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志见到爸爸后打了声招呼,为何任弼时没反应,而朱德有反应?
任弼时同志,五大书记之一。因为参加革命的缘故,任弼时和妻子陈琮英只能无奈的离别孩子,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残酷又不舍。1931年这一年,任弼时前往江西工作,而妻子陈琮英留在上海待产。夫妻俩要分别,也很是难过。
陈琮英此时即将临盆,丈夫要离开,陈琮英也有些害怕,可是丈夫是为了工作,陈琮英完全是明白的,所以并未挽留。而任弼时也舍不得妻子,可是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是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在出发前,任弼时给即将出生的孩子起了名字:
任远志。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任弼时吩咐妻子都要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也意味着远大的志向。任弼时希望这个孩子将来可以拥有远大的志向,谨记为党和人民服务。随后,任弼时告别了妻子,踏上了前往江西苏区的路途。
任弼时走后一个星期,陈琮英顺利分娩,是一个女孩,按照丈夫的叮嘱,陈琮英给自己的女儿起名为任远志。女儿出生后,陈琮英一直是小心抚养照顾着,生怕女儿出现什么意外。可是尽管陈琮英再百般呵护,女儿却还是跟着她吃了不少苦。
陈琮英参加工作,时常会被敌人针对逮捕入狱,而年幼的任远志也跟着妈妈一起被捕入狱。黑黢黢的牢房,常常让任远志害怕的啼哭不已。每次女儿哭泣,陈琮英也很是难过。是自己对不起女儿,让她如此年幼便经历了这样艰难的处境。
不过嘛,任远志也无形之中帮助了妈妈进行革命工作。因为任远志年幼再加上啼哭不已,陈琮英也立马借机“卖惨”,声称自己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丈夫也不在身边,她一个人照顾孩子是很不容易的。敌人终究没什么证据,于是只能将两人释放出狱。
等出狱后,陈琮英也开始思考着安顿女儿。自己是要参加革命工作的,带着女儿实在太危险了,她不能让女儿出事。于是,陈琮英决定忍受分别之苦,将女儿送回湖南老家去让奶奶抚养。等分别的时候,陈琮英亲了又亲任远志,不知道此次一别,下一次再见是何时?或者说,下一次还能不能再见了?
而任远志虽然平安健康的长大了,但是因为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所以童年也很是孤单。尽管如此,任远志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她常常听奶奶讲述爸爸妈妈的革命奋斗故事,所以任远志也坚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像爸爸妈妈那样的人。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46年。这一年,在组织的寻找和联系下,任远志被找到了,即将接来延安和爸爸任弼时以及妈妈陈琮英见面。任远志高兴极了,她对妈妈还有些印象,而爸爸她还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也非常期待见面。
随后,任远志跟随组织的工作人员登上了前往延安的飞机。等下飞机后,任远志第一眼就看到了妈妈陈琮英。虽然许久许久未见了,但是陈琮英和女儿还是一下子就认出了彼此。血缘亲情让她们丝毫没有陌生,紧紧地拥抱住了对方。
任远志的泪水扑簌簌的往下掉,陈琮英也已经泣不成声。这些年她对得起党,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工作,唯独对不起女儿。而任远志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她理解爸爸妈妈,从来都没有怪罪过爸爸妈妈。
等松开拥抱后,任远志也小心翼翼的环顾四周,准备看看爸爸长什么样子。陈琮英看出了女儿在寻找爸爸,于是立马解释爸爸并没有来和她一起接机,因为工作的缘故,他去迎接新疆回来的同志了,所以才没有一起来。
听到妈妈这样说,任远志的心里还是有一些难过的。当然,任远志并没有说什么。接着,任远志跟着妈妈一起乘车回城。等到了城内后,陈琮英带着任远志下车。在下车后,任远志看到妈妈在向一个男人挥手喊话,满脸笑意。聪明的任远志猜到,这个男人肯定就是自己的爸爸。
确实,这个男人正是任弼时。看到妻子已经接到了女儿,任弼时也是非常高兴的,不过脸上并无太多感情流露。等妻子和女儿走到身边后,任弼时暂时没有和女儿寒暄,而是先邀请着妻子和女儿上车,等回家后再说。
任远志见到爸爸也有些害羞,一直不好意思称呼爸爸。接着,任弼时一家三口上了车。等上车后,任远志发现车后面的座位上还坐了一位大伯伯。此人正是朱德朱老总。因为任远志不认识朱老总,所以也没有打招呼。
车子开动了,任远志时不时的偷瞄一眼爸爸。终于,任远志鼓起勇气决定和爸爸打个招呼,称呼爸爸一声。不过没想到的是,任远志称呼之后,任弼时没有反应,反而是后座上的朱老总热情的回应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和方言有关!
因为任远志从小生活在老家,而老家的方言里面,爸爸是叫做“爷”的。任远志刚刚和爸爸打招呼,正是朝着爸爸喊了一声“爷”。任弼时显然没有反应过来,所以没有任何回应。而后排的朱德朱老总听到“爷”这个称呼,以为是孩子称呼自己呢,所以主动热情的回应了。
任远志没反应过来,以为是后座的大伯伯占自己便宜呢,所以瞬间不高兴了。任弼时立马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于是连忙和朱老总以及女儿解释了原由。听到自己误解了,朱老总也是尴尬的一笑。
不过也因为这个有趣的误会,任远志和爸爸自然而然的开始沟通说起话来。等回到家中,任弼时和妻子陈琮英要好好和女儿亲昵一番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