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迫击炮的口径正义,看这漆面都包浆了,PLA练的是真狠!
中国120毫米迫击炮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涵盖牵引式、车载式、自行式及超轻型的完整体系,成为陆军合成旅级火力支援的核心装备。


以下从技术发展、实战应用、装备现状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技术发展历程与经典型号
1. 早期仿制与自主探索(1950-1980年代)
- 55式120毫米迫击炮(仿制苏联PM-43式):
- 技术参数:总重550公斤,炮口初速272m/s,最大射程5700米,射速15发/分,配备杀伤爆破弹、燃烧弹等。
- 实战表现: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12门55式迫击炮通过急速射、拦阻射等战术,摧毁印军直升机、工事及补给点,成为高原山地作战的经典战例。
- 太行式120毫米迫击炮(解放战争时期研制):
- 特色:采用铁路车轴制造,全重约300公斤,射程约5公里,在太原战役中配合1300门火炮摧毁阎锡山碉堡群,被誉为“土坦克”。
2. 现代化改进与轻量化突破(1980-2010年代)
- W86式120毫米迫击炮:
- 升级:1980年代改进型,采用高强度钢和轻金属,战斗全重206公斤,射程提升至7.7公里,射速20发/分,适配杀爆弹、烟幕弹等。
- 外销与实战:出口至泰国、阿尔及利亚等国,泰国陆军配备GP9激光制导炮弹后,单发射击精度提升至5米,作战效能显著增强。
- 超轻型120毫米迫击炮:
- 技术亮点:采用钛合金部件,全重降至80公斤以下(如PBP172型),射程达9.8公里,配备数字化火控系统,可与无人机协同作战。
- 列装情况:已部署至8个集团军(如第72、75、77、82、83集团军)及驻港部队,空降兵部队使用全地形车牵引。
3. 车载与自行化发展(2010年代至今)
- 猛士6×6车载迫击炮:
- 性能:配备杀伤迫弹(16.5公斤)和远程迫弹(13.8公斤),射程8公里,具备“即停即射”能力,适应复杂地形。
- PPL05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 多用途设计:采用轮式底盘,可发射迫击炮弹(射程9.5公里)和榴弹(射程13公里),配备激光末敏弹,具备攻顶反装甲能力。
- 双管快速自动迫击炮(2025年专利):
- 创新:采用双管设计和自动装填系统,爆发射速可达每分钟20发,显著提升火力密度。

二、技术优势与作战应用
1. 弹药与火控系统
- 多样化弹药:
- 传统弹药:包括杀伤爆破弹(杀伤半径50米)、燃烧弹、发烟弹等。
- 精确制导弹药:
- GP120系列:激光/惯导/卫星复合制导,圆概率误差≤5米,可打击移动目标(时速≤36公里)。
- 末敏弹:国际首创,可攻击装甲车辆顶部,60枚末敏弹即可摧毁一个坦克连。
- 火控系统:
- 数字化火控:部分型号配备自动定位定向系统,可接收上级指挥系统指令,射击准备时间缩短至30秒内。
- 信息化协同:与无人机、反炮兵雷达等联动,实现“发现即摧毁”。
2. 战场适应性
- 机动性:
- 轻型化:超轻型迫击炮可由4-6人背负或空降空投,适合高原、山地作战。
- 车载化:猛士底盘车载迫击炮可在6×6越野车上快速部署,适应复杂路况。
- 生存能力:
- 快速反应:车载型号从行军到射击仅需3分钟,打完即撤,降低被反制风险。
- 隐蔽性:曲射弹道可绕过障碍物,配合烟雾弹实现隐蔽打击。
3. 与外军对比
表格
型号 中国PBP172 俄罗斯2S12 美国M120
口径 120mm 120mm 120mm
射程 9.8km 7.1km 7.24km
射速 8-10发/分 10发/分 15发/分
重量 80kg 230kg 327kg
火控 数字化 传统 数字化
制导弹 有 无 有
优势:中国型号在射程、轻量化及精确打击能力上领先,尤其适合高原山地作战。

三、装备现状与未来趋势
1. 列装规模
- 陆军合成旅:每个重装旅配备24门120毫米自行迫击炮,与155毫米榴弹炮、火箭炮形成多层次火力网。
- 特种部队:超轻型迫击炮已装备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及新疆、西藏军区。
2. 最新发展
- 智能化升级:2025年珠海航展展示的车载迫击炮配备脉冲火箭修正技术,打击精度提升至75厘米。
- 无人化协同:与攻击-11无人机配合,实现“察打一体”。
- 模块化设计:如SH-9外贸型可适配轮式或履带底盘,适应不同作战环境。
3. 未来方向
- 自动化装填:双管迫击炮专利显示,未来型号可能实现全自动装填,射速提升至20发/分。
- 多域作战:整合巡飞弹、电子战模块,拓展战场功能。
- 绿色能源:探索电动底盘,降低红外特征。


四、总结
中国120毫米迫击炮通过“引进-仿制-创新”路径,已形成从牵引到自行、从传统到智能的完整体系。

其射程、精度、机动性及信息化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高原山地作战中表现突出。

未来,随着智能化、无人化技术的融合,中国120毫米迫击炮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合成旅级“战场手术刀”的地位。
图片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