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逼”子女做好以下4件事,才有后福

看一苇 2天前 阅读数 104 #社会

《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人到中年方知,给儿女铺路不如教他们自己走路。

五十岁后还能教孩子学会这四件事,才是真正为他们攒福气。

逼孩子自食其力

《警世通言》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老友老王的儿子三十岁还不会换灯泡,去年家里半夜跳闸,竟是让外卖小哥帮忙推电闸,这事在小区传成了笑话。

老王后来让儿子每天下班后到自己的五金店帮忙,三个月就学会了组装家具、维修水管,去年还在网上开了家工具租赁店。

这世道容不得“伸手党”。父母替孩子包办太多,孩子就永远学不会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让孩子早早在快餐店打工端盘子,或者跟着修车师傅学拧螺丝,看似辛苦却能磨出真本事。

正如菜市场卖豆腐的老张说的:“让孩子自己挣一千,比给他一万更管用。”

你现在不狠心,将来社会对他更狠。

逼孩子精打细算

《朱子家训》讲得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楼上邻居刘大姐的孩子刚工作时月月光,去年分期买了摩托车,现在连油钱都付不起。

刘大姐直接把儿子每月工资扣下两千块,让他先学会用一千五百元过三十天。

三个月后孩子开始研究手机卡套餐,还发现了超市每晚七点半打折的规律。

现在的年轻人被网购和直播带货坑惨了的可不少。

当父母的就该让孩子记三个月买菜账,教他算水电费,存定期还是买国债利息更高。

见过最狠的是开杂货铺的老陈,女儿大学时的生活费都得给他写用款计划书。

现在孩子自己开店,进货时连塑料袋成本都要写进报表。

记住,“钱花完了可以再挣,但乱花钱的习惯能毁一辈子。”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逼孩子打理家务

《弟子规》里提醒:“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亲戚家双胞胎儿子二十六岁还不会煮面条,疫情时被封在家,半个月吃了三十包方便面。

上个月父母外出旅游,走前留了张纸条教他们用高压锅炖汤。

兄弟俩现在连洗衣机过滤网都懂得每周清理,上周家里厕所堵了,竟然自己借工具修好了。

不会过日子的人永远过不好日子。

趁早让孩子学几道家常菜,知道酱油瓶放哪里,煤气阀门怎么关,这些才是活命的硬本事。

巷口修鞋铺的吴师傅说得实在:“教会闺女拆洗电风扇,比给她买十条裙子都实用。”

现在他家姑娘自己租房住,房东看中了她会把窗户缝都擦干净的细致劲,房租都给打了九折。

要明白,一个能把家收拾利索的人,到哪儿都差不了。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逼孩子守住良心

《袁氏世范》强调:“处世当以忠厚为本。”

对面小区的张大伯最得意的事,是儿子在快递站当主管三年,没丢过一个包裹。

去年双十一有个客人误把金项链当赠品寄来,儿子连夜查地址给人送回。

张大伯当晚炖了锅猪蹄奖励孩子:“你少挣五千块奖金,赚回个好名声,值!”

现在有些孩子看着机灵,其实都是小聪明。

吃火锅逃单、抢老人座位、克扣员工餐补,这些事做多了迟早遭报应。

见过最心酸的是楼下水果摊老赵的侄子,在菜场卖注水牛肉被查,现在街坊买排骨都绕着他家摊子走。

反观菜场东头卖鱼的周婶家孩子,给人称鱼总要搭条小鲫鱼,去年考上公务员政审满票通过。

医院病区护工老李见过太多教训:有钱人临死前抓着护士补缴逃过的停车费,赌徒临终念叨着要给孩子退赃款。

他常说:“五十岁父母最要紧的,是让孩子记住三件事:饭碗要端自己手里,钱包要揣自己兜里,良心要搁自己心里。”

这话实在,跟《增广贤文》里那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个理。

五十岁后的父母早该明白:真正的慈爱不是包办孩子的人生,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系鞋带、自己算工钱、自己挣个好名声。

等到过年走亲访友,街坊邻居夸一句“这孩子踏实靠谱”,比收到多少红包都强。

评论列表
  •   潇洒大叔  发布于 2025-04-19 07:10:10  回复该评论
    说得不错做到难,有些小孩子从小没教好,大了教不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看一苇

看一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