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文能斗酒诗百篇,武能仗剑走天涯,为何被拒之门外不受重用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号诗仙,会舞剑,文武双全,他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就是到朝廷当官,但这个理想始终不能实现。
《与韩荆州书》: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李白在他的文章《与韩荆州书》中写道:
我李白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之地。十五岁时爱好剑术,拜访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诗文有所成就,多次拜见朝廷高官。虽然身高不足七尺,但志向足以统领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志与行事,怎敢不全部向您倾诉呢!
李白在自己的很多作口中都提到想当官,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终于被他得到一次机会。
李白历经千辛万苦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与诗人贺知章,并通过他们的关系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了唐玄宗,李白因此得到了唐玄宗的接见,并被任命为翰林,职务是给唐玄宗写诗文娱乐,陪在皇帝左右。
李白入仕后过了一段风光日子,整天就是喝酒写诗,没多久,李白开始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开始纵酒享乐,唐玄宗叫他也不来,后来唐玄宗身边有人诋毁李白,唐玄宗就故意疏远了李白,后来唐玄宗赐给李白金子让他回家。
这次入仕总共不到2年时间,主要原因还是李白的性格,他的诗文虽然写得好,唐玄宗也特别欣赏李白,但李白酒只要喝多了,就会放纵,无拘无束的那一种,什么礼节、制度都不管了,再加上李白的才华也被人嫉妒,总有人在皇帝面前诋毁他,所以未能当很长的官。
李白再次入仁是在14年后,公元757年,此时已经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经人介绍进入永王李璘的幕府,跟随李璘率军东进,李璘涉嫌叛乱,被唐军打败,李璘在逃亡途中被追兵杀死。
李璘是唐玄宗的儿子,也因为这事,李白被流放夜郎,在半路上遇到特赦,免于流放,三年后李白去世,终年62年。
李白一生总共入仕不过两年时间,绝大多数时候里,李白是游山玩水、饮酒吟诗,他一直想进入仕途,未能成功。
在唐朝,普通人想当官司入仕,有以下途径:
1、科举考试
2、门荫入仕(家族背景)
3、举荐征辟(官员推荐、行卷)
4、军功入仕(战功、军功入仕)
5、流外入仕(基层晋升)
6、特殊途径(道科、隐居、幕府、捐献贿赂等)
李白从来不参加科举考试,史书上说他的家庭有问题,据野史推测,李白可能是李建成的后裔,他不敢光明正大地出来参加科举,当时很多诗人就是靠科举入仕的,比如贺知章、王维、张九龄。
靠门荫入仕也不可能,李白的家世史书没有记载,从李白一生的经历来看,他的家族有钱但没有权势,李白一生可以到处游山玩水,可以结识各种达官贵人,但李白始终不能入仕。
李白第一次进入翰林靠的是第三种方式,也就是举荐征辟,李白因为诗文写得很好,喜欢喝酒和四处云游,很容易认识达官贵人,李白就是靠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在皇帝面前说好话,才得到一个入仕的机会。
但是这个机会李白也没有珍惜,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李白的才能在诗文,政治上没有才能。
二是李白的性格偏向放纵,不喜欢约束。
在朝廷做官,首先必须要有政治才能,能够胜任本官职的职责,比如说宰相要处理天下政事,要有各种综合才能,但是李白除了写诗文之外,并无实际才能。
李白这样很像三国时期的曹植,尽管曹植的文学才能高于曹丕,但曹丕的综合才能高于曹植,所以曹操最终让曹丕当继承人。
李白尽管诗文造诣很深,但没有其它才能,自然就做不了官,唐玄宗让李白供职翰林,就是认为李白只会写文章,用了他的长处,如果让李白做别的官,李白也许会做不来。
再就是李白这个人的性格特别放纵,喜欢自由自在,喜欢喝酒写诗,没有拘束,在翰林任职就没有自由了,李白在翰林供职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放纵了,喝酒误事,跟曹植很像,有时候连皇帝的传换都不去,自然不可能继续当下去。
在朝廷当官还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李白受皇帝宠信,马上就有人嫉妒了,这也是李白无法处理的,说真的,李白不适合当官,后来他进入永王李璘的幕府后又因为政治错误而被流放,幸亏很多人营救他,留下来一条命,遇到特赦就活下来了。
至于军功入仕、流外入仕,与李白没什么关系,李白只能用特殊途径去求个一官半职,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能成功。
李白号称诗仙,诗文写得特别不错,但他真不是当官的料,当个文学方面的技术官员可以,只要涉及政治就不行,李白不能入仕当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具备当官的才能,如果李白能通过科举考试,也许还有机会当官,可惜他不并不参加。
至于李白的剑术,只知道他15岁开始学剑,剑术如何,能否实战?没人知道,李白这种富家子是受不了战争的苦的,如果他真有心,可以参军入仕,就像辛弃疾一样,但李白没有军事才能,所谓的学剑不过是富家子弟必备的学习项目而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