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助攻”,中欧电动车协议“闪电”达成?

光头老莫头 8小时前 阅读数 9 #国际

据德国《商报》4月17日报道,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终于尘埃落定!

经过半年的僵持,欧盟突然在两周内与中国达成协议:

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必须遵守最低3.5万欧元(约29万人民币)的价格承诺,作为交换,欧盟全面取消去年设置的最高45.3%关税。

这场“关税大战”为何突然转向?

1. 协议内容

价格底线:中国车企出口到欧盟的电动车,售价不得低于3.5万欧元。

关税取消:欧盟自2024年10月起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17%-35.3%关税全部废除。

动态调整:实际价格可能根据车型尺寸、续航等参数浮动,范围或在3.5万-4万欧元之间。

2. 谈判背景

欧盟的担忧:中国电动车凭借低价(如比亚迪ATTO 3在欧洲卖3.8万欧元,比大众ID.4便宜15%)抢占市场,威胁欧洲车企生存。

中国的反击:欧盟加征关税后,中国提出“价格承诺”方案,但欧盟最初要求4万欧元,双方僵持不下。

转折契机:美国突然对欧盟加征25%汽车关税,欧盟担心同时应对中美两线贸易战,最终妥协。

为何突然谈成?

1. 欧盟内部压力

德国“反水”:德国车企(如大众、宝马)严重依赖中国市场(占其全球销量30%以上),担心关税引发中国报复。

供应链依赖:欧洲30%的电池来自中国宁德时代,加征关税会推高本土车企成本,延缓绿色转型。

2. 中国技术碾压

成本优势:中国电动车全产业链成本比欧洲低40%,即使加征关税,仍能通过价格优势占领市场。

市场渗透:2025年2月,中国电动车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76%,比亚迪、MG等品牌通过本地化生产(如匈牙利工厂)规避关税。

3. 美国“助攻”

美国对欧盟加征汽车关税后,欧盟被迫缓和对华关系。若继续对华强硬,可能导致中国与美国合作,进一步孤立欧盟。要知道美国疯狂加税,目的是想让制造业回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光头老莫头

光头老莫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