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厅级舅舅告诫我:体制内,要给自己找个“对手”!!

亦良堂认知觉醒之路 4天前 阅读数 4 #职场

在我初入体制内,满心迷茫与忐忑时,退休的厅级舅舅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我对体制内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语重心长地说:“体制内,要给自己找个‘对手’!”

乍一听,这话着实让人费解。在常规认知里,体制内工作安稳,大家追求的是和谐共处、按部就班,找“对手”岂不是自找麻烦?但舅舅却用他多年的经验为我解开了疑惑。

从工作推进的角度来看,有个“对手”能激发自身的潜力。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制内的工作虽相对稳定,但也容易让人陷入舒适区,产生懈怠情绪。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缺乏竞争氛围的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创新成果匮乏的情况较为普遍,约 60%的员工表示在长期安逸的工作环境中,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有所退化。而有了“对手”,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为了在与“对手”的较量中不落下风,我们会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就像舅舅曾经所在的部门,两位业务能力较强的同事相互竞争,你追我赶。在一次重要的政策制定项目中,他们各自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最终提出的方案不仅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还推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贡献了约 20%的份额。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而言,“对手”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与“对手”相处,我们能从对方的优点中发现自己的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在舅舅的职业生涯中,他曾与一位思维敏捷、沟通能力强的同事竞争一个重要岗位。在竞争过程中,他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沟通协调方面的欠缺。于是,他虚心向对方学习,主动参加各种沟通技巧培训课程,不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最终,虽然那次竞争他未能获胜,但他在个人成长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为后来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里所说的“对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敌人,而是一种良性的竞争伙伴。我们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这种竞争,在竞争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就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与“对手”的交流合作,我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 1 + 1>2 的效果。

体制内的工作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给自己找个“对手”,能让我们在奔跑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让我们以“对手”为动力,在体制内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亦良堂认知觉醒之路

亦良堂认知觉醒之路

让我们共同踏上认知觉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