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倍晋三墓地:简陋普通,注意看墓碑上的刻字,全是中国汉字

我爱汽车旅行 4天前 阅读数 55 #汽车

这是一篇聊聊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墓地的文章。2022年7月8日,大概在上午11点半的时候,安倍晋三在奈良的街上正讲着话呢,结果就被人给开枪打了。送到医院抢救,但很遗憾,他还是没能救回来,当时67岁。

看看日本政治的历史,从明治维新那会儿起,就有人想通过暗杀政治人物来解决所谓的“政治麻烦”,这种事儿还一直没能止住。新闻上说,安倍晋三被刺后,马上就被送到了奈良医科大学医院,但送到医院的路上,他的心脏和肺就已经不工作了。他身上有两处刀伤,一处在脖子上,另一处在心脏那儿,是个大伤口,这就是要了他命的地方。失血太多,救不回来了。

安倍晋三的葬礼在东京增上寺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这次仪式是由他的妻子安倍昭惠来主导的。参加这场小型私人葬礼的,主要是安倍的家人和他生前关系特别好的一些人。看看来参加葬礼的这些大人物,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带头的政坛人物,还有经济界的大佬,以及一些被邀请的外国来宾,人数加起来超过了2500人。

要是看日本政治人物的葬礼,基本都是照着佛教的那一套来办。葬礼大多在佛教寺院或者公共礼堂搞,墓地也多是选那种佛寺风格的家族墓地,或者是公共墓地。我查了查资料,安倍晋三的葬礼也是这么办的。

安倍晋三葬礼的步骤是这样的:整个葬礼的安排挺清楚。一开始会有些仪式,然后就是正式的告别环节。家人和朋友会依次上前,表达对安倍晋三的哀悼和敬意。接下来,就是安葬的部分了,会把他的遗体安置在预定的地方。整个过程中,都会有相关的人员来引导和协助,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装棺:入殓师给死者整理好面容后,就把他们放进棺材里。

通宵守灵:在葬礼的前一天晚上,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守夜。这时候,通常会有德高望重的和尚来念经,而大家则会点香祭拜。如果不是特别亲近的亲友,可能因为工作或葬礼只限家人的原因没法到场,但那些能来的也都会参加这个通宵守灵的活动。

葬礼和遗体告别:通夜弄完之后,隔天上午就办葬礼,会按照各自的宗教信仰来搞仪式。仪式搞完了,接着就是遗体告别,大家献上鲜花,跟死者做个最后的道别。

送葬之后:等那些仪式都弄完了,就把逝者的棺材抬到火葬场去。烧完之后,丧家的人会去跟和尚还有来参加葬礼的客人说声谢谢,最后再按宗教的规矩,把骨灰给安葬了。

不出所料,这位二战后日本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他的离世办葬礼时,确实让不少老百姓议论纷纷,但终究没能举行国葬。说起这背后的缘由,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点:

首先,葬礼要办成啥样,主要还是看逝者家人的意思。安倍夫妇没孩子,家里的亲人也想把葬礼办得简单点儿。再者,日本老百姓对安倍晋三的看法那是两边倒,有不少人还是不同意政府给他办国葬。还有啊,现任首相岸田文雄,他也不太乐意给安倍晋三办国葬。

安倍晋三的葬礼办完后,他的骨灰会被安葬在山口县长门市老家那边的安倍家族墓地里。这个墓地吧,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安倍家的,虽然地儿挺偏,但挺宽敞的。安倍晋三的坟会挨着他老爸安倍晋太郎的,俩人在一块儿。

说说安倍晋三的墓地吧,它主要是用大理石一块块堆起来的。按安倍晋三的身份地位,你可能会觉得这墓地挺简单朴素的,甚至有点不起眼。但这座墓地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墓碑上刻着五个大字——安倍家之墓。这到底是为啥呢?

这事儿是个老传统了,说到底,还是因为历史上的日本被中国文化,特别是汉字,深深影响。根据历史记载,汉字在1500多年前就已经传到了日本。在那之前,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呢。这点儿,日本北海道大学的大岛正二荣誉教授在《汉字的传播》这本书里也讲得很清楚,说那时候的日本就是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

汉字传到日本后,日本政府一直在慢慢吸收和改进,最终有了现在这种特色。到了1868年1月,日本搞起了明治维新,决定全面跟西方学习,于是废掉了很多受中国影响较深的规矩和做法。

咱们得琢磨琢磨,为啥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那会儿没直接把汉字给踢出局呢?一开始吧,他们确实想动手限制汉字,也试着搞了些改革,但成效嘛,真不算大。举个例子,早在1866年,有个叫前岛密的,人称“日本邮政的老祖宗”,他给幕府的大头头德川庆喜递了个提案,说咱能不能把汉字给禁了。

前岛密觉得汉字“既繁琐又不实用,全世界独此一份”,他琢磨着,如果能废除汉字,那就能顺势打压日本国内那些“迷汉字”的势力。前岛密讲道:“要想让教育普及,文字、文章得简单好学才行。现在咱们用的汉字、汉文,又难学又难用,所以学的人不多。就那么点学生,还得把青春的大好时光浪费在背记汉字的读音和形状上。”

但是,汉字在日本的影响真的很大,前岛密他们想废除汉字,可一直没啥大成效。特别是在那些老地方,像寺庙啊、古建筑啊、墓地这些,汉字到处都是。因此,安倍晋三的墓碑上用汉字,也就没啥好奇怪的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我爱汽车旅行

我爱汽车旅行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