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过KTV、造过车,上过市:蹉跎10年后,他决定亲任制作人回行业
要说游戏行业里哪些老板的经历最有趣,葡萄君觉得蜗牛游戏创始人、CEO石海一定算得上一位。

他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长发飘飘,是少见的带着艺术家气息的老板。1993年毕业后,他先是从事过广告装潢和餐饮娱乐行业,后来又在苏州首创量贩式卡拉OK,赚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他看到电子游戏兴起的趋势,决定迈入从未接触过的游戏行业,成立了中国最早的3D游戏公司蜗牛游戏,从0开始做3D游戏。

虽然石海跨了好几次行业才开始做游戏,但之后的十几年里,蜗牛可没少创造辉煌。比如做出的第一款用国产自研引擎研发的3D网游《航海世纪》,在端游时代火遍了全球20多个市场;再比如国内第一款沙盒武侠网游《九阴真经》,直到今天还让许多人念念不忘,觉得它是最武侠的白月光……

图源网络
产品成功的同时,石海也说过很多洒脱的话,比如“做游戏就是做艺术”“走自己的路,让市场滚一边儿去”……在那个年代,这些话可显得太任性了。
但早年的辉煌之后,却是屡屡失利。接下来的这些年头,虽然蜗牛在2015年收购的野卡工作室,推出了全球爆火的《方舟:生存进化》,美国公司也最终上市,但国内公司的研发业务一直在走下坡路,直至公司大幅裁员,人数骤降三分之二,这家企业也从曾经最有希望排到国内营收Top 3的游戏公司,逐渐泯然众人。

对于蜗牛衰落的来龙去脉,大众更多只能是猜测。因为自2015年开始,石海露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石海到底去哪儿了?蜗牛还能折腾下去吗?这两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然而今年3月,蜗牛游戏突然首曝了两款《九阴真经》IP衍生作:《九阴真经:武侠》《九阴真经:修仙》,且两款游戏均由石海亲自带队研发。在蜗牛游戏创立25年、《九阴真经》面世13年后,这是他们难得的大动作。

在前一阵的GDC大会上,石海向葡萄君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为什么淡出游戏行业10年?是因为身心俱疲,选择去大理休养;但不安分的他又尝试过各种业务,做过手机、投过工作室,甚至投入过2亿美元造车。2023年汽车业务失败后,他又决定重回游戏行业,亲自整理团队、抓项目、担任制作人。
石海回归后,蜗牛的计划相当有野心。不仅希望把《九阴真经》打造成全球IP,还准备融资、投入至少3亿美元,把《方舟2》做成3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产品。

01
谈经历:造车失败后,重回游戏行业
葡萄君:很多人都挺好奇,你当年去了哪儿,为什么会突然淡出游戏行业?
石海:从2015年开始,我的心思就已经逐渐不在游戏这块。加上当时正在生病,那两年我去了大理,和一些艺术家同学们待在一起。
葡萄君:为什么心思不在了?是蜗牛做得不顺利吗?
石海:我们一直蛮愿意尝试新事物,但挣到钱后,做的很多项目都不太行。加上环境变化,到了2017年,公司已经积累了将近20款产品,开发一半,进退两难,几千人要吃饭,这怎么搞呢?国内团队只能开始裁员,人数从3000降到大几百。
葡萄君:当时蜗牛的业务已经差到了这个地步?
石海:业务上还没有那么差,但是我们感觉到了风向,想要从MMO/手游转向PC/主机平台,转到3A游戏领域。所以至少国内肯定不能要这么多人了,后面我们也养不起。
那时我们虽然在海外有工作室,但也不是每个海外团队的制作人都很优秀,如果只靠一小部分优秀的人,生产力肯定不行,那怎么办?
葡萄君:所以你打算精简团队,用海外带动国内发展?
石海:是的,把海外工作室抓一抓,就可以带动国内,用全球化视野去看市场。
在代码管理上,海外团队也会好很多——当时,我们还在用《方舟》等项目的代码培训团队,结果项目还没做出来,团队有一半人走了,又把代码带出去到别人家融资……所以如今国内的很多生存游戏,可能都有一部分来源于我们产品。

这事儿我们现在也有点头疼。之前打赢的一场官司,诉讼费用花了700多万美金,但回来的只有三四百万,那打了两三年有啥用呢?所以后来考虑到一些团队生存不容易,他们也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和解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有人开始搞。
这种事重复太多次,再豁达的心态可能也受不了,我的心也是真的有点累了,所以那几年就把心思放在了其他业务上。
葡萄君:这些年你都做了什么?
石海:因为闲不下来,在大理待了两年后,我又去美国投了一些工作室。但管理上我没有过多干预,团队质量也参差不齐,最后有的工作室从投资到关门,我都没去过。
后来我们又投了一些硬件,做过游戏手机,还在CES上拿过奖,但因为商业化问题依然没成功,我才知道硬件没那么好做。所以再后来做电动汽车时,我就觉得不能只是投资,得自己跳下去做。
葡萄君:造车?为什么会想到做这个?
石海:当时我准备投资电动汽车,同学们就带着我去FF(贾跃亭创立的法拉第未来)看了看车。结果后来有朋友一忽悠,帮我们起了个名字叫INDI EV——我们也是比较情绪化,一看这名字好,就觉得应该搞一搞。于是一头栽进去,花了5年心血、2亿美元。
葡萄君:你这经历听起来有点像贾跃亭。
石海:我也蛮佩服老贾的,他这些年花了30多亿,还是那么执着、有激情。我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希望他能成功,毕竟他还没离开这张桌子。
我们这5年花了2亿,做出来的东西也很不错。当时包括工厂在内,很多方面已经都谈好了。富士康本来计划领投数千万,日本那边计划投1亿左右,都是美金。

INDI EV的首款智能车型INDI ONE
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到了2023年,最终上市前说好的投资没有到位,其他人一看就不敢投了,差这临门一脚没搞成。输掉汽车业务后,年底我就就开始回归游戏业务了。
葡萄君:会不会觉得这10年有点可惜?
石海:这10年,我和蜗牛的确都有些蹉跎,想做一些事,但精力不在、人才流失,很多实力也没有被撬动起来。
葡萄君:很多人都觉得蜗牛当年特别超前,但却一直没有踩到风口上,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石海:首先最主要是我的原因。我兴趣转移得比较快,也有点艺术家那种小小的傲骨。
其次是因为我们比较好大喜功,不太愿意老老实实地集中力量,做个小东西,先让大家都能吃上饭,再积少成多,而是总想搞个大的。
再有就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地方人才资源更少——今天苏州所有游戏公司,哪个没有我们的人?甚至很多创始人都是从蜗牛出去的。
葡萄君:想想蜗牛也算是黄埔军校了。
石海:很多人都这么说,其实我们也不想做黄埔军校,可那时想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招人都太难了,根本没人愿意来。愿意来的要么是八抬大轿,觉得自己看得上你,要么就是想在苏州养老了。
超前做事的习惯,只能让蜗牛饿不死。人才不够,即使看到了行业机会,可能也抓不住。我们就只能像游牧民族一样——农耕民族来了,我们干不过,只能迁移到一片新的草原;吃一阵子,农耕民族又来了,我们又走了,只能这样不断迁移。
02
谈计划:回归蜗牛之后
葡萄君:重回蜗牛之后,你都做了哪些事情?
石海:首先,我们开始陆陆续续管理那些情况不佳的工作室,其次则是招聘团队、立项,以及参与投资、研发或发行。到2025年,项目基础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总的来说,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完善了公司产品的生态链。现在有中国、美国、欧洲团队,还有野卡工作室和独立游戏厂牌下的多个项目,我们总会有成功的产品,今年的业绩也肯定会有明显的成长。
葡萄君:你们在全球的游戏团队,目前是如何分布的,有什么计划?
石海:《九阴真经》是中国团队的IP,他们会负责《九阴真经:武侠》《九阴真经:修仙》大部分的基础研发和内容产出,这两个项目我都会亲自带;

美国团队,会参与九阴两款产品的研发,操刀一些诸如战斗系统等核心模块的设计。除此之外,他们也有自研产品,比如太空题材+SOC的《为了星星》,动作冒险游戏《午夜机器人》等;

《为了星星》

《午夜机器人》
欧洲团队,目前有一部分人做内包,也有自研项目,比如开放世界生存游戏《颂钟长鸣》《蜂巢:超越世界》等;

《颂钟长鸣》

《蜂巢:超越世界》
野卡工作室,已经开始计划融资,准备用更大的规模投入《方舟2》的研发。我们现在的目标,大概是整个项目投入三亿美元,研发费用达到1.5亿以上。
葡萄君:这么多?
石海:以我们现在的资金、公司规模,还有研发力量来说,如果只是用几千万美金去研发续作,我觉得很难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可能只能叫《方舟1.5》。
如果达不到更高的水平,同行就很容易超越你,就像《幻兽帕鲁》。即使其他类似的产品,能在引擎、视觉层面做得更好,但在用户层面如果不够用心,这桌菜你到头来还是会做成老样子。
葡萄君:投入这么大,你对《方舟2》有什么预期?
石海:只要能融到资金,我们做出来的一定是一个3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产品。因为一旦它被拿出来,所有的3A大作、知名IP,我们都完全可以去比一比。

从投资人角度来讲,这是风险很低的投资,现在也有很多机构很感兴趣。毕竟当年这种产品上线的时候,市场规模就已经有小10亿美金了。而现在要做续作,技术基础我们都有,只是要做好内容很吃成本。
葡萄君:你们怎么看待沙盒游戏,或者说SOC游戏未来的发展?
石海:这个品类非常大,也没有更好的替代,至少还会再流行10年。而且现在头部叙事IP都在强调自由度,这和关卡式的游戏结构天然冲突,更适合沙盒式的开放世界。
葡萄君:九阴IP的两个项目,研发进度怎么样?
石海:工具和基础框架基本都做完了,因为我们UE引擎和生存游戏方面的基础都很好。今年夏天,我自己应该就能玩到游戏,只是还需要填充很多内容,也得改到我满意为止——现在大家的口味都很刁,我也不想你们一试,就说你不行了啊石总,现在水平也就这样了。
葡萄君:这两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
石海:我们想让九阴IP像高达一样,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在全球市场树起来。所以我们先前给它起名叫《Age of Wushu》,但后来还是决定更名为《Nine Yin Sutra》。

我们为此和老美争了蛮久,因为他们不太理解,还以为是什么宗教典籍。我举了高达的例子——高达不可能叫“机器人世界”吧?《九阴真经》也一样,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多代表着一种至上武功,或者对境界哲学的追求,甚至包含着一些阴阳之道。
葡萄君:怎么衡量“在全球市场树起来”?
石海:以修仙项目来说,我们希望在销售结果上,它能有60%的西方市场占比。我们拿出浑身解数,相信至少能让国人玩家满意,但要让西方玩家也能接受、普遍地冲动购买和口口相传,是一件难事。
所以你才会看到,现在放出的视频,还是以AI生成内容为主——我们只想告诉大家,我们在做这件事了。不相信我们也没关系,我们总会拿出更多更好的东西。

葡萄君:最近两年,失败甚至爆雷的武侠项目并不少见,你怎么看武侠题材未来的发展?
石海:从文化IP的视角来看,大部分游戏团队都只是为了工作。虽然三国题材这么赚钱,你看有没有一款国产三国策略游戏,能达到P社那些游戏的水平?
我们蜗牛也一样,只是在武侠题材里挣了点钱养家糊口,就没有再去挖掘。我们总是觉得东西做不好,生怕毁了IP;但如果投入不够,又不可能做出好东西,于是只能这么恶性循环,甚至团队自己都觉得卷不过别人。
但在未来,我们希望凭借这些年积累的开发实力,把体系建立起来,吃到更大的蛋糕,也让团队更加骄傲。
葡萄君:为什么你要亲自担任这两款游戏的制作人?
石海:说实话,我本来不想做游戏,不想亲自烧菜。但毕竟家里这么多人,要养家糊口,吃点儿好的,还是得亲自下厨。
03
谈成功:培养出好制作人就像赌石
葡萄君:时隔这么多年后回归游戏业务,你有没有一些反思?比如做游戏,到底怎么才能成功?
石海:其实我们投过的十几家工作室,大部分都不算成功。像《颂钟长鸣》的研发商Donkey Crew,我们投他们亏了7年,到现在才算是成功了,他们也找到了自我。即便是野卡,之前也有很多问题。
最终我分析下来,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真的爱游戏,像野卡就真的非常爱游戏;第二,要有一个优秀的制作人;第三,要能跟得上时代,但也不能纯粹去追逐风口,什么火做什么。
葡萄君:怎么才叫爱游戏?怎么才算是优秀的制作人?
石海:不做游戏,做什么都没劲。就像艺术家画画一样,不是为了卖钱而画,一定是我有表达欲望,我想画,画着画着发现有很多人喜欢,然后才赚到钱。
至于优秀的制作人,这种人真的很少。以前我总觉得可以靠培养制度,但后来发现,要培养出真正好的制作人,概率就跟翡翠赌石一样小。
葡萄君:你觉得你自己符合条件吗?
石海:在热爱游戏这方面,我应该是合格的。我之所以要做修仙游戏,是因为我一直很喜欢修仙作品——从上学时开始看小说,看了30年不止,现在用眼睛看太累,我就听广播,听的时候脑子里就有游戏画面;
在游戏这块,我也一直是个资深玩家,虽然那10年事业上有点荒废,但还是会平均每天都玩三小时以上,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乐趣,而不是只会填数字,爬楼梯——做这些也没问题,但我们更愿意做高自由度的产品。我相信我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重度玩家也都能接受。
当年做《九阴真经》也是一样。这个项目不是我立的,但我说如果要做武侠,就得认认真真把几个东西表达出来:见招拆招、轻功、奇遇。当时项目经理说程序不愿意改,因为轻功需要三维坐标,但最后还是按我的要求推进了下去……所以有的时候,制作人的威信也很重要。
葡萄君:有没有某家游戏公司的特质,会让你觉得很想拥有?
石海:很多波兰公司会,比如《天国:拯救2》的研发商战马工作室。我那天还和人聊,如果他们只做出了之前几款游戏,应该和蜗牛很像——饿也饿不死,但离挣钱还有点距离。
但人家就是特认真。他们把一些叙事内容,做到了能无限往前走的地步。走到最后,就把粗糙的内容做出了艺术性,让你能从简单的语法中体会到文字的美。

《天国:拯救2》的剧本字数超过220万字
葡萄君:你觉得蜗牛现在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什么?
石海:骨子里喜欢做游戏。
大家还愿意留在蜗牛,是因为我们给了多高的工资?是因为待在这家公司里最受人尊重?还是因为自己完全没有其他出路?都不是,大家能留下来,更多还是觉得蜗牛一直在接触好东西,有好的品位,也愿意分享知识、尝试那些还没有被行业马上认同的东西。
04
谈梦想:享受航海的过程
葡萄君:这次回归,你想把蜗牛做到怎样的规模和高度?
石海: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说没有的话,实在有点不好意思。但是说实话,我不太愿意用商业规模来衡量,我只想在这个行业做得更久一些。
刚刚在路上,我还和我们的蔡总(蔡浚松)聊,我说咱俩这个年纪,穿得都像老头一样。再过10年,我们还该来GDC这种展会吗?但是看看老外,那么多白胡子、白头发的都在那里,我们为什么要有心理障碍?为什么不好意思到展厅去?
葡萄君:你认为怎么才能做得更久?
石海:设计思维上不要停留在十几年前,不要对硬件变化、用户变化完全没有感知。另外就是制作人身体要好,过去我一天玩十几个小时都没问题,但现在玩久了,腰也疼,手也疼,颈椎也疼,最多一口气只能玩七八个小时。如果有一天完全玩不动游戏,自然就没法做下去了。
在这个前提下,我愿意一直找找新食材,偶尔为自己下个厨。但你说咱们的餐厅要开多少连锁,开多大?我确实没怎么想过。
现在国内游戏行业实在太卷,大家老是要互相比,这样子很容易迷失掉自己。天天就跟玩家的钱袋斗智斗勇,谁受得了?我只是想开一家好一点的餐厅,烧点儿美食;可有些人想做最好的餐厅,还要连锁,恨不得别人家里连厨房都没有……这就有点变态了。
葡萄君:相比目标驱动,你更重视兴趣驱动。
石海:是的。拿游戏来说,我不太喜欢过关式的,或者说目的性很强的游戏,很多游戏无非就是让我在指定的位置跳到指定的地点,在指定的时间拔出刀,砍指定的东西,其他时间总是滚来滚去,这有什么意思?
运动也一样,我不喜欢打高尔夫——很多搞金融的人喜欢打,可能是因为喜欢一杆进洞的精准性;我更喜欢航海,我的目的就是享受航海的过程,而不是一定要到达彼岸。
葡萄君:当年蜗牛的Slogan是“为梦想而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有梦想吗?
石海:如果说是那种冲动、激情、义无反顾,甚至不择手段,到了这么大的年纪,我都已经比较淡了。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我更懂得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梦想了。
葡萄君:那什么是梦想?
石海:千疮百孔也好,荆棘坎坷也好,保持初心不变,去体验这个世界。
我们玩游戏,遇到设计得不好的规则,还可以换个游戏,但人生是换不了的。所以在没有离开这一局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初体验的心态。我理解的梦想,就是热爱生命,去感触每一天。
葡萄君:你能做到吗?
石海:人又不是上帝,总还是会有七情六欲,但我尽量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