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悬赏3万美金的师长,为何战后没高升、没评衔,却让退休了?
边贵祥,1928年2月生,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大青庄务村人,曾担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他号称对越反击作战最硬气的师长。
1970年1月,边贵祥任163师师长。1978年底,中央军委命令发起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边贵祥作为55军163师师长,率军赴越南作战,在整个战役中,他指挥若定,带领163师取得了辉煌战绩。
他指挥的163师在同登战役和谅山战役中,歼敌总数占东线战场的一半以上,位列东西两线参战的29个陆军师之冠,成为参战部队中的佼佼者。
就这么一位在战场上有勇有谋、极为出色的将领,仅凭他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的表现,在1988年全军评定军衔时,他最起码也得是少将军衔。
但让人不解和遗憾的是:战后不久,边桂祥只是调任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员。
海南军分区只是一个正师级单位,“贬官”一词听起来太不“雅观”,暂且不好形容,但这绝不能算上是高升吧?
更让人不解的是,边贵祥战后不仅没能得到重用和高升,在1988年全军军衔评定中,他还在现役,却没有参加军衔评定,而于1989年退休,2008年逝世,享年81岁。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78年12月,边贵祥刚到广西凭祥金鸡山没多久,当面的越军第3师12团就放出狠话称,要在越南同登镇消灭解放军163师,还要活捉师长边贵祥。
当年越军的《作战宣传手册》就写着“消灭163,活捉边贵祥”。两军交战时,越军也在战壕里用高音喇叭喊“消灭163,活抓边瞎子”、“打到凭祥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谁提边贵祥的人头来,便给3万美金”等内容。
当时越军总参谋部针对边贵祥开出的悬赏金额为3万美元,按1978年中国内地的物价水平计算,公办学校基层教师的月薪不过30多元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约为20美元。
越军开出这么高的赏金,狂妄地称要取边师长的项上人头,说明边师长确实本事过人。
但163师此前是秘密集结的,即便是凭祥当地的干部职工,都不知道部队具体番号,更不知道部队的主要首长是谁,越军却对这些信息了如指掌,这也足以说明越军情报水平确实不是一般。
领教越军谍报系统的厉害后,边桂祥师长除加强部队保密工作外,一切工作都照常开展,这也算是对越军的回应。
此后越军305特工师的刺杀小分队,与解放军163师之间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刺杀与反刺杀对抗。
而边贵祥的居住地点就在凭祥金鸡山上,距离越军最前沿阵地直线距离不足300米,可号称“丛林变色龙”的越南特工部队,始终都没伤及边贵祥师长一根毫毛。
在中国友谊关边检站正南方向100多米处为越南国土,属越南谅山省高禄县同登镇。同登是法国殖民越南时期,为了与友谊关对接而设置的,一个集军事、海关、外交、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乡镇,有着极高的战略价值。
战前,越军为实现“一线坚守,一线取胜”的作战目标,在这里部署了大约5000人的部队,分别为越军第3师12团、高禄县独立205营、越南公安军12团、第三师直属高射炮营、越南第一军事直属166炮兵团、越军305特工师谅山省特工大队、越军的一个步兵团(约有1600人左右)。
因此同登越军正规部队也就只有3000多人的兵力,另有1000多人的民兵部队。越军当时的民兵部队,都有参加过抗美战争的退役老兵,战斗力比正规军只强不弱。
在同登镇西南约10公里处,是越军第3师主力,加强配属部队兵力大约1万余人,东侧为越军338师主力,兵力约为9000人,西侧是北太省独立团,所以不能小看同登的越军。
为了保证163师首战告捷,边贵祥师长早早开始战前情报收集。在1979年春节来临之前,侦察连就出色完成了战前侦查工作。
同登镇越军主要依托越南1号和4号公路布防。在公路两边的战略要地上,构筑了容纳一个排兵力以上的坑道工事,路面则挖出反坦克壕沟,埋设反坦克和反步兵地雷。
公路两侧的山林或者洼地,有些地方架设了铁丝网,有些地方设置了插着竹签的陷阱。同登越军基本都是师从中国解放军,所以不论是在进攻还是在防守方面,都有着很强的战斗素养。
越军非常清楚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作战特点,各阵地之间都能用火炮互相支援。战前越南空军也曾接到协同地面部队防守同登的命令,同登越军的布防可谓是滴水不漏、水泄不通。
163师遇到了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在总攻发起之前,边桂祥师长每天几乎都是与其他师首长聚集在作战指挥室,盯着作战地图,研究作战计划。
而师一级的作战计划,要详细到每个连出发阵地的确定、进攻路线和进攻地点的选择。
到1979年2月10日,边贵祥师长突然命令部队,要在凭祥米七屯隘口一带选择一处风水较好的地方,挖出600眼墓穴备用,这意味着后勤单位只准备了600具棺木、600块墓碑。
接到这项命令的战士们心里明白,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为自己挖墓穴,但大家都知道师长边桂祥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师长只安排大家挖好600眼墓穴,那全师牺牲的人数大概就是这么多了。就算是实际牺牲人数比预估的多几十个,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了战前的预估,这让全师战士们倒是更有信心打好这一仗。因为163师总兵力为13000余人,边贵祥师长预估的牺牲人数仅为1/20左右,这样的数据意味着大部分将士战后都能回家与亲人团聚。
当然,边贵祥师长预估的这个数据并不是为了稳住军心而随口说的,而是有专门的计算指标和计算方法。
首先,指挥员需要掌握部队人数、兵种构成、火力配置,以及部队的优缺点等这些数据,然后弄清敌人阵地地形,再计算我军“三三制”战术队形通过每一处阵地所需时间。
然后再弄清敌军火力配置,在特定时间段内火力密度有多高,弄清威胁较大的武器品种和数量,最后是弄清楚部队的医疗卫生保障能力。
边贵祥师长是英雄爆破手出身,一步步成长为师级干部的。他精通班排一级的战术安排,又掌握同登越军阵地的火力配置这些情况,所以预估结果八九不离十。
这种计算大致牺牲人数的方法,不只是边贵祥师长会,在后来收复者阴山的战斗中,时任11军32师师长廖锡龙,也在战前预估全师牺牲200人左右,结果实际牺牲人数不到200人。
这是中国古代兵法流传下来的妙算,也是我军能够屡战屡胜的法宝。
2月16日晚上,163师作为参战部队的先锋,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直接进入出发阵地,开始主要面对的劲敌是同登鬼城炮台339高地群,和探某村高地群的越军。
这三处阵地都属于营级阵地,配有大口径火炮和高射机枪,还有全师都没几个人曾见过的反坦克导弹。
越军设置了密集的地雷阵、防步兵和反坦克障碍带。163师在战斗打响后,不仅没有坦克编队的掩护,还要为坦克部队开辟出多条通往同登镇区的道路。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部队既要躲避敌人的炮火和枪弹,又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更要在枪林弹雨下排雷清障。
在战斗打响后的几天时间,163师伤亡比较大,尤其是在攻打越军的鬼子屯炮台和探某村高地群的时候,出现了整个排都负伤或牺牲的情况。
但战士们打的都非常勇敢,尤其是配属给163师的广西民兵,纷纷加入了战斗,给部队减轻了不少压力。
在整个战斗中,163师沉重打击了越军第3师,歼灭327师、炮兵166团和地方军、公安各一部,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战至3月16日,经师后勤部统计,163师从凭祥集结到胜利班师,共计击毙越军5293人、击伤530人、俘虏38人;自身共计牺牲612人、负伤1064人。163师实际牺牲人数,只比边贵祥师长战前预估的人数多了12人。
从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163师战果累累,边桂祥用一个师打出了一个军的战绩!
如43军击毙越军4991人,42军击毙越军4065,54军击毙越军4265人,14军击毙越军3875,11军击毙越军2826人,50军击毙越军2128人。
而163师在边贵祥师长的指挥下,不算击伤和俘虏越军人数,仅是击毙越军就有5293人,是所有参战陆军师当中歼敌人数最多的单位。
战后163师全师立功官兵为9702人,其中有10人获得中央军委授予的“战斗英雄荣誉称号”,4个单位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单位称号,成为了东西两线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单位、个人数量最多的陆军师。
然而战后不久,边桂祥只是调任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分区只是一个正师级单位,根本谈不上是晋升。
战后,边贵祥从一级军区主力师长的职位上调任三级军区副司令员,实为明升暗降。此前,他作为广州军区主力师长,能够直接与军区高层沟通,而调任后既非直接带兵干部,也非单位一把手,影响力大幅下降,真让人想不明白!
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度的时候,边贵祥还在军中工作,仅凭其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表现,最起码也得是少将军衔,但边贵祥却没有参加这次评军衔活动,而于1989年退休,2008年逝世,享年81岁。
他的遗体火化后,他的家人竟在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这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诠释。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担任165师师长的肖劲初,战后调任新组建的广西边防三师师长,继续留守边疆,执行自卫反击作战任务,后来调任海南军分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对于边贵祥师长在战后的努力,有很多人觉得不公平,也有一些人称其曾抗命杀俘虏,所以功过相抵。
曾有军中传言:1979年,许世友紧急找到163师师长边贵祥,希望他能释放1000名越南俘虏。
对许世友来说,这个请求似乎再简单不过了,毕竟越南俘虏已经被我方俘获,释放他们应该是一种人道主义的选择。
然而,边贵祥却毫不犹豫地直接拒绝了:“不管我是否罢官,坐牢,这1000名越南俘虏绝不会被释放。”
这事也不知是真是假。
实际上这是边贵祥等这群老一辈革命者,为了推动解放军现代化进程,主动功成身退而已。
与边贵祥师长在同一时期选择让位年轻人的将领中,还有欧阳致富(又称欧致富)将军。
欧阳致富在抗日战争时期指挥了赫赫有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后来成为开国少将。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负责率领东线北集团攻打高平,是当时我军一线指挥干部当中级别最高的首长之一。
这些人民功臣经历过共和国的所有风风雨雨,曾经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早已看淡了名利,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就是:他们那一类人都吃过没有文化的亏。
比如在“两山”战役中,55军各团基本上都讲过了一些苏式反坦克导弹的性能理论。这种新武器威力大、精度高,但将士们当时不会使用,仍旧是通过血肉之躯与敌军搏斗。
所以边贵祥这些老将领一直希望我军能发展成为一支有文化、有活力的现代化军队,在后续有人的情况下就选择了让位,自己退居二线担任顾问。
也正是因为军中有很多像边贵祥、欧阳致富这样的好干部,所以人民解放军在经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以后日益强大起来。到了1984年大阅兵,中国军队如同脱胎换骨,令世界各国领导人惊讶不已。
边贵祥师长以其铁血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中国军人的伟大,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边贵祥师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但他的贡献和牺牲精神无疑值得后人铭记……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