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的提案人逝世,历史会记住他的贡献

长城网 16小时前 阅读数 88 #推荐

九三学社优秀社员,我国著名医学翻译家、教授、主任医师王贤才先生,于2025年5月1日晚8时在南昌逝世,享年91岁。(据5月2日大江新闻客户端报道)

王贤才,1934年11月出生于上海,原籍为九江县永安乡,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独立完成《希氏内科学》的译者,获卫生部“医学翻译特别奖”,曾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委员。他是最先提出“银行储蓄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和建立“双休日”制度的委员,推动落实了列车旅客供水等多项民生实事。

王贤才在写提案(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公开报道显示,1995年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王贤才等4位委员提出《关于尽快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的提案》。国务院随即采纳,宣布从当年5月1日起,全国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星期日不再工作。

双休日的设立距今已经是整整三十年,王贤才等提案人当然是功不可没,至少是顺应时代潮流,起到了推动作用。斯人已逝,风范永存!在此致以深切的怀念与哀悼!

王贤才于1995年提出“双休日”提案(图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青创营工作室)

双休与单休的体验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王贤才曾回忆写这一提案的过程,他说,年纪稍大的人,大约都有过“超级星期天”的经历。原来,平时忙于上班,很多事情都要等到星期天来处理。像小孩子的作业辅导、看望老人、拆洗被褥、买煤球、换煤气罐,以及家具用物的修旧换新、缝缝补补等等,只有星期天有时间应付。这一天虽不上班,比上班不知辛苦多少,而且在辛苦劳累上是“超级”的。

有了双休日,职工多了一天休息,能从容不迫地安排家务活,同时,还有时间去看看电影,去商场购物,去公园逛逛。不仅是有时间休闲,让身心得到放松,还能促进消费。正是在这种“外溢”效应下,一些地方还试行2.5天休息制,以更好地服务民生,促进消费,增加经济的活力。

双休日的设立悄然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拉动了消费,旅游业、餐饮、娱乐、体育、展览等很多行业都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双休日改变了生活(图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青创营工作室)

王贤才说,他提出双休日的想法,不但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部分工人的下岗问题,还能节约水电等资源,让双职工走出“超级星期天”的困境。而且,有了休闲时间,还能让人多花钱,增加消费。

王贤才说,现在的中青年大约不会想到,对他们那代人来说,建立现代消费观念也很不易,因为从小接受的都是勤俭节约的教育,一个钱要当两个钱花,从不轻言消费。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终于认识到:原来消费也是很可爱的,因为不但能满足需要,改善生活,还能拉动经济。说到底,生产是为着消费的。“双休日”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超级星期天”的问题,空余时间还可以逛街购物,上饭馆、看戏、看电影,增加消费,拉动经济。

王贤才在“双休日”提案的回忆文章中特地澄清,他是首先提出“双休日”提案的人,但这个理念不是他的首创。他透露,1986年5月,国家科委就专门成立了“缩短工时课题组”,深入研究每周工作5日的可行性。他表示,“双休日”与WTO无关,不是加入世贸组织的必备条件,国内早有酝酿,要不然,提案也不会这么快地落到实处。

双休日的设立,由此还衍生出小长假、黄金周,这都是充分发挥假日经济的作用。王贤才的逝世,正值“五一”假期,人们在尽情享受假日带来的便利,这也是对“双休日”提案人的最好告慰。斯人已逝,历史会记住他的贡献。

(来源:极目新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长城网

长城网

长城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