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故事:国柄何堪屡下移,屏藩一溃失纲维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达到巅峰,但繁荣背后暗藏危机。府兵制瓦解后,朝廷为应对边疆战事,设立十大节度使,赋予其军政财权。安禄山凭借谄媚唐玄宗与杨贵妃,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控近20万精锐边军。“边军骁勇善战,中央禁军却久疏战阵”,这种“外重内轻”的格局成为叛乱爆发的土壤。
755年,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叛军势如破竹,仅35天便攻占洛阳。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谗言,处死名将高仙芝、封常清,自毁长城。哥舒翰率残部死守潼关,本可拖垮叛军,但玄宗强令出关决战,导致全军覆没。长安陷落后,百姓流离失所,诗人杜甫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怆诗句。
玄宗西逃途中,禁军将领陈玄礼发动兵变,折射出皇权威信的瓦解。士兵以“杨国忠通敌”为由将其乱刀砍死,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的《长恨歌》记录了这一血腥时刻。玄宗被迫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即唐肃宗。
肃宗为收复长安,向回纥借兵,承诺“克城后任其劫掠”。757年,唐回联军收复长安,回纥士兵纵火抢掠三日,百姓“哭声震野”。这种饮鸩止渴的手段虽换回都城,却让朝廷威严扫地。安史之乱平定后,唐代宗为安抚叛军旧部,任命田承嗣、李怀仙等为河北节度使,埋下百年割据祸根。
河北三镇(魏博、成德、幽州)成为唐朝版图内的独立王国。节度使自行任命官吏、征收赋税、传位子孙。782年,成德李宝臣、魏博田悦、淄青李正己、山南东道梁崇义联兵反唐,自称“四王”。唐德宗调泾原军平叛,却因赏赐粗劣引发兵变,叛军攻入长安拥立朱泚为帝。
德宗逃往奉天,靠李晟、浑瑊等将领苦战才收复长安。784年,德宗被迫颁布《罪己诏》,宣布“朕抚御乖方,致其疑惧”,赦免所有叛镇。自此,朝廷默认藩镇世袭,河朔地区“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诗人李商隐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神策之殇唐代宗时期,宦官鱼朝恩首掌神策军,开启宦官专权时代。德宗经历泾原兵变后,彻底将神策军指挥权交给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北司”宦官集团通过掌控禁军,架空宰相领导的“南衙”官僚系统。
805年,唐顺宗任用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宦官俱文珍发动政变,逼迫顺宗禅位给宪宗,革新派领袖被贬为“二王八司马”。柳宗元在贬所写下“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折射出士大夫集团的绝望。
唐宪宗李纯成为中唐唯一能力挽狂澜的皇帝。他重用武元衡、裴度为相,启用李愬、高崇文等将领。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叛,宪宗力排众议,调集16道兵力围剿。817年冬,李愬雪夜奔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创造“兵不血刃”的经典战例。
经济上,宪宗推行两税法改革,将赋税从按人丁征收改为按土地资产征收,缓解了财政危机。821年,朝廷短暂收复河北三镇,史称“元和中兴”。但宪宗晚年沉迷丹药,性情暴虐,最终被宦官陈弘志弑杀。他死后,河北藩镇再度叛乱,中兴成果化为泡影。
甘露之变唐文宗不甘为宦官傀儡,835年与宰相李训合谋“甘露之策”。谎称左金吾厅石榴树夜降甘露,诱宦官仇士良等前往查看,暗设伏兵。不料风吹帷幕暴露刀光,仇士良挟持文宗回宫,随即派神策军血洗朝堂。“诸司吏卒死者千余人,横尸流血,狼藉涂地”,金吾卫将军韩约等千余人被灭族。
事变后,宦官集团完全掌控朝政。文宗被软禁至死,临终前哀叹:“受制于家奴,尚不如周赧王、汉献帝!”宰相沦为文书誊写员,朝臣见面只能“以目相视,不敢交言”。
漕运体系崩溃,成为压垮唐朝的又一重锤。江淮赋税经大运河输送长安,但藩镇割据使漕运屡遭劫掠。859年,戍守桂林的徐州士兵因超期服役六年未归,推庞勋为首领发动兵变。起义军沿长江东进,“所过剽掠,州县莫能御”,一度切断漕运命脉。
朝廷调沙陀骑兵镇压,暴露出中央军力的空虚。868年,庞勋战死,但漕运已遭毁灭性破坏。此后江淮地区“仓廪空虚,饿殍载道”,诗人皮日休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75年,盐贩黄巢因科举落第,加入王仙芝起义军。转战山东、河南后,黄巢采取流动作战策略,避开朝廷主力。879年攻占广州,屠杀外商12万人;次年北伐,突破长江防线。881年,起义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逃往成都。
黄巢的“均平”口号未能兑现,反而纵兵劫掠。882年,沙陀将领李克用与叛将朱温合围长安,黄巢败退山东。884年,黄巢在狼虎谷自尽,但战乱已摧毁唐朝经济命脉。韦庄在《秦妇吟》中记录:“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
朱温篡唐黄巢起义后,朱温以宣武镇为根基,逐步吞噬中原。他先联合李克用镇压起义,又翻脸偷袭河东军,引发梁晋四十年争霸。903年,朱温杀尽宦官集团,彻底控制唐昭宗。904年,他弑杀昭宗,立13岁哀帝,随后在白马驿屠杀朝臣三十余人,尸体投入黄河,史称“白马之祸”。
907年,朱温逼哀帝禅位,建国后梁。“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句狂言宣告了中唐以来“武力决定权力”规则的终极胜利。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梁后,亦未能重建中央集权,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代。
权力失序的代价中唐150年衰亡史,本质是制度失衡引发的连锁反应。节度使制度缺乏制衡,导致军事贵族尾大不掉;宦官掌军违背政治伦理,使内廷成为权力黑洞;科举未能有效吸纳寒门,士族与庶族的矛盾持续激化。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治理体系失灵。唐朝未能建立财政监督机制,两税法后期“苛捐杂税多于牛毛”;法律权威丧失,藩镇“以罚代法”成为常态;信息渠道堵塞,皇帝常通过宦官奏报了解外情。
任何政权若不能解决权力分配与制度制衡问题,盛世繁华终将化为镜花水月。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