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一些看不到的细节,当初真得辛苦
在美国上将道格拉斯·麦克亚瑟的领导下,联合国军于一九五○年十月下旬攻陷了平壤,当时,一个暂时的司令部就在平壤附近的鸭绿江附近。长津湖位于长江边界附近,联合国军打算从长津湖向北突围,再向长江边界挺进。麦克阿瑟曾告诉美国新闻工作者,要在圣诞节之前完全解决这场战争,他将立即展开圣诞节的全面攻击,即第十军团和第八军团将在东面和西面两条战线上展开攻击,这样就可以把整个地区的人一网打尽了。
听到麦克阿瑟提出的方案,所有美国人都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圣诞之前回到家乡。在《长津湖》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大的场景和具体的内容。麦克阿瑟向东部派遣的军队是美第十军团,该军团包括一个陆军第一师,以及一个第三和第七步兵师,指挥官是爱德华·阿尔蒙德。这支部队由英国海军第41特种部队和韩国海军第一师团组成,总数大约十万人。十月下旬,联合国军开赴到了江界,他们从未想过长津湖将会是他们的恶梦。
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九日,由二十、二十六、二十七军整编为义军九军,由宋时轮担任军团长,共十五万余人,整装出发,向目的地进发。《长津湖》中伍千里他们七个人就是九师团的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当伍千里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安东的一个车站,准备渡过鸭绿江的时候,一个士兵对他说,现在地区很冷,再迟一点出发,一万多件衣服就会送过来。
然而,大战一触即发,没有时间等着他们送来的衣服,当列车驶离的时候,士兵们将衣服丢进了列车,可以想象,他们的前面一定会有一股凛冽的寒气。在真正的史书上,九师团是因为急着去朝,才没有时间给他们准备最好的军装。在接下来的几场战斗中,他们都受到了敌人空中部队的骚扰,在这场战斗中,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寒。
义工们为什么要赶时间去那边?从电影《长津湖》中可以看到,志愿军很快就越过了鸭绿江,进入了山地,利用森林和其他地形的优势,慢慢地将美国陆军第一师团团围住。在电影里,第7个连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白上休息,晚上则是快速前进,一路上没有生火做饭,每天只吃一块熟透的土豆。
美国侦察飞机在白昼飞行时很难找到义工,因此在无意间落入义工的包围之中。当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所有的美国人都惊呆了。而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人的生活更是艰难,有些人甚至连吃饭都要吃上一碗炒面和一碗雪水。和一般人想象中的不同,这里的炒面是用来维持生活的,但是却很难下咽。联合国军方面,麦克阿瑟催促美国陆军第一师赶快向前推进,必须在规定的时限之内渡过长津湖,占领长江边界。
第一师的团长史密斯看到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看到任何中国志愿军的踪迹,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很有可能是一场陷阱。因此,史密斯团长尽可能地延缓了陆军第一师的推进。在联合国军高层的步步紧逼下,这支联合国军终于被打散了,第七师31团与美国陆军1师并肩作战,被隔离在了新里东部。就在这时,第九师团在长津湖一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包围圈,几个连的兵力也陆续抵达了这里。他们距离对方已经很近了,只要等到最后一次进攻的时候,就可以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的重创。志愿军部队的首要攻击对象是两个美国陆军1师团和第七兵团31团。
在《长津湖》这部电影中,就有一个叫做七号的小队,他们靠着最隐秘的路线,从最靠近敌人的地方,一路深入,然后与大名鼎鼎的北极熊团正面交锋。十七日一开战,七连简直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尽管占据了优势,但对方的精良火力也不可忽视,坦克,重机枪,火箭炮,给对方带来了很少的喘气之机。不过,由于大量的志愿者发起了冲锋,加上7个连队勇敢地向敌人的兵团总部发起了冲锋,终于于十一月三十日全歼了北极熊兵团。
在美国军队的发展史上,很少有一个军团级别的多个部队被全歼,而北极熊团更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支军团级别的部队被一次性全歼。在这场战斗中,北极熊团的旗帜为志愿军所夺取,现在被收藏在中国军队纪念馆。在《长津湖》这部影片的结尾,美国陆军第一师溃不成军,狼狈逃窜。长津湖之战的大获全胜,让麦克阿瑟的梦想破灭,也让抗美援朝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