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棣到崇祯,明朝始终收不上来的江南税赋!清朝是怎么收到的?
明朝收不到的江南税赋,清朝是怎么收上的?明朝末年江南士绅们,为什么死抗大明朝廷税赋?难道没有一点家国情怀。江南门阀士绅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低估了满清的弯刀野蛮。
在明朝文官敢骂皇帝,清朝就行不通!因为,胡虏满人的弯刀可不惯着你。从铁骨铮铮到辫子留名,明朝士大夫的精神竟折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崇祯帝血染煤山,那些曾以"死谏"为荣的东林党人,却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后!争先恐后参加清廷跪拜科举做官。明朝士大夫的铮铮铁骨,何以在金钱鼠尾面前弯折成温驯的弧度?
自朱棣永乐年间起,苏州、松江等地因官田税额畸高、漕运损耗摊派不均,税赋拖欠问题日益恶化。至宣德五年,苏州府累积欠税达790万石,松江府征收率仅15%,江南税赋几近崩溃。
至万历初年,张居正清丈土地时发现,江南官田占比已超60%,而实际耕种者仅承担民田科责,形成"有田者无粮,无田者有粮"的荒诞现实。
1628年,崇祯帝朱由检即位,面对的是一个财政崩塌的大明帝国。“江南赋税半天下”号称“苏松熟、天下足”。此时苏州府田赋征收率已不足六成,大量税粮被官僚豪绅以“诡寄田粮”手段隐匿。东林党人借“清丈土地”之名,将江南60%的隐田登记于士绅门阀名下,导致大明税基持续萎缩。
自隆庆开关一条鞭法改革、王阳明心学传播、资本主义萌芽一系列事件之后!明朝江南士绅集团的实力极度膨胀。大明王朝境内再也没有任何一股力量能够约束士绅集团。东林党与明朝官僚集团的合谋,大明朝廷既无力变法改革、又难以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最终因赋税崩溃走向灭亡。
这里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大明放开民间海外贸易。江南士绅集团近水楼台先得月,所有流入大明的海外白银财富,都必须先过江南士族门阀们的手!等他们分完了才能轮到京师朝廷、才能轮到大明皇帝、才能轮到国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钱江南士绅集团对大明朝堂的控制力、对明朝社会的影响力、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即便大明王朝的皇帝、太监、锦衣卫、其他地区官的僚联手!也只能勉强与江南门阀士族集团打个平手。
明朝经济地位的膨胀、政治地位的膨胀、思想地位的膨胀、让大明江南门阀士绅集团产生了一种迷幻的错觉,我们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者!这也是崇祯帝朱由检宁愿煤山自尽也不迁都的原因。
不管紫禁城里龙椅上坐的是谁,只要想维持大明帝国的稳定发展,都必须与我们合作。没有跟我们士绅集团的合作,谁都别想把紫禁城里的宝座龙椅坐稳了。
这种套路对明朝是适用的,但对满清胡人的弯刀完全不适用。
1644年刚入关的满清,就是一个半奴隶半封建制政权。他们没有宏图大志,不追求历史进步!只要能稳固统治而已,他们不惜把整个中原都打入深渊。
经济发展不重要,不服就杀!将大明繁华的江南杀干净也无所谓。
政治合作不重重要,不服就杀!把江南的豪门世家大族杀干净!就没必要与你们合作了。
思想进步不重要,不服就杀!把思想进步的人都杀干净!所有人就成了满清的奴隶。
那么,明朝始终收不上来的江南税赋!清朝是怎么收上来的?清朝入主中原后,拉拢江南士绅!随着财政压力激增,满清迅速采取强硬手段。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北伐”成为转折点,江南士绅暗中支持抗清,暴露政治立场的不稳定性。清廷以“奏销案”为突破口,规定欠税40%者打20板、剥夺功名、欠税越多处罚越重。
朱国治在康熙初年更以铁腕手段清查苏州、松江等五地,逮捕1.3万余名拖欠税赋的乡绅限期补缴!否则抄家充公。此举彻底击溃江南士绅的抵抗,迫使士大夫们屈服。
清朝通过八旗驻防满城,切断士绅与地方官僚的勾结,推行“摊丁入亩”简化税制。以杀伐威慑重构,瓦解了江南士绅集团的经济特权。
而明朝的“一条鞭法”虽试图改革,却因大明帝国权威衰弱、地方势力坐大而失败。清朝以“强政权”对地方利益集团的碾压,实现了明朝从朱棣迁都开始到崇祯末年难以收上的税收控制。
当多尔衮南下“剃发易服”令颁布之后,江南士绅集团这才如梦方醒!
原来江南士大夫所依仗的大明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繁华市井胡人满清根本就不在乎。
原来江南东林党大儒,引以为至宝的儒家孔孟游戏规则,满清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
既然醒悟了,那就“反清复明”吧!这时候,江南士绅集团最大的命门就暴露出来了,可大明早已亡国了!
打仗不行!你有再多的钱、再多的金山银山、再有锦绣文章、再能说会道、战场上打不赢!一切都是白搭。
“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累累白骨、曝尸荒野。
那大明王朝到底谁打仗行呢?辽东铁骑、西北秦兵、九边精锐、燕赵悲歌。
这些大明精锐是怎么亡的呢?东南缴不上税、朝廷国库亏、前线没有军饷、只能逼着明军仓促出战。就像筷子一样,被闯王李自成和女真满清一根根的折断。
很多人网友说:平定江南时,除了清军屠杀汉人之外,投降的明军也搞了很多屠杀同胞!这当然是事实。
当初明军为大明卖命的时候,士绅名门望族不出钱!如今投降了当满清汉奸,他们当然会想尽办法把门阀士绅的钱财倒腾出来充军饷,否则凭什么要背负历史的骂名。
明亡之后,无数明朝遗老遗少都对这段历史有过深刻的反思。在他们看来,以大明王朝的国力、以江南士绅集团的财富!无论怎么操作,都不应该是这么悲惨的结局。
这唯一的一条亡国之路,被江南士绅集团找到了!
江南文人之所以在清初埋首固执,对咬文嚼字再也不讲什么“经世致用”。除了满清的政治高压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绅名门望族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怀疑。
顺风时国泰民安,江南士绅搞搞经济可以!可一旦陷入逆风国破家亡,江南士绅集团根本没有解决危机的能力!按他们的搞法,只会将整个国家拖向危机。
这并不是搞地域歧视,这是明末清初江南文人的集体反思。后来民国的经历,也说明这种观点并没有大错。
正如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里有一句台词:“如果两个人要同时饿死的话,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都饿死了!我们就会亡国。”以《明史》为鉴,可知更替。
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之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方可御敌。
新中国之后,东南沿海的经济实力再一次高速崛起!远远拉开了和其他地区的差距。
这个时候我们更要警惕,避免重走历史的老路。
今天的西方,就是另一种形态的明朝和清朝。中国一旦再次落后,那将会影响每一个人。
因为,西方根本就不在乎中国的未来会怎样!他们只认钱,谁有钱他们就要谁的命。
所以,我们的伟大复兴之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