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诞辰131周年:学习伟人10首经典诗词,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2024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1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10首经典诗词,跟随毛主席诗词的步伐,追寻那个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探索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承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力以赴、奋勇向前!
1.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主席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看万山红遍”等词句,色彩鲜艳,画面感极强,展现了青年毛主席的胸怀大志和远大抱负。
2.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创作于1929年,当时毛主席领导的红四军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尽管斗争环境复杂艰难,但革命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在重阳时节,毛主席的诗词一扫秋天的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3.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当时毛主席重过大柏地,这是他1929年和朱总司令率领红军离开井冈山后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回忆起当年大柏地之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全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抚今追昔,揭示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流露出胜利后的宽慰和乐观情绪。
4.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创作于1935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回师遵义途中经过娄山关。娄山关战役意义重大,这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取得的首次大捷。此首词描写了红军长征中攻克娄山关的战斗场景和胜利后的心情。上阕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战斗的紧张和悲壮,“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5.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中央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过六盘山,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登上六盘山,看到北国清秋的景色,毛主席想起了长征的胜利,心中十分明快。词中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是一首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6.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中央红军跨越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此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诗中把艰难险阻的“五岭”“乌蒙”等比作“细浪”“泥丸”,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场景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
7.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毛主席到黄河沿岸观察地形,看到壮丽的北国雪景,写下此词。上阕描绘了壮阔的北国雪景,展现出宏大的意境和豪迈的气势;下阕纵论历史英雄人物,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豪迈地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是毛主席诗词的代表作之一。
8.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1949年4月。当时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解放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毛主席写下此诗。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解放军强渡长江的英雄气概和浩浩荡荡的场面,“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9.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创作于1956年。当时中国正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毛主席巡视南方,三次在武汉畅游长江。这首词描绘了词中描绘了长江宏伟的景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火如荼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如武汉长江大桥,表达了毛主席对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欣喜和对国家未来的乐观展望。
10.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创作于1961年12月.当时国内面临诸多困境,“大跃进”遭受挫折后,又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等农产品严重短缺,此首词借梅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毛主席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梅花在严寒的环境中依然绽放,象征着革命者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守信仰、不屈不挠。
从艰苦卓绝的革命起步,到漫漫征途的长征岁月,历经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在伟大领袖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始终坚持诗词创作。他以笔为剑,以诗抒怀,在格律之间倾诉内心的壮志豪情,于字里行间铭刻时代的沧桑巨变。
这些诗词,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对中华儿女有着不可估量的激励意义与深远影响,成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的不朽精神源泉。
不管身处人生哪个阶段,总能从毛主席的诗词中获得积极前进的能量。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诗词,勇敢向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