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92.1%!日本米价暴涨背后,竟是政府亲手埋下的 “定时炸弹”

白晓生看玛尼 2天前 阅读数 0 #财经

如果黄金的涨幅已经让你觉得惊讶,那么当你看到日本大米的价格只会更加惊讶。

现在日本超市售卖的5公斤大米价格在4214日元(约合216元人民币),折合人民币约21.6元/斤。大米价格同比上涨92.1%,创1971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最大升幅,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

日本和中国一样,大米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可是米价的暴涨可谓是从原材料开始就增加了食物的涨价,变相的结果就是日本的通胀也在不断加剧。

大米的上涨使得日本学校对于餐食供给的成本增加,许多学校不得不因此降低米饭的供餐频率,并且用面包代替米饭。

有人说日本米价的暴涨是天灾,又有人说是人祸,其实在我们看来天灾人祸都有。

对于日本大米产量来说,极端天气确实限制了产量。2023年夏天,日本遭遇了120年来最猛的高温。不仅如此,当时日本的受到大风影响,导致日本的农作物像干谷穗一样,在风中飘扬。

次年,由于地壳运动加剧,多地发生地震,外界普遍对于日本各种预测将会出现较为严重地震。

无独有偶,在8月的时候日本气象厅突然发布预警,称"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概率升至80%"。难道庄家被气象厅的警告吓得不敢生长了?恰恰相反!

日本在2024年的大米产量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回升,理应在供给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缓解,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市面的大米更少了。

因为日本群众看到气象局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屯粮,大伙通宵达旦的去超市抢购大米。这让市面的大米被洗劫一空,甚至有些人抢的量远大于家庭人数所需。

陆陆续续的,经销商发现大米的价格因为群众的抢购导致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慢慢的他们选择开始囤货,批发商的库存周转天数从常规的45天暴增至82天,大家像囤黄金一样囤着大米,等待价格上涨。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源头的是恐慌作怪,之后是人为造成。如何补救市面上的米价?理应只有将供给增加就一定可以缓解。

在今年的3月,日本决定拍卖25万吨储备米,达到释放供给来降低米价。考虑到农民以及百姓,日本政府承诺一年内按市价回购等量新米,这样可以安抚双方,一举两得。

只能说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或许杯水车薪这个词再一次可以用生动形象的真实案例来解释。

按照日本1.26亿人口计算,25万吨储备米平摊到每人每天仅有16.3克,还不够制作两个寿司。

而且投放之后的大米往往都等不到第二天中午,超市又出现了抢购,被主妇们抢购一空。此番消耗的速度超出了日本政府的预期,他们忽略了百姓的购买力度以及购买的渴望度。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民间库存仅剩156万吨。这意味着,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全国的应急粮食储备仅能维持两个月。

为什么日本会这么缺粮?归根结底还是日本政府。

由于日本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低下,日本政府对大米产量来了一个宏观调控。农林水产省通过给改耕其他农作物的农民发放补贴的方式控制大米产量。

合着和意思就是觉得自己国家的人少了不用吃这么多了,要不然浪费粮食?2023年,日本大米产量为661万吨,同比减少1.4%,创历史新低。

更令人费解的是,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高达280%的关税,将国外质优价廉的大米拒之门外。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农民。可是这头保护农民,那头限制农民,真不知道日本政府是怎么想到一个让自己左右为难的妙招。

日本大米的涨价只是日本通胀的一个缩影,更深层的是它让大家见到了日本的另一面。

高昂的米价,让日本群众开始出国“淘米”。韩国成为新的“战场”,日本的家庭主妇正在韩国面临新的“竞争”。

日本的米价让日本政府压力倍增,加息呼之欲出。米价还在涨,可是经销商还在屯。这涨幅远高于黄金价格,或许经销商的屯粮目的就是把大米当商品期货,来一出历史性的交易。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或者作者,欢迎转发、关注、点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白晓生看玛尼

白晓生看玛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