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为何总能打胜仗?这十大铁律,是解放军战之必胜的关键

农林守望人 5天前 阅读数 17 #推荐

文|农林守望人

编辑|农林守望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是非常落后的,用老话说就是“小米加步枪”,可就算装备落后,解放军还总能打胜仗。

之所以战无不胜,离不开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从红军开始,毛主席就要求战士们“灵活机动”,毛主席口中的灵活机动是指,跟随敌人的战术改变自己的战术。

假设敌人全面进攻,那我们就往后撤,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这一战术在1947年“保卫延安”时就曾使用过。

1947年蒋介石命胡宗南带领25万大军进攻延安,彼时延安的兵力不止3万,装备武器上也无法与胡宗南集团相比,于是毛主席决定暂时撤出延安。

而在我党撤离时,彭老总带领西北野战军与胡宗南集团周旋,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与胡宗南集团激战7天7夜,胡宗南集团损失惨重。

要不是彭老总带兵出动撤离,胡宗南还是占领不了延安,这场延安保卫战就是运用“灵活机动”战术,敌人损失惨重最后连毛主席的头发都没看到。

“反围剿”斗争时,红军武器装备也不如国民党军,但在朱老总和毛主席的战术下,红军利用地理优势诱敌深入,游击战术消灭敌人。

毛主席指挥过四渡赤水堪称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听过四渡赤水的人应该都知道,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几十万大军被毛主席耍得团团转,每一次进攻都被毛主席化解。

更让他们不解的是,在红军战士迂回穿插的,还能有效地消灭国民党军,在这场灵活运动战中,红军歼灭敌军3万余人,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四渡赤水也是红军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战役。

除了运动战中歼灭敌人外,红军还有一个战术名叫“打圈子”,这一战术其实的消耗战差不多。

资料记载,“打圈子”战术就是诱敌深入,让他们熟悉周边的地形和路线,但真实目的是在这期间了解敌人的弱点,然后等敌人疲惫时狠狠地打。

毛主席将“打圈子”战术分为四个部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红军战士就是利用这几项战术取得战争胜利。

抗战时期,毛主席又解锁了一个战术,这个战术就是游击战,当时八路军和红四军局势紧张,虽然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启,但野心庞大的蒋介石还是时不时地挑起事端。

再加上日军当时实力强大,八路军和新四军想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不是一件容易得事,于是毛主席决定让八路军优势力量阻击日军。

1937年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首次大捷,这场战役有利用的伏击战和游击战,八路军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对日军进行阻击,平型关大捷不仅振奋人心也打败了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

而在之后的战役中,日本也“学精了”,八路军在与日交战时,日军不断派军队支援,于是八路军再次诞生了一项战术“翻边战术”。

这项战术就是敌人出动,八路军就去打日军的“老巢”,毕竟大批量支援,日军根据地实力肯定薄弱,1943年罗荣桓就曾带领八路军进攻日军根据地并取得胜利。

此外抗战期间还有一项战术地道战,地道战有一个代名词“无时不战、无处不战”,地道战主要讲的就是军民合作。

八路军在百姓家中挖地道,这些地道是连接的,方便支援和撤离,同时也能扰乱日军,地道战在平原作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资料显示,抗战期间,八路军和百姓共参与12.5万次战斗,歼灭日伪军171万人,其中日军50余万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中央领导和毛主席的领导。

解放战争中,我军战术随着局势转变又变了,解放战争主要围着四个阶段打,抗日战争是三个阶段,解放战争的四个阶段是“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战略追歼”。

由于战争初期,解放军武器和人数比较落后,不得不战略防御,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经过1年多的防御,国民党军早已精疲力尽,没有足够的耐心与解放军交战,这时毛主席改变战术开始反攻。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70万解放军对战55万国民党军,这场战役不单单是围歼战,还有阻击战,毛主席早早就命部队对可能支援的锦州军队进行阻击。

不出所料,战争打响后,塔山等地区的国民党军都出兵支援锦州,但都被解放军阻击,不出所料辽沈战役取得胜利,这场战役后,解放军总兵力来到了300万,国民党军由原来的400万下降到290万。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难打的,敌人不仅在人数上胜过解放军,武器还是美式,但毛主席采用“各个击破,逐个围歼”战术将敌人几十万大军分散歼灭,最终取得淮海战役胜利。

这场战役国民党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在之后的几场战役中,解放军更是势如破竹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的统治。

抗美援朝战争时,志愿军运用的战术基本上都是“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战术,迂回穿插、围歼等战术。

而在1947年毛主席就制定了十大军事原则,这十大原则也是解放军战无不胜的“秘密”:

一、分散敌人,逐个歼灭,二、先打小城市再打大城市,三、以歼灭敌人为目标,不在乎短暂丢失的城市,四、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五、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六、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歼灭敌人,七、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八、在攻城问题上,率先夺取敌人防御薄弱的城市,九、以俘虏敌人的物资和武器补充我军的物资、十、利用两场战役之际休整和整训部队。

以上十项就是毛主席制定的十大原则,但毛主席还补充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中国多场战役都是铭记毛主席这十点军事原则才战无不胜,虽然现代化战争中,老式的战术可能用不上,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以及战略战术永远不过时,毛主席的战术仍是现在乃至未来取胜的关键。

参考资料:中国火箭军、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农林守望人

农林守望人

守护农村,成长,收获甜蜜果实与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