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形势发展,晋冀鲁豫和晋察冀合并为华北局,在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史海撷英 2天前 阅读数 11 #历史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是负责晋察冀地区党的领导机构。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之前叫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分局、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分局,这是中共中央派出的机构,归中共中央北方局管,代表中央领导,负责晋察冀地区的工作。全面主管晋察冀地区的党、政、经、军、民、青、妇各项工作,引领晋察冀地区开展军事作战、政治事务、经济建设、政权设立、后勤保障之类的事宜。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属于抗日战争时期较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晋察冀边区涵盖了晋东北、冀西(石太铁路以北)、冀中、冀东、(北)平西、(北)平北地区,还有察哈尔省的全部、热河省的大部分,后来拓展到热河省的全部以及辽宁省的西部地区。

在晋察冀边区,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党的领导机构是晋察冀边区军政委员会。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分局。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分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

晋察冀中央局的中共历史变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大捷后,依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前方分会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和地方党组织一道,大力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

10月22号,一一五师主力从五台山往南转移。10月25号,八路军总部定了把平绥铁路以南、正太铁路以北、平汉铁路以西划成晋察冀军区,还在11月7号任命聂荣臻当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在边区坚持敌后抗日的八路军、自卫军、义勇军、决死队还有地方游击武装。

同时,周恩来(中央代表)、刘少奇(北方局书记)在11月1日发电请求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晋察冀边区军政委员会,对全边区党政军进行统一领导。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这个委员会正式成立了,主席是聂荣臻,委员包括舒同、赵尔陆、王平、杨成武、黄敬、李葆华。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下旬,北方局委员彭真来到晋察冀边区,把各特委、县委和军区代表召集起来开会,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会议的精神。从那时候开始:“彭真同志留在晋察冀,以北方局代表的身份,和聂荣臻同志一起指导晋察冀平汉路东及平津党的工作”。六届六中全会过后,中共中央为强化战区和敌后根据地党的工作,在组织方面做出了一连串重要决定。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了《关于北方局及分局委员的通知》,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晋察冀)分局,由彭真当书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初,这一分局在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组建完成,然后就开始工作了,它叫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分局,管着中共晋察冀、冀中和冀热察这3个区党委。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从这时起,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正式改叫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同一个月,晋察冀分局下面的晋察冀边区党委改成了北岳区党委。之后,晋察冀分局写文件的时候,常常还是习惯用“北方分局”这个称呼。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强调北方分局改称晋察冀分局,并且重新安排了它的领导成员。9月,北岳、冀中区党委被撤销,北岳、冀中、冀东各地委由晋察冀分局直接领导(冀热察区党委在1942年2月撤销了,它所属的冀东地委,直接由晋察冀分局领导)。

北方分局成立的时候,委员有聂荣臻等4人。后来又添了一些委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25日,一二O师为达成中央军委安排的巩固冀中、协助在冀中的八路军第三纵队、壮大自身这三项任务,从晋西北岚县到了冀中,跟冀中军区会合。8月9日,北方局决定让一二O师师长贺龙成为北方分局的委员。

聂云臻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1日,北方局再次决定让刘澜涛成为北方分局的委员。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彭真离开晋察冀边区前往延安,晋察冀分局的工作由聂荣臻主持。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12号,鉴于晋察冀边区搞了精兵简政、整风以及贯彻党的一元化领导之后出现的新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重新定了,让聂荣臻等7人当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1号,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晋察冀分局发出通知,委员从7名增多到9名。8月下旬,聂荣臻动身去延安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因为中共中央的决定,晋察冀分局由副书记程子华代任书记。9月12号,举行了组织变动后的第一次分局会议,决定程子华在军区,分局的日常工作交给刘澜涛负责。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1号,晋察冀党政军的领导机关离开了张家口。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11号,中共中央安排黄敬担任晋察冀中央局的第三副书记,辅助刘澜涛主持后方相关工作。6月2日,中共中央认可了中央工委的提议,决定让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去协助和指导晋察冀的工作。

因为形势发展的需求,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把晋冀鲁豫和晋察冀这两个解放区合并成华北解放区。晋冀鲁豫及晋察冀的两个中央局也合并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由刘少奇兼任华北局的第一书记,薄一波是第二书记,聂荣臻是第三书记。5月20日,华北局开始办公,晋察冀中央局停止工作。

华北局的工作

华北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解放战争期间为管辖六省两市解放区而设立的机构。这一机构承载着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辉历程,其卓越贡献不仅体现在军事战略上,更在城市管理、情报收集、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驻足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拉开了华北局的历史序幕。机构的初期领导层由刘少奇担任第一书记,薄一波和聂荣臻分别担任第二、第三书记。到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中共中央华北局正式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这一领导班子为华北地区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北局的工作职责涵盖了华北解放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党务、政务、军务、民生等。在城市管理方面,华北局的城工部在解放战争期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个部门在北平、天津等地建立了地下组织,成功收集了重要的情报,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除了城市管理,华北局在土地改革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完成土地改革,为其他解放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土改,农民得以翻身,成为解放区的坚定支持者。

在媒体和教育方面,华北局也有着重要的贡献。创办了《人民日报》成为后来中央机关报。此外,华北局还办理了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以及华北大学,为培养各领域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石家庄的解放是华北局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一大亮点。作为解放战争期间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石家庄为后续城市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全国政权建设方面,华北解放区率先举行了人民代表大会,为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的组建提供了基础。华北局的人才培养更是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

然而,1954年8月,中共中央撤销了大区一级党政机构,各省直接受中央领导,华北局也停止了办公,标志着其历史使命的结束。但是,华北局的历史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长卷上。华北局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战争时期的杰出篇章。通过在多个领域的卓越表现,华北局为解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专业人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