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摸石过河,吉利摸着比亚迪过河,吉利模仿比亚迪有多执着?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展现出了前瞻性。通过其在新能源技术上的早期布局,如刀片电池、DM-i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天神之眼”智能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比亚迪稳居行业前列。而吉利,作为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商,也制定了其独特的战略。然而,吉利推出的单档EM-i系统和全面智能驾驶方案“千里浩瀚”,却与比亚迪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面对这两家企业的相似策略,究竟哪一家更胜一筹?
比亚迪在单档技术领域的优势逐渐显现,而吉利在遭遇挫折后,正积极推动单档SUV市场的布局。这一变化反映出两家车企在技术路线上的不同策略。比亚迪凭借其单档技术的成熟应用,在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与此同时,吉利在经历挑战后,选择通过单档SUV产品来寻求新的增长点。这一动态不仅展示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凸显了车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布局上的不同思路。未来,随着单档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两家企业的市场表现将受到更多。
近年来,国产插电混动技术快速发展,各大厂商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比亚迪主推单档DM-i系统,凭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驾驶平顺等优势迅速打开市场。相比之下,吉利选择了多档技术路线,虽然在高速度下表现出较好的能耗和动力性能,但由于成本较高,导致产品定价缺乏竞争力。从市场表现来看,比亚迪秦PLUS以7.98万元的亲民价格,月销量突破2万辆,而吉利采用3档DHT技术的银河L6月销量仅维持在6000至7000辆左右。这种差距主要源于成本差异,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实惠、油耗更低的车型。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吉利开始调整策略,着手研发单档EM-i系统,并推出星舰7 EM-i和银河L7 EM-i两款车型,试图在单档SUV混动市场分一杯羹。
比亚迪正全面推进旗下所有车型的智能化驾驶技术,同时吉利汽车也在积极部署其“千里浩瀚”战略。
比亚迪通过推出“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将其技术应用到全系车型中,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并通过实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吉利的智能驾驶技术由五个独立团队负责,导致旗下极氪、领克和银河系列的产品在智能驾驶水平上参差不齐。为此,吉利在3月3日发布了名为“千里浩瀚”的智能驾驶方案,该方案在传感器配置和软件能力上与比亚迪的“天神之眼”A、B、C版本有所不同。吉利计划从7万元级别的星愿车型开始,逐步在其所有品牌中搭载不同层次的智能驾驶系统,以应对比亚迪全系分级的智能驾驶布局。
吉利采取了“后来居上”的策略,通过提升技术参数来缩短时间上的劣势。
比亚迪最近在工信部展示了汉L车型,搭载了580kW的高功率电机,这在30万价位的电动车市场中是前所未有的。相比之下,小米SU7四驱版和特斯拉Model3 P的电机功率分别只有495kW和343kW。看到这一情况,吉利也计划推出新的电驱平台,其电机最大功率将达到600kW。不过,从发布时间和生产进度来看,吉利的600kW电机可能会比比亚迪的晚一些推出。这似乎是吉利的一贯策略:即使产品还在规划阶段,也要在参数上超越竞争对手,提供更高的性能。
如果预算有限,吉利是个不错的选择,价格实惠。要是注重智能驾驶体验,比亚迪更值得考虑,技术更先进。
在比较同级别的SUV时,吉利银河L7 EM-i在价格和配置上比比亚迪宋 PLUS更具优势。银河L7 EM-i的顶配版售价13.58万,提供了HUD显示、座椅按摩和更大容量的电池,而同样的价格只能买到宋 PLUS的低配版。然而,如果用户更智能驾驶和燃油经济性,比亚迪是更好的选择。宋 PLUS采用了天神之眼C方案,配备了城区NOA、并线辅助和自动泊车等先进功能,这些都是银河L7 EM-i所不具备的。因此,如果追求高配置和性价比,吉利是优选;若重视智能驾驶技术,则比亚迪更合适。
比亚迪和吉利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反映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路线与市场战略的碰撞。比亚迪依靠单档DM-i系统的高性价比和全线智能化驾驶技术,率先抢占了市场主导地位。而吉利则采取了"后来居上"的策略,先尝试多档DHT技术,随后转向单档EM-i,并通过提升产品性能来吸引消费者。不过,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进一步整合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吉利可能会逐步缩小与比亚迪的差距,甚至威胁到比亚迪的市场地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