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太晚,一时找不到原因?宝妈快看看是不是家庭环境引起的
宝宝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干扰,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宝宝语言发育就会比较迟缓。
宝宝两岁还不会说话,原因竟是“太迷糊”前段时间,小林带着宝宝去医院做检查,原因是宝宝到了两岁了还不会说话。
刚开始是带着焦虑去的医院,可回家的时候却是一脸懵,医生说宝宝之所以两岁还不会说话,原因不是身体问题,而是宝宝现在有点“迷糊”。
原来,小林和丈夫是两个地区的人,双方老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这也导致宝宝一会听妈妈的方言,一会学爸爸的方言,完全就是“糊涂”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宝宝学话自然就比较慢,若是想要宝宝快点学话,小林和丈夫就要注意日常说话,最好都用普通话。
大部分宝宝在9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单词,而到了1岁时,他们通常能够说出两到三个字;
再到1岁半,宝宝能够表达出“要抱抱”、“吃饭饭”等具有实际意义的叠词和简单句子。
等到大约2岁时,宝宝开始灵活运用“你”和“我”,而许多宝宝在3岁时就能自如地进行对话。此外,女孩通常会比男孩更早说话。
尽管每个宝宝语言发展的时间各不相同,但这一进程不仅与宝宝的身体成长有关,还受到他们所处家庭环境显著影响,尤其是家庭的语言环境。
1.缺乏语言交流的机会。如果家庭中的成年人很少与宝宝进行语言互动,或者周围环境嘈杂、复杂,都会对孩子的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2.家庭中的方言多样性。譬如小林的家庭成员来自不同地区,使用不同方言与孩子沟通,这样可能会使孩子在语言理解上产生混乱。
3.宝宝缺乏表达的意愿。如果宝宝对语言交流不感兴趣或者不愿意说话,便会导致他们学习说话的时间延长。
1.注意关键时期。
0到3岁是宝宝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而1岁半到2岁则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宝妈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期。
2.多与宝宝交流。
宝妈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与宝宝对话,比如在吃饭时询问“好不好吃”,或在玩游戏时说“这是小狗狗”,此时宝妈应成为一个“话痨”。
3.注意说话的方式。
在与宝宝交流时,宝妈应尽量使用高亢的声调、简短的句子,并注入丰富的感情,因为宝宝对这种声音最为喜欢。同时,与宝宝交流时,务必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4.随时给予回应。
在宝宝学习说话的初期,他们可能只会发出“啊啊啊”的声音,尽管如此,宝妈仍需给予回应。如果长时间不理会,宝宝可能会对语言交流失去兴趣。
5.学会引导宝宝。
宝宝在8到9个月时,可能会开始发出如“ma”、“ba”等声音,宝妈应及时告诉宝宝这代表“妈妈”和“爸爸”。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想要喝水或吃饭时,宝妈也要引导他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温馨提示:有些宝宝在刚开始说话时,可能会出现发音不清晰的情况,如果宝宝在3到4岁时仍然如此,宝妈也不必过于焦虑。
关注小豆芽,让育儿变得更轻松!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