中国时的常用词汇。

也就是说,特朗普挥起关税大棒砸向欧盟的时候,冯德莱恩仍然对“美欧一家亲”抱有幻想,希望可以与美国联手对付中国,或者可以这么说,她希望用打击中国的方式,来获得美国的好感,从而得到特朗普的信任。

不得不说,冯德莱恩的想法,有点异想天开。特朗普的关税,针对的并不只是中国,而是全球。在经济上,特朗普的思路很明确,对外加关税搞钱,对内减税促进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苏,欧盟、日本、加拿大等盟友在美国那里就没有什么豁免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特朗普这次加征的汽车关税,其实对中国打击并不大,因为中国汽车厂商多年前就已经被美国给针对了;而汽车出口是欧盟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它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美国加征的汽车关税,简直就是对欧盟的定点爆破。

冯德莱恩的外交思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她仍把欧盟看做是一个与中国、美国平起平坐的力量,这种看法并不符合事实。欧盟安全上受制于美国,能源上也不能自给自足,科技上也逐渐落后,最近几年火爆的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欧盟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从整体实力上来看,欧盟与中国、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不具备“从实力地位出发说话”的实力。

对欧盟来说,现在最好的政策就是与中国联手,共同对抗美国的施压。中国与欧盟地理上相距遥远,彼此都不构成安全威胁;在经济问题上,中欧经济也高度互补,双方在科技、人文、碳减排、农业、汽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在国际秩序与全球理念上,欧盟与中国也都是多极化世界的拥护者。与中国合作,欧盟就有很大可能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美国自然不敢轻视欧盟。

就目前来看,欧盟的对外政策其实还是在不断摇摆。冯德莱恩本人在对华问题上也是朝三暮四,今天能对中国口诛笔伐,明天就能称赞中国的建设成就,这种反复无常、举棋不定的心态,只会让欧盟错过更多的机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刘勇教授

刘勇教授

军事学教授;作战指挥学博士,战役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