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有车退休金5000,老年搭伙各住各家,不做夫妻做知己,晚年岁月很温柔
内容纯属故事,封面配图为AI原创,本篇包含虚构创作。
清晨六点半,林素琴准时出现在小区旁边的公园里。
六十二岁的她穿着淡紫色的运动服,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手腕上戴着女儿去年生日送的智能手表,记录着她的晨练数据。
"林老师,今天来得比平时晚啊。"公园门口卖早点的老王笑着打招呼。
"昨晚看电视剧看晚了,"林素琴笑着回应,"那部《父母爱情》重播,一看就停不下来。"
她沿着熟悉的小路慢跑,呼吸着初夏清新的空气。退休两年的生活规律而平静:晨练、买菜、读书、偶尔和以前的同事聚会。
前年老伴因病去世后,女儿李雯一直劝她搬去同住,但林素琴坚持留在自己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里。
"妈,您一个人住多不安全啊,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怎么办?"李雯每次来都要念叨。
"我有房有车退休金5000,日子过得挺好,"林素琴总是这样回答,"你们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我也有我的。"
转过一片竹林,林素琴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打太极。
赵建国,六十五岁,退休前是机械厂的高级工程师,妻子五年前车祸去世。
他们三个月前在这个公园认识,因为都喜欢古典音乐而聊到了一起。
"老赵,今天这套拳打得不错啊。"林素琴停下来,擦了擦额头的汗。
赵建国收势,转身笑道:"林老师来了。这套拳是新学的,还有点生疏。"
他穿着藏青色的运动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显得格外亲切。
"叫我素琴就行,都这么熟了还老师老师的。"林素琴从包里拿出保温杯,喝了一口温水。
"那好,素琴。"赵建国从善如流,"对了,周六国家大剧院有场柴可夫斯基音乐会,我托朋友弄了两张票,有兴趣一起去吗?"
林素琴眼睛一亮:"真的?我想听《胡桃夹子》好久了!"
就这样,他们约好了周六的音乐会。这不是他们第一次一起参加活动了:上个月他们刚一起去看了画展,上周还结伴去了新开的图书馆。
两人都享受这种有共同话题的陪伴,却又小心翼翼地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周六晚上,林素琴特意穿上了女儿给她买的墨绿色旗袍,赵建国则是一身笔挺的深灰色西装。
音乐会结束后,他们在附近的餐厅吃了宵夜。
"老赵,今天谢谢你,演出太精彩了。"林素琴用小勺轻轻搅动着杯中的花草茶。
赵建国看着她被灯光映照的侧脸,突然说:"素琴,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
"什么事?"林素琴抬起头。
"你看,我们都是一个人住,孩子们也都不在身边。"赵建国斟酌着词句,"我是想...我们能不能...搭个伙?"
林素琴的手顿了一下:"搭伙?"
"就是互相有个照应,"赵建国急忙解释,"你有房有车退休金5000,我也是。我们可以各住各家,不做夫妻做知己。一起吃饭、散步、听音乐,但各自保持独立的生活空间。"
林素琴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吗?"
"是,但我想...也许我们可以更正式一点。"赵建国有些紧张,"比如每周固定几天一起吃饭,生病时互相照顾,节假日一起过..."
"老赵,"林素琴放下茶杯,"你是怕别人说闲话吗?"
赵建国苦笑:"说实话,是有点。上周我儿子打电话,问我和谁去看的画展。我说是一位女性朋友,他语气就不太对了。"
"我女儿也是,"林素琴叹了口气,"上次看到我们微信聊天记录,问东问西的。好像我们这个年纪的男女就不能有纯友谊似的。"
"所以我在想,如果我们明确这种关系,既不违背传统,又能堵住悠悠之口。"赵建国说。
林素琴思考了一会儿,点点头:"我觉得可以试试。不过要事先说好,我们只是朋友,不涉及财产、不干涉对方家庭,各自保持独立。"
"当然!"赵建国松了口气,"君子之交淡如水。"
就这样,他们达成了这个特殊的约定。接下来的日子如他们计划的那样美好:
每周二四六一起吃晚饭,轮流做饭;周一三五各自活动;周日有时一起出游有时各自休息。
他们一起去听讲座、逛公园、看电影,像年轻人一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周末,林素琴的女儿李雯突然来访,正好撞见赵建国在她家厨房做饭。
"妈,这位是...?"李雯站在门口,手里提着水果,眼神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雯雯来了,"林素琴有些意外,"这是赵叔叔,我的朋友。老赵,这是我女儿李雯。"
赵建国擦了擦手走过来:"你好,常听你妈妈提起你。"
李雯勉强笑了笑:"赵叔叔好。"她转向母亲,"妈,能单独说几句吗?"
林素琴把女儿带进卧室,关上门。
"妈,这是什么情况?"李雯压低声音,"你们...在一起了?"
"我们只是朋友,"林素琴平静地说,"一起吃饭聊天而已。"
"朋友?"李雯皱眉,"朋友会到家里来给你做饭?你们这样多久了?"
"三个月左右吧。"林素琴在床边坐下,"雯雯,妈妈这个年纪,有个谈得来的朋友很正常。"
"朋友当然正常,"李雯坐到母亲身边,"但你们这样...别人会怎么说?"
"我们清清白白,怕什么闲话?"林素琴有些不悦。
"妈!"李雯提高了声音,"您都这个岁数了,要么正正经经结婚,要么就别来往。这样不清不楚的,对您名声不好!"
"什么叫不清不楚?"林素琴站起来,"我们两个成年人,有房有车有退休金,不需要依靠谁,只是互相做个伴,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李雯也站了起来,"您知道邻居们会怎么说吗?看那林老师,丈夫才走两年就..."
"就什么?"林素琴声音颤抖,"就交个朋友?雯雯,妈妈这辈子循规蹈矩,现在就想按自己的方式活几年,不行吗?"
门外,赵建国尴尬地站在客厅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最终他轻轻敲了敲门:"素琴,饭做好了,我先回去了。"
林素琴打开门,眼睛有些发红:"老赵,对不起..."
"没事,"赵建国勉强笑了笑,"你们母女好好聊。"他拿起外套匆匆离开了。
那天晚上,李雯一直待到很晚,苦口婆心地劝母亲"要么结婚要么断绝来往"。
林素琴始终沉默,最后只说了一句:"这是我的生活,我自己决定。"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赵建国那边。他儿子赵明得知父亲和一个"阿姨"走得很近后,专程从上海飞回来"劝诫"。
"爸,您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学年轻人谈恋爱啊?"赵明坐在沙发上,一脸无奈。
"我们没谈恋爱,"赵建国泡着茶,"就是互相做个伴。"
"那更不行!"赵明拍了下大腿,"您知道现在多少老人被骗财骗房吗?万一她..."
"够了!"赵建国重重放下茶杯,"素琴是退休教师,人品我信得过。再说我们经济完全独立,不存在谁图谁什么。"
"那您图什么?"赵明反问,"要人照顾就请保姆,要解闷就养条狗。何必惹这种闲话?"
"你!"赵建国气得手发抖,"你把你爸当什么了?"
父子俩不欢而散。那天晚上,赵建国一个人喝了不少酒,半夜给林素琴发了条微信:
"素琴,也许孩子们是对的。我们这个年纪,不该任性了。"
第二天清晨,林素琴看到消息,立刻拨通了赵建国的电话,却无人接听。
她急忙开车去了赵建国家,敲门没人应,打电话还是不通。
正当她焦急地考虑是否要报警时,赵建国拎着早餐从电梯里走出来。
"老赵!"林素琴跑过去,"你吓死我了!为什么不接电话?"
赵建国看起来很憔悴:"对不起,手机静音了。我...我去早市走了走。"
两人进屋坐下,长久的沉默后,林素琴开口:"你昨晚的话是什么意思?"
赵建国搓了搓脸:"我在想,也许我们该听孩子们的。毕竟...他们是为我们好。"
"为我们好?"林素琴苦笑,"还是为他们自己好?怕丢脸?怕麻烦?"
"都有吧。"赵建国叹气,"素琴,我们活了大半辈子,最后几年何必惹这些是非呢?"
林素琴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阳光明媚的早晨:"老赵,你知道我为什么同意和你'搭伙'吗?"
赵建国摇头。
"因为我受够了为别人活,"林素琴转过身,眼里有泪光。
"年轻时为了父母,结婚后为了丈夫孩子,老了还要为了孙辈。现在,我就想为自己活一次。"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林素琴打断他,"我有房有车退休金5000,不需要靠谁养活。我就想有个能说话的朋友,一起听听音乐、散散步,这有什么错?"
赵建国沉默了许久,终于抬起头:"你说得对。我们...继续吧。"
"不,"林素琴摇头,"除非你也是真心这么想,而不是被我逼的。"
赵建国走到她面前,轻轻握住她的手:"我是真心的。只是...孩子们那边..."
"孩子们有他们的生活,"林素琴说,"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也该尊重我们的。"
就这样,他们决定坚持下去。李雯和赵明得知后都很不满,但见父母态度坚决,也只能暂时作罢。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一年后,当邻居们看到这对老人一起买菜、散步、参加社区活动,却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时,闲言碎语渐渐少了。
李雯和赵明也慢慢接受了这种特殊的关系,甚至偶尔会一起吃饭。
一个秋日的傍晚,林素琴和赵建国坐在公园长椅上,看着夕阳西下。
"老赵,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说话吗?"林素琴问。
"记得,"赵建国微笑,"你夸我太极拳打得好。"
"其实打得挺一般的。"林素琴调皮地说。
赵建国大笑:"你呀!"他顿了顿,"素琴,这一年...谢谢你。"
"谢我什么?"
"谢谢你让我知道,老了也可以活得这么自在。"赵建国望着远处的晚霞,"有房有车退休金5000,老年搭伙各住各家,不做夫妻做知己...这样的晚年岁月,真的很温柔。"
林素琴微笑着点点头,两人的影子在夕阳下被拉得很长很长,就像他们即将继续走下去的日子,平静而悠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