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霍乱有多可怕?历经四次霍乱,19世纪的英国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科普圈 3年前 (2022-07-11) 阅读数 196 #科技

霍乱,俗称“虎烈拉”,是一种经口腔感染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

霍乱本是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病,恒河三角洲也有着“人类霍乱之故乡”的称号。

由于交通的限制,19世纪初期以前,霍乱都只是在当地流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印度门户打开,霍乱也随之在世界多个地区肆虐,沿着欧亚大陆一路向西,许多国家无一幸免。

19世纪霍乱流行十分猖獗,甚至被称为“19世纪的世界病”。

19世纪霍乱的“流行史”

据资料记载,从1817年到1896年共发生5次霍乱大流行,范围从印度波及到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19世纪上半叶霍乱的流行:

第一次霍乱大流行

俗话说:“大灾过后必有大疫”。1817年印度恒河洪水泛滥,由于当地有“水葬”的习俗,大量尸体在恒河随波逐流,导致霍乱在恒河中下游地区迅速流行,几周内便造成了上万人死亡。

据考证,霍乱也是于1817年这一次大流行由国外传入我国,自此国内便有霍乱发生并流行。

霍乱冲出印度国境,从孟加拉国通过东南亚传播到中国,从波斯(今伊朗)传播到西部的埃及等地。

第二次霍乱大流行

1826年,孟加拉地区发生霍乱,迅速波及整个印度大陆。

1827年,霍乱进军欧洲腹地,席卷多个国家,造成众多人口死亡,到处都弥漫着恐惧和死亡的气息。

第三次霍乱大流行

1839年,孟加拉地区再次暴发霍乱,波及范围更广,扩大到北非、美国中西部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方。

1866年,霍乱再次侵袭人类。总之,人类与霍乱的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19世纪。

据记载,全球共发生过7次霍乱大流行,其中1961年源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七次大流行至今都尚未完全结束。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英国就历经了4次霍乱大流行,霍乱的快速传播和高死亡率,使当时许多英国人患上了“霍乱恐慌症”。

那么,19世纪的英国人后来又是怎么活下来的呢?事实上,英国人对付霍乱的经验,也引发各个国家的公共卫生改革。

19世纪,英国历经四次霍乱

19世纪第一次霍乱大流行后,英国人便千防万防,加强沿海检查,防止霍乱传入。

1831年,霍乱在英国桑德兰港口出现,不久后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区。1831年-1866年,英国共遭遇4次霍乱大流行。

刚开始,人们对霍乱几乎一无所知,认为“贫穷、糟糕的生存方式,缺少衣食,肮脏的居住环境、以及偶尔的放纵”才是霍乱发生的真正原因。

因此在霍乱发生的早期,有的英国人认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还有的反对粗暴的隔离措施。

治疗方法也“五花八门”,有人提出注射碳酸或盐水,刺激身体的反应,有人认为法兰绒能防止霍乱,兴起了一股“穿法兰绒服装”的风气,有人推荐用蓖麻油冲洗肠胃......

正在伦敦学医的约翰·斯诺隐约感觉霍乱似乎与水源有关,进一步研究后,1849年斯诺终于发现霍乱传播的奥秘:即通过含有霍乱病菌的饮用水传播,证实水污染才是英国霍乱之源。

他告诉惊恐的人们不要再使用被污染的水源,进行水污染治理。1866年后,霍乱在英国仅零星出现。因此当欧洲大陆再次受到霍乱肆虐时,英国基本上没有造成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霍乱确实是通过细菌传播,也为各国阻止霍乱的传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感染霍乱有多可怕?

1884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找到了霍乱的病原体--霍乱弧菌,它是引起霍乱的“元凶”。

研究发现,霍乱弧菌能分泌一种叫做肠毒素的物质,贴在小肠细胞上会引起小肠细胞的脱水,继而引起人体的其他部位脱水。不幸感染了霍乱,人会疯狂地腹泻和呕吐。

霍乱引起的疯狂腹泻,对人们而言实在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刚开始的排泄物可能还是黄水一样,后边犹如“瀑布”一样,泻出米汤一样的液体。

这会严重扰乱人体的水分代谢,当人失水过多,轻者可能会眩晕、眼窝凹陷,重则会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对于那些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小孩,若感染霍乱相当痛苦,得不到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WHO专家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30万-400万例霍乱,导致2.1万-14.3万人死亡。

虽然霍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瘟疫,但是目前依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类想要消灭霍乱,仍需要更艰苦的努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科普圈

科普圈

生活百科,科普一下,简单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