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都来”老板首曝光,曾到“胖东来”考察,开业首日货架被抢空
最近商业圈又出了个让人议论纷纷的事儿——一位叫都建明的老板新开了家商场,名字叫“胖都来”。您一听这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和河南那家口碑爆棚的“胖东来”就差一个字。据说是都老板早年去胖东来考察时,觉得人家的经营那套法子特别好,一心想跟着学,又因为自己姓“都”,干脆把人家名字改了个字,凑成了“胖都来”。这事儿从一开始就带着点争议,到底是真心取经还是借机蹭热度?咱慢慢往下看。
都建明可不是商业小白,您查他名下的企业,足足有近50家,从服装批发到文化传媒啥都干。这次开的“胖都来”卖场占地三万多平米,五月初刚开业那天可热闹了,货架上的日用百货和服装被顾客抢购,收银台排起长队。有人说,这热度 partly 得归功于他们提前找明星拍的祝福视频,还有更绝的——今年一月就注册了二十多个商标,“淘都来”“好都来”之类的相似名字全不放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铁了心要在名字上和“胖东来”绑一块儿。
可胖东来那边显然不乐意了。人家四月份刚创下八十亿销售额,超市区每天接待三万多顾客,员工工资是当地两倍,每周二雷打不动全体休息,这些实打实的经营理念和员工福利,早成了零售行业的标杆。现在突然冒出个“胖都来”,名字像、业态也像,胖东来直接发了律师函,说容易让顾客混淆。但胖都来的工作人员却回应:“老板姓都,取名就是图个顺口,再说我们以后要做智慧商业综合体,和传统超市不一样。”这话听着有点牵强,毕竟明眼人都知道,模仿名字在前,谈差异化在后,多少有点“先蹭热度再解释”的意思。
要说这事儿最热闹的,还得是网友的评论。有人一眼看穿本质:“起名上就不踏实想走捷径,与胖东来理念相趋甚远!”(老撕鸡铁粉86953)这话确实在理,您看胖东来能火,靠的是“不满意就退货”“员工高福利”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而胖都来刚开业就忙着注册一堆相似商标,难免让人觉得心思没放在正路上。还有人调侃:“姓都就取‘好都来’,不比‘胖都来’有意思多了?胖都来啥意思?意思胖子都来还是来的都是胖子,还没开业就撩骚让人告了!”(千山孤鸿)这话虽说有点直白,但也点出了名字争议的核心——刻意模仿带来的尴尬。
当然,也有网友替胖东来抱不平:“这不仅是蹭流量,还有可能损坏人家企业形象。普通百姓难区分,一旦胖都来出质量问题,锅全得胖东来背!”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当年“康帅傅”“娃恰恰”的例子还历历在目,消费者买错货是小事,要是因此对正版品牌失去信任,那损失可就大了。还有人拿娱乐圈的“鹿哈”类比:“这和金庸新著的武侠有啥区别?不就是借名气割韭菜嘛!”
不过也有不同声音,比如“居易大神”就觉得胖东来“太小肚鸡肠”,认为“中国需要无数个胖东来,不能一家独大”。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忽略了一个关键——模仿和超越的区别。胖东来的成功靠的是二十年如一日的诚信经营,而不是名字。就像网友“越过山丘”说的:“有实力就该踏踏实实取个新名字,蹭热度只会让人厌恶。”您想啊,要是都建明真把胖东来的企业文化学到位了,比如善待员工、严把品控、做好服务,就算名字不同,老百姓也会买单。可现在倒好,名字成了争议焦点,反而让大家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真心做企业的决心。
还有个细节挺值得琢磨:胖都来开业时,货架被抢空、二期项目还要扩张,看着挺风光,但胖东来的核心优势——员工福利和服务细节,在胖都来还没影儿呢。您说,要是一家商场只学人家的表面功夫,连员工待遇都跟不上,拿什么留住人?又拿什么保证长期的服务质量?网友“娄台烟雨”说得直白:“他就是个笑话,胖东来的精髓永远学不到,从名字蹭流量开始,就是典型的投机者。”这话虽刺耳,却戳中了要害——商业竞争从来不是靠名字取胜,而是靠骨子里的诚信和用心。
现在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胖都来到底是“李鬼”还是“潜力股”,时间会给出答案。但从网友的评论里,咱们能看出一个共识:老百姓不在乎名字多像,在乎的是东西好不好、服务行不行。就像“知足常乐1674638”说的:“老百姓要的是质量,不是名字。”您就算把名字取成“天仙下凡”,东西卖得贵、质量差、服务烂,照样没人买账。反过来,要是真能像胖东来那样把顾客当家人,就算名字普通,也能做出口碑。
说到底,商业模仿本身不是坏事,借鉴成功经验也是常见的学习路径。但关键是“学什么”——是学皮毛的名字和装修,还是学内核的诚信和责任?都建明要是真想把企业做好,不如放下“蹭热度”的小聪明,踏踏实实研究胖东来的管理哲学:怎么让员工有归属感,怎么让商品性价比高,怎么让顾客来了还想再来。毕竟,企业的长久发展,靠的是真本事,不是巧名字。就像网友“逍遥自在”说的:“李鬼终究不是李逵,无信商家必然无质量保证,开不了几天自己就会倒闭。”这话虽狠,却给所有想走捷径的人提了个醒:商业世界里,踏实比投机更有力量,真诚比模仿更得人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