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提醒:天天吃降压药,这3大禁忌别再犯!不仅伤肝还伤肾

之双评健康 2年前 (2023-06-10) 阅读数 15 #健康

2022年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占据我国慢性疾病中首位,其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53.2%,剩余46.8%均是18岁-60岁年轻人群。

醒目的数据在提醒我们,高血压不只是侵向老年群体,同时也在侵向年轻群体化。

王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地产销售员,工作强度高,时间长,经常熬夜加班。一个月前,王先生突然出现乏力、头晕、胸闷等身体不适,于是去医院检查出患有2级高血压。

医生就给王先生开了降压药,交代了服药注意事项,并提出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调整良好作息、饮食习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每日在家进行血压监测,定期门诊随诊。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王先生血压恢复了正常,但医生告诉他仍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

但王先生却担心药三分毒,害怕长期吃降压药身体会产生依赖性以及出现副作用,那真的会如此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吃降压药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一、长期吃降压药,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能给身体带来一定危害。

当人体血压长期处于升高状态时,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等不适,也可能一小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若血压持续增高,不及时进行降压治疗,严重者可累及心脏、大脑、肾脏、血管等器官,引起各个脏腑的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合理使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既加强了心、脑、肾靶器官的保护,也减少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从而稳固了人体整体健康。

更有数据表明,人体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逆转左室肥厚、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减少,说明降压达标同时也能预防心脑血管病。

上面我们看到降压药对人体的优势很大,那么它对人体有危害吗?有副作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我国降压药主要分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等五类。

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如地平类,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或足踝部水肿等,还有也会出现体位性的低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用的药物如缬沙坦等,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较小,少部分人员会出现头痛、头晕、咳嗽等或体位性的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如洛尔类,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心率减慢,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如立即停药,可能还会出现撤药综合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如依那普利等,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血管性的水肿等,也可引起低血压以及肾功能损害。

利尿剂,常用的药物如噻嗪类、普利类等,长期服用可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血糖、血脂以及呼吸系统异常等。

上述是人体在长期服用降压药过程中,一部分人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在身体可耐受时自行监测血压平稳的患者可忽略不计,若严重者则需要就医更换其他药物治疗。

但也有一部人觉得降压药副作用多,自己只是血压高,并没有头晕、胸闷等身体不适症状。不听从医生建议吃药,血压处于高值状态, 长期可导致血管壁存在于高压力环境中,造成血管内皮受损,继而发生管腔发硬、主动脉狭窄,严重者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

相对而言,以上长期服用降压药获得的好处明显可见,利大于弊。

研究调查数据表明,连续服用降压药时定期门诊随访,门诊相关数据中极少数人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人都能在吃降压的同时正常参加工作,正常生活。但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进行自我监测血压以及定期门诊随访,若身体出现这些异常时,建议马上停药就医。

二、若身体出现这些情况,建议马上停药

降压药长期服用也会对我们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出现以下4类异常时,要及时停药就医:

第一、肝功能异常。降压药属于口服制剂,在进入机体肝脏进行代谢转化,长期会增加体内肝脏毒性,影响肝脏正常的排毒功能,出现血清胆红素增高、肝功能各项指标异常。服药期间患者要多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熬夜伤肝),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进行保肝治疗。

第二、性功能异常。部分降压药能抑制性交感神经,使性功能减弱。长期服用会导致男性性欲下降,阴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或早泄,对患者心理精神造成伤害。此时,要立即停药,就医更换其他降压药。

第三、肾功能异常。降压药中有利尿的功能,顾名思义利尿就是就是促进体内排尿量增加,使体内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也相应增加,若长期服用可能会造成体内血钾流失、尿酸升高,导致低钾血症,出现肾功能排泄障碍,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服药期间要多喝水,如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到医院纠正电解质,补充血钾。

第四、血管异常。长期使用降压药会让血管壁变得越来越薄,还会导致血管硬化、狭窄,引起血压不稳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患者在服用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及时了解身体情况,做好预防措施。

降压药对人体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都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在我国高血压患者近2亿人群,多数患者在药物控制下血压都处于平稳状态,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更有研究数据表明,长期服用降压药,定期随诊的老年人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低于正常老年人,说明降压药有预防心脑血管作用。

降压药虽效果好,但我们在治疗高血压时不能仅仅只依靠着药物,也必需在生活中明白这些事不能做。

三、吃降压药,这些禁忌,你真的知道吗?

有部分高血压患者吃了降压药,血压却还是控制不好,针对这点我们总结到,吃降压药时这些事情禁忌做,其中常见的有以下3点:

1.滥用药物:市面上降压药物非常普遍,部分患者觉得只要是高血压药物就都可以把血压降下来,在考虑到经济问题下自行选择廉价的药物。

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血压还是没有降下来,甚至出现头晕、胸闷等身体不适,看这才去医院检查,听从医生建议用药。这是非常错误的用药观念,一旦发现高血压,不管有没有症状都需要到医院看诊,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

2.不就医,自行换药:在网路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宣传。部分患者会听信广告或微信朋友圈,在微信上购买三无产品(产品宣传可治愈高血压,告别终身用药),自行更换药在家调整用药。

往往血压控制不理想,出现身体异常时才意识到错误。降压药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合理开具的,患者不要盲目听信夸大宣传的广告,以免造成身体危害。

3.不复诊,不进行自我用药监测:

高血压是一类慢性基础疾病,有些患者认为只要按时吃了降压药就不用管血压情况,直至身体出现药物副反应才引起重视。

高血压在服药期间需要患者自我监测血压,每日按时测量血压,以便及时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同时,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有利于医生对药物疗效做出判断,对用药及时做出调,为高血压的治疗打下了牢固基础。

最后想说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患病率往往高于正常成年人。但高血压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一旦发现我们需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了解一下各类降压药的适应证 哈盛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12期

2.降压药吃上就不能停了吗?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二科|郭宏 中医健康养生 2022年4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之双评健康

之双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