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不需要减重,王艺迪和梁靖崑竞争力很强,就是最好的证明
孙颖莎没有在亚洲杯赛事夺冠,在比赛当中很多球迷认为孙颖莎的步伐衔接跟不上,跟对手拼正手大角度反而处于下风。因为孙颖莎想要保护自己的正手就要强化步伐衔接,再加上最近国乒在进行全运会的体测,看了体测视频的球迷都希望孙颖莎减重。
不少球迷认为,孙颖莎是应该提升步伐的轻盈度。竞争对手现在都在调动孙颖莎的位置,对孙颖莎来说是否要进行减重才是球迷最关心的,以前的孙颖莎近台快攻衔接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在亚洲杯的比赛,在对战张本美和以及王曼昱的比赛当中,球迷感觉到她的衔接速度慢了一些。
其实看一下王艺迪跟梁靖崑的比赛,球迷就不会有这种担忧了。因为这两个选手,在球迷看来也是胖胖的,但是这两人依然保持了很高的竞技水平。梁靖崑在亚洲杯的比赛还打进了决赛,击败了排名世界第一的林诗栋。
梁靖崑虽然衔接速度一般,但是他击败了张本智和、松岛辉空这些衔接速度快的选手。从这一点上就充分说明了,只要选手的综合实力强就不惧体型的变化。王艺迪也是一样,她去年两次击败正反手衔接速度超快的张本美和,就是最好的证明。
要说体型偏胖的选手何卓佳也是一个,但何卓佳利用超强的正反手防守能力击败了张本美和两次,这就说明面对速度偏快的选手,衔接速度慢的选手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跟选手是否要减重没有任何关联。
孙颖莎面对日乒选手还是很有成绩优势,因为日乒选手的衔接速度都很快,擅长前三板快攻。日乒选手已经检验过孙颖莎的速度,想要对战孙颖莎得分,她们只能调动开孙颖莎的位置才行,调动不开孙颖莎的位置是很难得分的。
王曼昱最近一段时间的衔接速度确实更快了,其实这不是最重要的。她和孙颖莎的比赛是坚持不退台进攻,顶住了孙颖莎的进攻之后,才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王曼昱之前跟孙颖莎交手的时候容易退台,现在她坚持近台进攻,才在相持球过程当中不落下风。
王曼昱坚持不退台进攻不光进攻质量增加了,看起来衔接速度也更快了,毕竟她的护台面积很有优势,多伸一下胳膊就能够将球救回来。孙颖莎如果进行减重,那么单板球质量肯定会出现下降,势必会影响自己的相持球对攻能力。
梁靖崑在东京奥运会周期就进行过减重,最终实践效果一般,现在还是进行了增重。因为他本来就是重球打法,进行减重之后,虽然衔接速度快了,但是单板球质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孙颖莎如今要提升的还是前三板的进攻能力,因为她在相持球环节优势还是很明显。尤其是在反手对抗环节,外协选手与之交手很难占据绝对的上风。所以外协选手只能进行落点以及线路的调动,才有得分的好机会。
孙颖莎在发球轮很有优势,如果对手适应了她的发球,那就会在发接发环节形成反制。王曼昱在亚洲杯的比赛,面对孙颖莎的发球还是很适应,接发球要么是直接拧拉要么就是以劈长为主,限制了孙颖莎的正反手直接抢攻。
孙颖莎只要打出发球抢攻得分率是很高的,竞争对手的接发球方式就显得格外关键。因为在接发球轮限制不住孙颖莎,不管是在前三板还是在相持球环节,都会被孙颖莎压制,很难由防守转成进攻。王曼昱也是进行了充分的备战之后,才适应了孙颖莎的发球。
孙颖莎在后续的比赛想要重新占据优势,还是要在发接发环节进行技术突破。现在不管是外协选手还是国乒选手,正反手的技术能力已经不弱于孙颖莎。当竞争对手的实力提升之后,选手之间的比拼就是细节把控。亚洲杯的比赛张本美和的正反手基本功确实不弱于孙颖莎,但还是输了就是输在细节上。
所以孙颖莎没必要进行减重,这不是她训练的主要方向。虽然球迷也希望孙颖莎尽快取得好成绩,但是孙颖莎的训练方向和目标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来进行提升,不要受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够成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