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被通缉6年没人抓,蒋介石多次开条件,在他去世后还2次送钱
1930年2月份,鲁迅被国民党政府列为了要抓的人。但奇怪的是,一直到6年后他生病去世,国民党的人都没来抓他。要知道,鲁迅住的地方也不是啥秘密地点。
而且,在那段时间里,蒋介石不只一次地尝试用各种好处来接近鲁迅。甚至鲁迅过世以后,他还两度派人给鲁迅家送去钱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他和蒋介石之间到底有啥纠葛?
【“看错了人”,战斗到底】
鲁迅先生在现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依然很有分量,他的很多作品都被选进了课本,成了学生们必须学习的内容。他写的东西,不管是讽刺还是赞美,都特别精彩。在我们国家,就算没深入研究过鲁迅,大家也都能随口说出几句他的经典名句。
但其实,说到鲁迅,不少人心里都挺纳闷,他那么有斗志,还上了国民党的通缉黑名单,怎么就没人真的去抓他呢?一直到最后,这事儿都挺让人琢磨不透的。
这就得说说他和蒋介石那些是是非非的事儿了。
他俩挺多方面都挺像的,比如说,他们俩都是浙江的老乡,都跑到日本去深造过,还都投身到革命里头去了(鲁迅早些年加入了光复社)。刚开始那会儿,鲁迅对蒋介石还是挺看好的。
在中山大学教书那会儿,鲁迅写过文章,把蒋介石和吴佩孚放在一起提。他对国民党,以前也是挺看好的。
1927年,蒋介石突然背叛了革命,这让鲁迅恍然大悟,觉得自己“看走了眼”。从那以后,他们两人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各奔东西。
后来,鲁迅对老蒋的那些反动行为很是不满,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头写道:“瞧瞧现在这些掌权的人干的事儿,尽是欺压百姓,毁坏东西,他们压根儿就没想过以后咋样。”
他特别挺那些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打江山的共产党人,而且还跟毛主席通过信。
1930年2月13日,鲁迅联手柔石、郁达夫他们,弄了个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目的就是为了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对着干,他们主张说话自由,还大胆地把对当局的不爽说了出来。这一举动,直接惹毛了国民党。
没过多久,国民党里的陈立夫委员就下令通缉鲁迅,要抓他。
但鲁迅一直是个勇于站出来为老百姓说话、为公道仗义直言的真文人。碰到敌人的恐吓,他从来都不低头服软。
1931年2月7号那天,鲁迅的好伙伴柔石他们,因为被叛徒给出卖了,就被国民党特务给抓了,最后还被害了。这事儿把鲁迅气得不轻,他立马就动手写了首诗,名叫《哀悼柔石》:“眼睁睁看着朋友变成亡灵,满腔怒火中我在刀光剑影里找诗句。”
你得明白,那时候学术界里,没有一个人胆敢站出来为柔石说话。国民党拿着枪炮吓唬人,好多文人墨客都吓得闭了嘴,只有鲁迅,他勇敢地站了出来,为柔石说话。
1932年那会儿,鲁迅住在上海,他亲眼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有多嚣张,还看到了国民党政府是怎么压制大家说话的。以前那个言论自由的上海,在国民党的思想管控下,变得一点生气都没有。鲁迅心里气不过,就拿起笔写了“文字像被割的羊毛一样多,到处都是他们的走狗”,狠狠批评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些坏事。
1933年那会儿,人权斗士杨杏佛先生不幸被国民党特务给暗害了。鲁迅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写了首诗来纪念他,还亲自跑去参加了葬礼。要知道,那时候鲁迅自己也是被通缉的,到处都是特务盯着他,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但鲁迅还是没有打退堂鼓,出门那会儿,他故意把钥匙忘在了屋里,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这回可能是出去了就不回来了。
他直接回击国民党反动派说:“你杀一个杨杏佛,后面就会冒出更多的杨杏佛;你干掉一个鲁迅,也会有更多的鲁迅站出来!”
遇到国民党政府早期对日本“不抵抗”的做法,鲁迅那叫一个气不打一处来。看着国民党那些反动家伙不去抗日,反倒天天打压学生运动,鲁迅实在是忍不下去了。他在《友邦惊诧论》里头,毫不客气地指责国民党政府:
这些所谓的“友邦大佬”啊!日本鬼子军队霸占了辽宁吉林,大炮轰击政府大楼,他们倒是一点都不惊讶;铁路给切断了,火车被追着炸,官员被抓,老百姓被枪毙,他们还是没啥反应。国民党那边连年打仗,洪水泛滥得没见过,穷得卖孩子,砍头示众,暗地里杀人,用电刑逼人招供,这些他们也不觉得奇怪。可学生们一请愿,稍微闹了点动静,他们倒是惊讶得不行!
瞧瞧国民党政府的那些所谓“国际友人”,究竟是啥货色啊!
这些话肯定会让他面临很大的危险,但国家有难,鲁迅先生每次都是冲在最前头。
先生以前讲过:“咱们打从老辈儿起,就有那种埋头实干的,有豁出去死命干的,有为老百姓站出来说话的,还有为了真理连命都不要的。”
先生又说:“就算有可能失败,我们也不能因此就不去尝试。就像明知道人终有一死,但我们还是得吃饭活下去。”
而先生亲自去做,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都到这个地步了,为啥国民党反动派还没人去动鲁迅呢?
【不做无谓的牺牲】
其实,鲁迅先生是个勇敢的人,但他并不赞成盲目送死。他觉得,斗争得有方法,只有活着,才能一直有力气战斗下去。
蒋介石跟革命反水后,鲁迅心里头对他的不满是越来越重了。不过,鲁迅这人有个原则,从头到尾都没在大家面前直接点名道姓地骂过他,这样一来,他们俩的矛盾也就没升级到动手动枪的地步。
周建人,也就是鲁迅的弟弟,他在自己的书《说说我的大哥鲁迅》里头,特别讲了一件事情。
那时候,李立三思想挺激进的,他跑到鲁迅家去。鲁迅嘛,那时候已经是大名鼎鼎了。李立三就想让鲁迅用本名周树人,写一篇文章狠狠骂骂蒋介石。但鲁迅呢,直接就给拒绝了。
鲁迅讲过:“写文章其实挺简单的。蒋介石干的坏事一箩筐,我随手挑几件就能写篇文章。但是吧,我要是用真名发表,在上海就待不下去了,只能跑到国外去躲躲。”
李立三心里直犯嘀咕,觉得鲁迅过于谨慎了,便又开口说:“这事儿其实挺简单的!你看那黄浦江上,轮船多的是,里头还有苏联的船呢,你直接跳上去,不就到莫斯科了嘛。”
鲁迅没恼,接着回话说:
没错,这样一来,蒋介石就对我束手无策了。不过,我一旦离开中国,国内的事情就难搞清楚了,写文章也会变得困难重重,就算写出来,也不知道该往哪儿投稿发表。
鲁迅心里头明白,不提蒋介石的名字是条不能碰的红线,只有这样,他才能留在国内,继续替老百姓说话。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在那个到处都是苦难和血腥的年代,鲁迅选择了一些“妥协”,其实就是为了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继续斗争,“说白了,就是为了老百姓”。
这就是鲁迅的真面目,他既勇敢无畏,坚守自己的原则,又懂得用恰当的方法来斗争,不会白白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敢于面对一切,有自己的底线,同时也聪明地选择战斗的方式,不会盲目冒险。
但话说回来,就算鲁迅再精通斗争的门道,也难以躲过国民党特务的追捕。毕竟,身为文坛的大哥大,他的藏身之所早就不是啥秘密了,国民党要想逮他,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说到这事儿,咱们得聊聊蒋介石是怎么想的。
【蒋介石的多次拉拢】
说到鲁迅,蒋介石心里头那是五味杂陈。他欣赏鲁迅的才华,还有那硬气的脊梁骨,可又恼火鲁迅老跟国民党政府过不去。但想来想去,蒋介石最终还是没对鲁迅下手。
之前说过,鲁迅和蒋介石都是来自浙江的老乡。蒋介石这个人呢,很在意一个人的出身背景。所以嘛,对于这个来自同一个地方的鲁迅,他肯定会特别对待,给予不一样的。
再说,国民党政府里头,有不少大官都是浙江人,他们里头很多人都很瞧得上鲁迅的为人,都乐意给鲁迅做担保。就为了保持内部和气,蒋介石也不太可能对鲁迅动手。
另外,蒋介石这人特别在乎脸面,鲁迅那时候是文学界的头号人物。要是真把鲁迅给抓了,自己铁定会被人骂得狗血淋头,这种事儿他可不乐意碰到。
结果,就算国民党发出了要抓鲁迅的通缉令,蒋介石其实压根没让人去动真格的,反倒是自个儿一门心思想着要把鲁迅拉到自己这边来。
1927年的时候,蒋介石突然变了心,跟革命对着干。鲁迅一看这情况,二话不说就跟他断了交,直接从中山大学辞了职,离开广东去了上海。但这么一来,吃饭穿衣这些日常开销就成了个大难题。
没办法,鲁迅就找人联系了他的老朋友蔡元培。那时候,蔡元培正在帮国民党政府准备建浙江大学研究院。他给鲁迅找了个“特别写作员”的工作,不用每天去上班,每个月还能拿300大洋。鲁迅一听,很高兴就答应了。
从1927年底到1931年底,这四年间,鲁迅总共从那儿领到了14400块银元。这笔钱在当时可真不少,足够鲁迅日常的花销了。
这其实也得益于蒋介石的暗中点头,毕竟那时候他同时还当着教育部部长,教员们的费用都得经过他手。要是蒋介石想使绊子,鲁迅要想顺利拿到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之后,蒋介石屡次提出条件,心里头盼着能和鲁迅握手言和。他甚至派了鲁迅的学生李秉中,特意去说服鲁迅。条件是,只要鲁迅愿意跟国民党政府和解,那他身上的通缉令就能撤销。但鲁迅这人,骨子里就没有妥协二字,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就这样,带着那份通缉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说起鲁迅先生离世后的事儿,共产党那边想给他办个国葬,挺有面子的那种。不过呢,蒋介石想了想,还是没答应。但人家也没太冷淡,还是派了手下送了花圈过去,表达了下哀思。
过了好些年,蒋介石还特地安排人给鲁迅的家里人送过钱物帮忙,这事儿都是有记录能查到的。
1940年的时候,许广平,也就是鲁迅的老伴儿,在给郁达夫的信里头说了件事儿。她说有个叫励志社的地方,给鲁迅捐了些钱,还特别指明里头有一部分得拿去帮衬鲁迅家里的开销。那个励志社的当头儿的,竟然是蒋介石。
后来,鲁迅的正妻朱安,在1942年给许广平写信时提到这么一件事:蒋介石那边有人给她送了10万法币,说是让她用来把日子过得更好点。
从这事儿能瞧出来,蒋介石对他这位来自浙江的老乡,心里头也是相当佩服的。鲁迅先生的那股子人格吸引力,从这里头就能感觉出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