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后弄明白了,当年苏联挖穿地球,为何挖到12262米就停了?

奇史怪谈 17小时前 阅读数 99 #历史

勇敢的苏联人在北极圈的冰冷地带,搞了个大动作,打算挑战“挖到地心”的壮举。他们花了20多年时间,硬是在那儿钻了个12262米深的洞,直接刷新了世界纪录。

可没想到,就在快要成功的时候,他们却突然急着把所有施工队都撤走了,还用一个12吨重的大铁盖子,把钻井口结结实实地堵上了,这样一来,他们的计划也就直接泡汤了。

这么多年,大家对这个事儿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甚至还谣传挖到了吓人的“阴间大门”。那为啥苏联人不一鼓作气挖到底,实现人类钻透地壳的大事儿呢?

大家都知道,二战一打完,美国和苏联因为实力太强,就成了那时候世界上的两个老大。所以嘛,这俩为了争谁是第一,很快就开始了长时间的明里暗里的较量。

炮火不断,老百姓深深体会到了战争的恐怖,心里头对和平那叫一个盼啊。虽说二战打完了,小打小闹的事儿还时有发生,可大家伙儿都明白,不让大战再起,这已经是全球都认的事儿了。

但这并没拦住美苏之间互相牵制的脚步,就连那些只在人们脑袋里转转的“飞天遁地”的想法,也成了他们较劲的新战场。

在太空探索的大比拼里,苏联一开始挺领先,不仅成功发射了卫星,还头一回把人送上了太空。可没想到,后来美国搞了个“阿波罗计划”,直接就把人送上月球了,这下苏联可有点懵了。

看到美国在航天领域逐渐领先,苏联可不想干等着被甩在后面,所以他们立马换了个方向,决定往“地下”发展,打算好好探索一下地球的内部。

要想钻探到地底,重点在于选对开挖的地点。想想看,跟硬实的陆地比起来,海洋下面的地壳可薄多了,也离地心更近,所以,要是能从海洋里钻探,说不定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些。

这么浅显的道理,苏联能琢磨出来,美国肯定也心里有数,而且他们还更早一步采取了措施。那是在1965年,美国搞了个“莫霍面钻探计划”,并且选在了大海里进行。

这个方案花了足足3亿美元,美国人在瓜德罗普岛海边搞了个大动作,钻探深入地壳,一直钻到莫霍面那地方,就是地壳和上地幔交界的地方,然后取了些岩石样本来研究。

我们把探测目标放在了莫霍面,这背后的原因得追溯到1909年。那时候,克罗地亚有个地震学家叫莫霍洛维奇,他在研究巴尔干半岛的地震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当地震波传到地下大约33公里深的地方,速度会猛地变快。这说明,地震波经过的介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后来,通过好多地方的数据研究,大家发现这种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线在地球上到处都是,然后大家就给它起了个名儿,叫莫霍面。莫霍面的深浅不是固定的,大体上,海洋那边比较浅,差不多在5到15公里之间,而到了陆地上,范围就比较广了,大概在20到80公里左右。

美国的“莫霍面钻探项目”起初进行得相当顺畅。他们的钻探船在948米深的海底,毫不费力地就钻进了100多米深,并且还成功采集到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岩石标本。

真没想到,海洋钻探的极限这么快就碰到了。大家费了好大劲,投入了好多人和东西,结果工程一点进展都没有,最后只钻到了海底315米的地方。因为技术太难搞,钱也花得太多,所以在1966年,美国人的这个计划就完全失败了。

苏联一听说美国碰了钉子,心里头立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们赶紧行动起来,使出浑身解数,打算在地下探索这块儿,把美国全方位比下去,好好打击打击他们的气势。

那时候,苏联挑起了“深挖地心”的大梁,动手干起了个叫“地心望远镜”的宏伟项目。

尽管美国那边没搞成,但这事儿倒让人更确信,往地球里头钻是行得通的。有了美国这次失败的教训,苏联就聪明地把钻探地点挪到了陆地上,这样一来,那些棘手的技术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经过多次考察,项目的地点最终敲定在欧洲北边的科拉半岛。苏联为了确保一切顺利进行,真是下了大力气,光是前期的准备和建设就耗费了整整五年时间。

1970年的时候,苏联悄悄地把上千名科研人员送到了科拉半岛。听说啊,为了让这些专家们专心搞研究,国家给了他们超级好的待遇。每个人不光有房有车,工资也是高得吓人,一个月挣的钱,比大学教授一年的还要多。

苏联不光人员充足,还学了美国的招儿,把全球顶尖的钻机和钻头这些玩意儿都给弄来了,那出手大方得让人咋舌。项目缺啥他们就给啥,苏联的科学家们干脆把轻合金钻杆也给用上了,这样一来,钻机的本事可就大涨了。

人员齐了,设备也备好了,资金更是没问题,这群勇敢的苏联人一到偏远的科拉半岛,立马就卷起袖子开始忙活起来。

跟美国不一样,苏联因为有了足够的钱和顶尖的技术,那个项目进展得特别快,打个1000米深的井根本不在话下。他们拿到的成果,美国也是望尘莫及,光是用来研究石头层的实验室,就整整有16个。

得提一下,苏联人在挖矿的时候,没想到挖到了好多金矿和钻石矿这些宝贝,那价值,简直没法估量。

随着越钻越深,苏联那边不停地升级钻机和钻头,好对付越来越棘手的钻探活儿。到了1983年,他们一口气钻到了12000米的惊人深度,这比那个被称为“地球伤疤”的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呢。

但是,那个数字就在12262米处突然停了,官方不仅说计划不干了,而且一夜之间把所有的人都撤走了。他们还用一个重达12吨的钢盖子把井口封得严严实实,连那些现场的设备都没拿走。

苏联搞的一系列动作,确实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这么多年来,大家伙儿对这事儿议论纷纷,背后的原因也是各有各的说法,猜啥的都有。

有个说法挺离谱,说苏联那时候不小心挖到了一个像是“地狱入口”的地方,碰上了好多根本解释不清的诡异事儿。听说啊,不光有怪兽从那挖出来的洞里往外爬,还老有像“鬼哭”一样的声音从洞底下传上来,而且越往下挖,这声音就越清晰。

有些科研人员把能抗高温的录音器材放到下面去录音,结果录到的声音就像是人在疯狂吼叫,听起来就像是地狱里的哀嚎,听得人心里直发毛。就连那些原本不相信鬼神的人,这时候也忍不住开始动摇自己的信念了。

碰到这种离奇事儿,大家伙儿都不敢继续追究了。那时候的具体情况,官方也给封了起来,当成了顶级秘密,严禁任何人透露出去。

不过,在地质学家眼里,这可是个超值的科研宝贝。到了2002年,一个集合了美国、俄罗斯还有欧盟空间局等国家的科研队伍,又一次跑到科拉半岛,打算好好探个底儿朝天。

专家团队惊讶地发现,那个重达12吨的井盖,竟是被人强行破坏掉的。他们进入井下的实验室,又奇怪地看到一束束不明光线在闪烁,像带子一样分布,同时还伴随着古怪的回声。

虽然流言越传越夸张,但那些都靠不住。这些“小道消息”越传越广,其实跟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毕竟,美苏两国正剑拔弩张,准备争霸,这么个大型项目突然不干了,肯定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跟美国停止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务一样,苏联为啥不搞那个“挖到地球尽头”的计划了呢?说白了,就是因为钱不够用了。

其实,跟美国较量后,苏联的经济就变得挺紧张的。老百姓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更别说像科拉超深钻孔这种花大钱的项目了。要是资金不够,设备根本就运转不下去。

原本,这个项目刚开始搞的时候,苏联那可是财大气粗,花钱如流水都不带眨眼的。但谁成想,这么个烧钱的大工程,拖拖拉拉搞了太久。结果苏联一解体,这项目就断断续续的,最后彻底停了。

另外,那时候的技术条件明显跟不上科研人员深入探索的步伐。随着钻探越挖越深,地下的温度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所有参与项目的机器,还有它们的零部件,都得能扛得住高温,这听起来就不是件容易办到的事儿。

有个地质学家拿这个工程打了个比方,就像是你在高楼上,拿一根特别细特别长的面条,往楼下的柏油路上戳洞,这难度,大家心里都有数。

高压和强烈的地应力成了项目急需攻克的大问题。而且,数据的收集和回收工作也变得异常艰难,想要拿到精确、靠谱的地质数据,简直难上加难。稍有不慎,哪怕是一些小错误,都可能让整个工程停下来。

技术和资金两大难题卡着脖子,导致挖到12000米后,进展就变得超级慢,特别是最后那262米,竟然花了快十年时间。没办法,工作人员只能先停停手,盼着能有更厉害的新技术赶紧出现。

说实话,要是想完全揭开地球里头的那些谜团,咱们可能还得等上好一阵子,这条路还长着呢,真是让人感叹又没办法的事儿。但话说回来,科技要是继续这么突飞猛进,咱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肯定会越来越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奇史怪谈

奇史怪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