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迎首位女院长,曾是互联网法院“掌门人”
撰文/林红
9月22日,北京金融法院迎来新任院长。张雯被免去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职务,正式成为北京金融法院的首位女院长。据悉,张雯长期在法院司法审判领域工作,并曾担任北京互联网法院建院院长,期间她将该院从“白手起家”变为“新潮网红”。今年2月,张雯开启了她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任职之路。
简划注意到,金融法院是中国司法系统在创设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之后的又一大创新。目前全国仅设立了上海、北京、成渝三家金融法院。北京金融法院自2021年建院以来,已共审结案件20038件,累计收案标的金额8000余亿元。并高质量办理了涉“獐子岛”“梅花生物”“乐视网”等众多重大知名案件。
张雯任北京金融法院院长
9月22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人事任免事项:免去蔡慧永的北京金融法院院长职务。免去张雯的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职务,任命张雯为北京金融法院院长。
公开信息显示,张雯,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1968年8月出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
张雯曾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2016年12月,任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2018年8月起,她进入到国内专门法院的司法审判领域工作,成为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建院院长。今年2月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7月28日,北京金融法院召开了聚焦民营企业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工作机制的研讨会,张雯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的身份出席并现场发言。
直至此番履新,张雯正式成为北京金融法院的首位女院长。
而北京金融法院的建院院长蔡慧永,据司法部官网信息,已正式出任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副局长(正局级)、司法部办公厅主任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蔡慧永,1969年2月出生,浙江诸暨人。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经济法系经济法专业,本科学历,北京大学在职法律硕士。曾任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副院长、丰台区法制办主任、房山区法院院长、西城区法院院长、北京市高级法院副院长等职。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后,他开始履职该院的党组书记、院长等职务。
随着最新任命的公示,如何继续北京金融法院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发展之路,成为各方对新任院长张雯的期待。
跟互联网“赛跑”的法院院长
在30年基层司法工作历程中,张雯从一名书记员干起,直至法官、庭长、副院长、院长。无论职务发生怎样的变化,“当一名常思考、爱创新的法官”是张雯对自己角色的定位。
据此前媒体报道,刚参加工作时,张雯总是爱跟老法官们骑单车走街串巷,深入基层一线办案。张雯回忆说,正是那段工作和生活经历,让她有了“烟火气”,也让百姓情怀融入她的血液。
正是这种情怀,促使她在公正审判的同时,从不忘思考通过创新机制高效解决纠纷,最大限度化解矛盾:在朝阳法院,她率先提出“多元调解”理念,搭建法官助理庭前调解、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律师主持和解制度的“诉前和解三项机制”;在昌平法院,她又在北京法院率先推出“互联网调解平台”,为当事人调解提供切实便利;在丰台法院,她推出“速裁模式”,大大缩短案件审理周期,起到便民、利民的作用。
2018年8月,张雯被任命为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从传统法院院长向互联网法院院长转型,对于张雯而言,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成长经历。
尽管当时的她对互联网法院几乎“一无所知”,但她欣然领命,带领同事组建多个工作组,从基础建设、电子诉讼平台搭建、诉讼模式探索,开始从无到有的“创业”。
北京是全国互联网企业的聚集地,也是互联网创新高地。作为管辖北京市11种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的专门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案件很多都是“硬茬”:新型、疑难、复杂。
在张雯看来,互联网技术每天都在更新,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迭代,互联网生态一直在变革,互联网法院也必须直面由此带来的矛盾和纠纷,法官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学习,成为互联网的行家里手,才能作出好的判决。
张雯审理过不少“硬茬”案件。“抖音短视频案”是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后的第一案,张雯自己担任审判长,这个判决认定时长13秒的短视频因其独创性而享有著作权,案件入选2018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在2019年审理“暗刷流量”一案时,在10多次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明确“暗刷流量”的技术原理,张雯最终判决双方合同无效,同时判决收缴违法所得,该案入选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及国家赔偿案件。
金融法院是中国司法系统的创新
金融法院是中国司法系统在创设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之后的又一大创新。中国先后在2018年成立上海金融法院、2021年成立北京金融法院和2022年成立成渝金融法院。
北京金融法院管辖北京辖区内应由中级法院受理的金融民商事案件、涉金融行政案件和执行案件,还管辖对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因履行金融监管职责引发的行政诉讼等。
据9月22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相关报告介绍,成立两年来,作为新设法院,北京金融法院在法官人均结案数等效率指标、发改率等质量指标、在线庭审率等信息化应用指标等方面,均位居全市法院前列。
自2021年建院以来,北京金融法院共审结案件20038件,累计收案标的金额8000余亿元,有力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并设立金融审判特色“人才高地”,建设金融审判人才库,培养复合型金融审判专家等各类人才200余人。
两年来,北京金融法院依法审结金融民商事案件9034件,成功办结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蓝石资产案”、全国首例保险公司破产重整案“易安财险”案等一批疑难复杂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典型案件,妥善化解金融纠纷,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在金融行政案件审结方面,妥善审结金融行政案件685件,其中以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为主体的约占97%,高质量办理了涉“獐子岛”“梅花生物”等众多重大敏感案件以及全国首例认定当事人滥用行政许可申请权案件等涉金融监管执法、金融政策实施的新类型案件。
9月22日,北京金融法院对知名案件“投资人诉乐视赔偿案”进行了一审判决。据法院判决,被告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投资者支付投资差额损失、佣金、印花税等赔偿款共计约20.40亿元。
此外,格林柯尔集团创始人顾雏军状告中国证监会一案备受关注。顾雏军在其公众号发文称,自己已在北京金融法院向中国证监会发起了行政诉讼。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大众网、法治日报、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