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战略专家直言:西方可以拖垮俄国,但是不可能拖垮中国

科普启示纪 2天前 阅读数 0 #国际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大国博弈持续升温,外部压力成为考验国家韧性的关键因素。俄罗斯与中国作为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同样面临着来自西方阵营的挑战。

对此,俄国战略专家直言:西方可以拖垮俄国,但是不可能拖垮中国。这番言论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战略洞察与深层逻辑?

俄国的软肋:哪哪都卡脖子

先说俄国的经济,简单点讲,它就是个“能源大国”。2020年的数据,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了俄国出口收入的60%,还撑起了联邦预算的40%。

这比例高得吓人,说明俄国经济基本上靠卖油卖气活着。可问题是,全球油气价格一波动,或者西方一掐脖子,俄国就得哆嗦。

2014年俄国吞并克里米亚后,西方立马祭出制裁,限制俄国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开采石油。这招够狠,因为俄国自己没那技术,油田产量要是掉下去,经济就得跟着遭殃。

后来俄国想找中国帮忙卖油,但中国也不是冤大头,压价压得厉害,俄国赚得没以前多。说白了,经济就靠这一招,风险太大了。

再说制裁,这几年俄国没少挨打,尤其是2022年乌克兰战争后,西方下了狠手。金融、科技、甚至个人资产都被瞄上了。

SWIFT国际支付系统把好几家俄国银行踢出去,国际交易直接瘫痪;几千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被冻结,俄国拿不回来。虽说俄国搞了些替代方案,比如用人民币交易,但效率低、成本高,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更别提制裁还把人才都逼跑了。年轻人一看国内没机会,纷纷出国,脑力流失对俄国未来发展是雪上加霜。制裁这东西,就像个慢性病,短期看不死人,时间长了真能把经济拖垮。

除了经济,俄国国内也不太平。乌克兰战争花钱如流水,人力也耗得厉害,老百姓开始有怨言。虽然抗议被压下去了,但民心散了不好收。人口老龄化还加剧了问题,年轻人少,劳动力不够,经济哪有力气往前冲?

总的来说,俄国这局面是经济单一、制裁压顶、内忧外患加一块,难怪专家说西方能拖垮它。

中国的底气:全方位硬实力

中国跟俄国完全不是一个量级。2023年中国的GDP大概18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俄国才1.8万亿,差了十倍。中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多样化。制造业是全球老大,电子产品、衣服、家具,什么都造。科技公司像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个个能打。

就算美国制裁华为,人家还能靠国内市场和技术调整活得好好的。因为中国有14亿人,内需市场大得吓人。西方想断供,中国自己也能玩得转。反观俄国,人口才1.4亿,市场小得多,哪有这底气。

中国在科技上也甩开俄国好几条街。5G、人工智能、新能源,中国都跑在前头。稀土元素这玩意儿,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供应链,西方高科技要是没它,生产线都得停。加上“一带一路”项目,中国在全球铺了张大网,100多个国家跟它绑在一起,西方想动它,得先掂量自己受不受得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很稳。跟美国、欧洲的贸易关系盘根错节,谁也离不了谁。联合国、世贸组织里,中国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俄国跟西方撕破脸,成了孤家寡人。中国这种“朋友多、敌人少”的策略,让西方很难下狠手。

简单说,中国经济多元、科技硬、外交活,西方想拖垮它,门都没有。

历史怎么看:俄国挨打,中国翻身

俄国的历史跟西方一直是硬碰硬。冷战时苏联还能撑场面,可最后经济垮了,国家也散了。现在的俄国比苏联弱多了,影响力、经济多样性都不行。上世纪90年代,西方趁俄国乱的时候插了一脚,搞得俄国经济一蹶不振。这段历史让俄国现在面对西方时,总有点底气不足。

中国在19世纪被西方欺负得够呛,但改革开放后,中国闷头发展经济,慢慢爬到今天的位置。这说明中国会吸取教训,能屈能伸,比俄国灵活得多。

历史告诉我们,俄国老是被动挨打,中国则是主动求变,这差距就出来了。

俄国自己的战略家也承认这点。像政治学者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就说过,俄国太依赖能源,西方一捏就疼。另一位专家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也讲,中国的经济是靠生产和创新,俄国是靠挖资源,差距明显。

从数据层面剖析,中俄两国面对外部压力的应对能力差异清晰可见。

俄罗斯 60% 的出口依赖能源,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其在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与西方制裁下,经济发展易受冲击;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占 GDP 的 27%,构建起全球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服务业占比 54% 且持续蓬勃发展,多元且稳固的经济结构赋予中国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外汇储备方面,俄罗斯约 6000 亿美元储备多被西方冻结,而中国 3 万多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外汇储备规模,为经济稳定与国际合作筑牢坚实后盾。

人口维度,俄罗斯 1.4 亿人口伴随劳动力持续萎缩,而中国 14 亿人口基数庞大,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容,消费市场潜力与人才红利持续释放,这些数据有力印证了中国难以被外部势力轻易 “拖垮” 的深厚底气。

为什么西方盯着俄国不放

在西方的战略视角中,俄罗斯被视作直接且紧迫的军事威胁。从克里米亚事件到持续多年的俄乌冲突,再到频繁于北约边境展开的军事演习,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不断冲击着欧洲安全框架,这也促使西方对俄实施多轮严厉制裁,试图通过经济打压削弱其军事影响力。

反观中国,虽被西方定义为长期竞争对手,但军事活动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距离欧美核心地带较远,短期内难以对西方本土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中国还掌握着重要的经济制衡手段。持有1万多亿美元美国国债,以及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成为西方制造业的关键一环,都让西方在对华关系上投鼠忌器。一旦贸然采取极端行动,将引发全球经济连锁反应,反噬西方自身利益。

而俄罗斯与西方的经济依存度较低,西方对俄制裁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相对有限。这种军事与经济层面的差异,使得西方在对待中俄两国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从现实维度来看,俄国专家的论断精准切中要害。俄罗斯经济结构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当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或遭遇西方制裁时,财政收入锐减、产业升级受阻等问题接踵而至,内部经济循环不畅与外部压力叠加,使其在动荡局势中难以站稳脚跟。

西方凭借金融、贸易等多领域的主导权,能轻易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进一步加剧其困境。

反观中国,凭借多元的经济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与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起强大的抗风险防线。中国不仅在 5G、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跻身世界前列,还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与全球超百个国家建立深度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尽管中国发展中也存在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但相较于俄罗斯,其庞大的经济体量、深厚的发展潜力与灵活的政策调控能力,让西方难以找到有效遏制手段。未来全球格局的演变,中俄与西方的博弈态势,必将深刻影响世界走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科普启示纪

科普启示纪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