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新西兰华人“白眼狼”事件,终于明白父母为什么要“自私”一点……
01
杀猪盘无处不在,
哪怕是亲儿子和父母之间。
02
最近,新西兰的华人圈有个新闻,
在网上闹得非常大。
一对中国夫妇和亲生儿子撕破脸,
将其告上法庭。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王先生夫妇的独子叫王鑫,
多年前,为了让儿子“更有出息”,
花大钱培养他去新西兰,
拼尽全力托举,
最终儿子如愿在新西兰定居。
为了让儿子更好地生活,
老两口卖掉国内的两套房,
加上多年积蓄,
凑齐了44.7万纽币
(约合人民币200万元)
在新西兰买了一套房,
他们把这套房登记在儿子名下。
王鑫信誓旦旦地说:
等父母来了,
就把房子过户给他们,
老两口美滋滋地
等着退休后共享天伦。
然而,
王鑫却开始了他的骚操作。
他先是私自把房子出租,
每个月的租金都揣进自己口袋,
王先生夫妇完全蒙在鼓里。
嫌收租的钱不够花,
王鑫又将房子抵押后再融资,
累计贷款了8.1万纽币,
当然这笔钱一毛也没花到父母身上,
全用来供他自己花销。
2018年,王先生夫妇来到新西兰,
却发现,自己买的房子住着租客,
自己只能和儿子儿媳挤在一起。
他们提出想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王鑫果断拒绝了,
他说自己需要租金收入。
老两口感觉很无奈,
耗尽毕生积蓄买的房住不进去,
在异国他乡,他们竟无处落脚。
更令人寒心的是,
他们将毕生的钱都给了儿子,
没有能力继续让儿子吸血,
即使免费在家里当保姆佣人用,
也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一年春节,
老两口给孙子包了红包,
却遭到儿子愤怒的指责:
“太抠门了!
就这么点红包,
你们真让我丢脸!”
儿子副嘴脸实在恶心至极,
父母把一辈子的血汗钱给他时,
他没有做声,
父母买房署他的名时,
没有说父母抠门,
现在没钱继续给他当血包了,
就嫌弃父母抠门了。
端起碗吃饭,
放下碗骂娘,
可真是个孝顺的好儿子。
而更让老两口恼火的是,
儿媳常跟他们发生争执,
儿子也不分青红皂白怪父母。
一次争吵后,
王鑫直接要求父母搬出去租房住,
至于搬去哪里,哪来的钱租房,
他根本不管。
一辈子为儿子付出,
到老了,
竟被儿子赶出家门。
03
“太狠心了!这就像断了我们的退路。”
“我们把一生(的血汗钱)都给了你,
你这些年一直从中受益……”
“如果把微薄的退休金拿来租房,
一旦生病,
都不知道从哪里找钱治疗。
到时候你们会给钱吗?
肯定不会。”
愤怒不已的老两口控诉着儿子狠心,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唤醒他的良知,
却没想到,
一头嗜血的怪兽,
是不可能有良知的,
就在今年3月,
王鑫直接挂牌出售父母这套房产,
他打得一手好算盘,
卖了房子变成了自己的钱,
那就跟父母毫无关系了。
至于父母晚年怎么过,
关他什么事?
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父母干的。
若不是听到音信,
老两口赶过来申请产权警示令,
房子恐怕已经卖出去去了。
异国他乡为儿子倾其所有,
落得个无家可归、
无人赡养的地步,
彻底寒心的王先生夫妇,
将儿子告上法院,
要求儿子归还房子。
而王鑫贪婪的嘴脸,
此刻显露无疑,
他不但拒绝交出钥匙,
反而声称44.7万纽币是赠予,
甚至大言不惭地说,
国内卖掉的两套房产里,
有一套是他的名字,
他还要反诉父母卖掉他的房子。
耗尽一生,
养出了一个这样的无赖,
老两口终于心灰意冷,
他们当庭表示:
任何有理性的老人,
都不会在活着的时候,
把全部积蓄送给儿女,
这无异于“经济自杀”。
法官认同了这一说法,
最终,法院判决王鑫过户房产,
还清抵押贷款,
并且归还部分租金给父母。
04
这个案件看得我唏嘘不已。
王先生夫妇做梦也想不到,
自己当牛做马供养儿子一生,
老了却被儿子背刺。
所有的积蓄差点被吞没不说,
甚至差点流落街头。
你把他当亲儿子,
他把你当冤大头。
你倾尽所有托举他走出国门,
在他看来都是理所当然,
哪怕要喝你的血,割你的肉,
他也会毫不迟疑地动手,
谁叫你是他爹妈?
喝过几年洋墨水,
就学会了两面三刀那一套。
需要你时,
他就是传统中国人,
买房娶妻生子要父母帮衬;
不需要你时,
就把你往边上踹,
什么孝道、赡养都扔一边。
当与寄予厚望的儿子
对簿公堂的那一刻,
不知道这对夫妇
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他们耗尽家财,
养出了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05
想起了不久前,
震惊华人圈的报警抓母事件。
58岁的中国大妈,
年轻时努力工作赚钱,
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定居。
女儿成家后接连生了3个孩子,
想让妈妈来给自己带孩子。
可晚年还要远渡重洋去带孩子,
大妈不愿意。
女儿的自私在此显露无疑,
她先是假装让妈妈过来旅游,
用旅游签证将她骗到美国,
等人到了之后,
免费保姆就逃不掉了。
大妈不仅要看3个孩子,
还要给全家做一日三餐,
很多地方还要自掏腰包。
这哪是女儿,
这简直就是地主周扒皮。
大妈每天累得精疲力尽,
长久的劳累和埋怨在心里积压,
母女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某天在和女儿的争吵中,
她大倒苦水,倾诉自己的辛苦。
而女儿不但不体恤她的辛苦,
反而骂她活该,
怒吼着叫她去死。
愤怒不已的大妈,
打了女儿几个耳光。
而这是这几个耳光,
打掉了女儿最后一丝人性,
女儿当即就打了报警电话,
要求警方将她铐走坐牢。
而被警方带走的时候,
大妈愤怒地朝女儿叫到:
“这是我养活这么大的姑娘诶,
给我带个金手镯,
养你40年,还不如养条狗!”
她用半生托举出的孩子,
仅用一个电话,
将她送进了牢房,
想想真是讽刺至极。
需要吸父母血的时候,
她是传统的中国人思维,
需要被托举;
与父母产生矛盾时,
她就是地道的美国人,
用法律的手段驱赶自己的母亲。
大妈用尽半生,
养出了一个优秀的白眼狼。
06
类似的事情,
其实很多地方正在上演。
凤凰网纪录片《旅途》中,
记录了一对85岁的退休教师夫妇。
他们辛劳一辈子,
将唯一的儿子托举到国外定居,
而今因脑梗半身不遂,
生活无法自理时,
儿子却从未回来照料过一天。
老人落寞地说:
“(儿子)已经是把父母扔了。”
上海一对教授夫妇,
奋力将三个儿女送往国外定居,
然而老之将至,
没有任何一个儿女回来照顾探望,
他们孤独地在养老院死去,
就连葬礼,
也是儿女们委托机构办理,
他们仅在视频中完成祭拜,
最终教授夫妇的遗产也都通过中介,
流向了三个子女手中。
父母耗尽半生,
将孩子送到更广阔的世界,
可开了眼界的孩子们,
却在见识了更好的条件后,
狠心抛下父母,
变成了一个个不忠不孝的白眼狼。
07
有句谚语叫: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作马牛。”
绝大多数父母父母,
对儿女倾囊相授,
自己住逼仄的小房子,
也要省出钱给儿女付首付;
自己节衣缩食,
也要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
但予取予求的结果就是,
他们很可能将你的付出
当成理所当然。
当你需要他们拉一把的时候,
习惯了索取的儿女,
就很难反哺。
我见过太多父母,
将毕生积蓄给了孩子,
却落得个晚景凄凉的下场;
拼尽全力托举孩子,
却养出了恩将仇报的孩子。
北京一位单亲母亲,
拼尽全力送儿子出国留学,
又把所有的积蓄370万给儿子买房。
结果呢,
儿子结婚后拉黑妈妈3年,
还称父母为儿女买房是风俗习惯。
去他的风俗!
如果这位妈妈现在手上有370万,
儿子还敢拉黑她吗?
正因为妈妈掏空了自己的一切,
再无利可图,
儿子才敢这么做。
所以啊,
与其用全副身家赌儿女的良心,
不如一开始就不去试探幽暗的人性。
08
在网上有人问经济学家郎咸平:
辛苦攒下100万,
是要替儿子买婚房,
还是创业?
郎咸平说起了自己和儿子的例子。
他对二个儿子全力托举,
把他送到日本、韩国去留学,
儿子谈了个女朋友,
郎咸平并不是很同意,
但是儿子还是和她结婚。
结婚之后儿子没有赚钱能力,
就住在郎咸平在上海的房子里。
有一次他去上海,
提前给儿子打电话,
说一起吃个饭,
儿子连面都没跟他见,
就说自己要陪妻子和岳父母吃饭。
郎咸平无奈地说,
对孩子倾其所有,
却养成了白眼狼。
而他更赤裸地说:
如果我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儿子,
儿子不需要看我的脸色生活,
恐怕嘴脸比现在更现实。
他总结说:
为子女掏光积蓄,
是苦难的开端。
很多父母认为,
自己有100万,
只要孩子需要就全力支持,
可当你把毕生心血都拿出去,
你的晚年怎么过?
在你需要依赖的时候,
你又凭什么觉得孩子会负责?
把十分为孩子付出的心,
分出三四分爱自己,
既是对自己的保障,
也是对儿女的一种约束。
09
曾看过一句话:
当你把自己的尊严交出去,
最后就只能祈求对方的良心。
当父母断了自己的后路,
其实也是堵掉了亲情的出口。
托举孩子当然必要,
当我始终认为,
适当给予,不必掏空。
做好风控,保障自身。
建立边界,互为支撑。
才能让亲情更为牢固。
人性的深渊不可凝视,
你要做的不是去考验,
而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守住底线不是冷漠,
而是给爱穿上铠甲;
留有空间不是疏离,
而是让亲情保持成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