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问界M5 Ultra:华为智驾加持,真香还是劝退?销量能否逆袭?

乔雅琪聊车 1周前 (03-24) 阅读数 3 #汽车

最近朋友圈被问界M5 Ultra刷屏了,有人说它是华为加持下的“真香”神器,未来可期;也有人嗤之以鼻,直呼“智商税”,销量惨淡就是最好的证明。  869辆,2月份的销量数字如同一个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这辆号称“集大成者”的脸上。它究竟是昙花一现的营销噱头,还是被低估的潜力股?这可不是一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能轻松带过的。让我们抛开那些官方的华丽辞藻,剥开一层层包装,用最朴实的语言,来一场深度灵魂拷问。

首先,我们得承认,华为的品牌力确实不容小觑。它就像一个金字招牌,能让无数消费者趋之若鹜。但“品牌溢价”这三个字,却也成为了悬在问界M5 Ultra头上的一把利剑。消费者掏腰包,究竟是为华为买单,还是为这辆车本身的价值买单?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看看这外观,说实话,平平无奇。也许有人会说,“内涵比外表更重要”,但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第一印象的冲击力是无法忽视的。与其说问界M5 Ultra在设计上有所突破,不如说它是在安全地行驶在“不踩雷”的道路上,没有明显的亮点,自然也就难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与那些设计大胆、造型前卫的竞品相比,它显得有些“乏善可陈”。试想一下,如果一辆车连让你多看一眼的冲动都没有,又怎么能期待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再看内饰,虽然在细节方面有所提升,例如更加舒适的座椅、更为合理的储物空间,以及高级感十足的怀挡设计等等,但这终究是“修修补补”式的改进。这种改进,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却并不能改变它在整体设计上的平庸。看看那些同价位的竞品,它们在内饰的科技感和豪华感上,丝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问界M5 Ultra在内饰方面的表现堪称“优秀”,那只能说明其他的竞品车型更加优秀。

动力方面,纯电和增程双动力选择,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至少能照顾到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加速性能却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遗憾。在如今电动车“卷”到极致的时代,问界M5 Ultra的加速表现实在算不上亮眼。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匹千里马,结果它却只能慢悠悠地走着,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吗?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华为的智驾系统。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这些听起来就让人觉得高科技感十足的配置,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自动紧急转向、AEB全向防碰撞等功能,更是让人心动不已。然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却需要OTA升级,这无疑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OTA升级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带来功能的提升,也可能带来各种bug和问题,这就如同买了一台半成品的电脑,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地去完善配置一样。消费者真的愿意为这样一个“半成品”买单吗?

我们不妨将目光转向竞品,特斯拉Model Y以其卓越的操控性闻名于世,但价格也相对较高;腾势N7和极氪ZEEKR 7X在配置和性能上也不落下风,智能化方面各有千秋。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燃油车与新能源结合的需求,并且在性能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也各自存在着一些不足。腾势N7有着比较高的起售价,而极氪ZEEKR 7X后期维护成本略高,这些因素都可能会成为消费者最终做出选择的关键因素。

那么,问界M5 Ultra在竞争格局中又处于怎样的位置呢?它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销量却惨淡。这869辆的销量数字,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就好比一家餐厅,菜品不错,价格也合理,但一个月却只卖出了869份,这其中必然存在着某些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产品的定位不准?是营销策略失误?还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不足?这都需要问界认真反思。

事实上,问界M5 Ultra的升级,在内饰和智能化方面确实有所进步,但这些进步都只是“修修补补”,并没有触及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仅仅依靠华为的背书和一些配置升级,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提升,需要的是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它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和宣传的层面。

数据不会说谎。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2月,问界M5系列的销量仅为869辆,而同期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超过1万辆,极氪001的销量也超过了7000辆。这个巨大的销量差距,足以说明问界M5 Ultra的市场竞争力还有待提高。消费者并不买账,这才是最残酷的现实。

最终,问界M5 Ultra是“真香”还是“智商税”,这似乎成为了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它就像是一场高风险的投资,你押注的是华为的技术实力和未来科技,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追求极致的性能和操控,特斯拉Model Y或许更适合你;如果你更注重舒适性和科技感,腾势N7和极氪ZEEKR 7X也是不错的选择。而问界M5 Ultra,或许更适合那些愿意为华为智驾系统买单,并且对其他方面要求没有那么高的消费者。

那么,该如何评价问界M5 Ultra呢?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辆车,你的评价又是什么呢?这才是这场讨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最后,我们再回到那个冰冷的数字——869辆。这个数字,是问界M5 Ultra交出的“成绩单”,也是消费者对这款车最直接的反馈。虽然华为的背书无疑是一个闪光点,但仅仅依靠技术优势,并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产品品质、市场定位、品牌口碑、营销策略等等,都是决定一款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问界需要认真反思,在未来的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上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辆车或许还有潜力,但目前来看,它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  它能否成功逆袭,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乔雅琪聊车

乔雅琪聊车

乔雅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