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心永远在高处,唤醒心灵微光,请与中职师生邂逅成长风景

此木无为 6天前 阅读数 0 #科技

最后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我给学生唱了一首《会飞的心》。

歌里有一句词“会飞的心,永远在高处。”我对学生说,30年前 ,这首歌唱给自己听;今天,我唱给你们听。

明天就是送考的日子。学生们要到武汉去参加专业课的考试。

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技能高考分专业课和文化课。在每年的四月份举行专业课的全省考试,然后六月份与普通高考一起参加文化综合课的考试,最终学生高考成绩以两项相加计分。

每年到了三四月份,中职学校就会把主要的高三复习重心放到了专业课,会暂时停掉语数外的文化课学习,应知应会用疯狂的刷题和实践操作训练,来迎接四月份的专业课考试;专业课考完后,就会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文化综合课的学习了。

最后的专业课复习冲刺,陪伴着学生每日坚持平台刷题,教着学生从站上讲台时的怯生,到如今的落落大方,谈吐自信……一路走来,学生慢慢变得自觉了,成长了许多。

高中阶段的分层,会考虑很多因素,一方面是因材施教,另方面是梯级培养,能送一程就送一程。想完成毕业,想上大学的,想上优质专科,想上本科,各有各自的目标,需要不同程度的助力。

教师其实就是摆渡人,也在实现着相互的成全。

坦率来讲,从分层的角度来看,我所面对的学生当初并没有制定太高的目标,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也没有太多的期许,按步就班就好。你陪他们人生一段,就像路灯照亮一段路程一般,以本分与良心即可。

可是这个班竟然有数学成绩能考80多分的小欣,语文能考80分的小维、思路清晰的小宇、表达流利,画画灵气的小雨、小彤,儿歌弹唱有天赋的小吴,舞蹈天赋的小琴、小婷,还有认真负责的班长小颖……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她们,总会有惊喜。

自己家有孩子后,我也慢慢地懂得了,在她们背后的每个家庭里,她们都是宝贝,都是独一无二,也许她们也只是中考做错了题而已,也只不过是小学初中,错过了许多,而当岁月长长地伴随着成长,花开早晚,总会有绽放。

没错,你总会收获惊喜的。

成长的路,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即刻到达,但呵护与守护,总能够让一切都值得。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出差。而每到一个城市,最喜欢去的地方,那就是大学校园。当每一次回来,分享大学的美好之时,虽然她们穷于表达,但我却分明看到了脸上的期待与向往。

很多同事说,我喜欢用洗脑的方式,来吸引粉丝的流量。这当然是一种笑谈,但在《幼儿心理学》的课堂,我却找到了另一种沟通的方式。

按现有心理学知识体系来说,我们主要在研究心理现象,它包括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而心理过程由认知、情感、意志组成。如果讲清楚了这个现象逻辑,找准了困扰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那就是一切的内驱力,来源于你的认知水平,来自于你积极的情绪情感,决定于你是否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情。

所以,不断提升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情绪情感为动力,加持意志对自己行为举动的调节,没有什么不可以达到,这不就是我们努力的路径吗?

舒适的环境,躺平的心态,会让你有种“温水煮青蛙”的无奈;而在不断的励志感染中,你会发现太多悄然的变化。第一次建议成立学习小组,从小宋同学的数学学习入手,我们希望她能够帮助其它苦于最难学科摸不着门道的同学,而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实现互补,比如可以别的同学的舞蹈、弹唱、画画,这样,大家可以实现学习中的共济互助,不就能够解决很多学习中的问题吗?

当和小周老师成立同学互助小组的建议,征求家长产的意见时,非常惊喜,都很支持,积极配合接送、监督。成立互助小组,也就意味着每天晚自习的时间要自行延长一节课,完成作业,互帮互学,意味着中午的时间,可以自行到琴房、舞蹈房练习基本功,意味着在没任何人的监督下,午休前完成一幅画……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

从最开始的状态来说,这个想要通过学生自觉的求学举动,用互助的方式提升她们的学习成绩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

因为你没有考虑到她们当前的学习状态的背后,是其从小学、初中,以及到这所中职学校的知识基础,尤其是学习、行为习惯的问题,尤其是不是真正对学习有兴趣,更为重要。

而学习跟不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自然你也不能指望着她们有着怎样超强的执行力,也不是简单地说“唯有自律不可战胜”这样一大碗鸡汤,一灌了之。

所以,从开始打了鸡血的一阵,到你稍微一转身,就会摸手机,刷视频,购物,打游戏,或者聊画眉毛,涂指甲的话题。因为无论是自己学习的主动性,还是家长及社会的期望,都不足以支撑起一名中职生忽然醒悟式的行动自觉。

几个月前,网络上有一段视频,职校校长不是说“我们多收一个学生,少管所可能就少一个孩子”吗?有着很多职业教育的无奈,这不是学校的单方面的责任,而是一个个家庭,以及社会应该共同的承受。想要改变这种现状,自然是要煞费一番苦心的。

比如你需要长时间的认知训练,甚至还有煽情的戏码。每个人都要认清现实的残酷,以及社会阶层的天然差异,有的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而有着人生来就苦命,如果不认命,唯有辛苦改命。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着自己的思想领悟,以及行动执行力。你站在一楼,你只能看到面前阻挡的逼仄,站在17楼你就会收获完全相异的风景,而这些需要不断地浸润,不断地共感相通。

每一个亲身经历,都是最好课程素材,讲到当时我上初一时英语考了15分,不服气,自己暗地里抄句型的逆袭;讲到自己的人生经历,讲到了各种世态炎凉……你以她们会一下就能听进去?你以为她们早已司空见惯,充耳不闻?其实都错了,这需要耐心,需要情绪的传导,以及心灵的共融。

而最重要的转机,其实是每个人都能够找到成就感。

对吧,稍微用点心,就能取得这好的成绩;稍微地努力,就可以与1班同学相提并论;这证明了什么,我们不比她们差,没有什么不可能……

这看起来是话术,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又何尝不是一种用赞美的力量激励学生成长的方式。别以为她们什么都不在乎,其实每个人内心,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对于小有成功的小窃喜,比谁都在乎。

用高高在上的审判塲姿态,看这群孩子,她们似乎一无是处;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教育的对象,你所看到的都是可爱与温暖,而善于从小处着眼的情绪激发,却又在考验着师者的智慧。

中职文化课其实相比于普通高中而言,显得更为粗浅,为也意味着,你稍微努力,用功一下,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就能够看到进步。互助小组运行及一个月,虽然有着学生不由自主的不自觉,但因为多了一些关注和强调,在随之进行的调考中,每个人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尤其是小宋凭借着自己在数学学科方面的优势,挤进专业组综合成绩第一名。

(最后一堂课的旺仔牛奶)

借着这股势头,在我的课堂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斯金纳的“强化”以及皮亚杰“图示、同化、顺应、平衡”等理论的解读加持,和蔡格尼克效应成功欲望的唤起,慢慢生根发芽,慢慢在自己灵与肉中发生化学反应,在慢慢地显示出效应。

我说过,努力从来不会晚,就怕你不努力。 这句话在小涵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六个学期从籍籍无名,到每一次有一个大提升的跨越,成长的速度惊人;小宇和小雨的稳扎稳打,也让小宋的数学优势渐渐消耗殆尽,有了一种危机感……

这不是煽动教育焦虑,任何时候,环境总能造就人。无论你是想多么地摆烂,在一个主流价值观占上峰的班级里,有这样的一种氛围,有一些老师总在强调着读书、学习的重要,你总会受到感染,总会有一些触动,这也许就是润物细无声吧。

学生们都知道,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未来你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

这并不是所谓的打鸡血。作为过来人,最值得分享的,不一定是自己人生经历,毕竟时代不同了;而更重要的是人生收获与感悟。我始终坚信,只有让每一名学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其它所谓的行为习惯养成、学习管理都会水到渠成,因为任何的强加,最后只会成为狂妄的自嗨。

教育是什么?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句话虽然有着很多的争议,比如从逻辑来讲,并讲不清楚,但却在说明另一个道理,我们的教育,不要奢求着去改变每个人的人生,不要去梦想着,你能够成为全部学生人生的贵人。孔子3000名弟子,也仅有72位贤人。基于家庭环境,基于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有着太多的差异,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读书、学习中找到成就感,360行,也并只有读书上大学一条路。

上周写到我看到小灿离开的背影,最初有些惆怅,后来慢慢释怀。我写道:“有些路,文凭给不了答案。实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全的心智和必要的认知水平,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案例分析自我训练)

于是,对待成功,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5名学生进入第一梯队,所以学生能够在最后的一轮演练中,从容,自信。小秋与小易的阳光、小燕的自觉渐醒、小思的抬头微笑、小雪的坚持不放弃、小伦的笑容温暖自信、小怡的成长进步,小菲走出情绪低落、小彤重回状态……我们用一组组照片,一组组数据,记录着努力,也在见证着,只要我们努力过,无论结果怎样,都能够坦然面对。

学生们穿上了自选的舞蹈服和案例分析展示的衣服,我仿佛看到了她们今后职场的模样,那种自信、青春,穿过岁月的手,那些未被年轮碾碎的锋芒,仍在奔跑的脚踝处闪烁,如同四月藤蔓倔强攀援的弧度,每寸骨节都在生长中爆裂出青翠的声响,这就是青春的样子。

我用手机拍下了她们阳光自信的展现瞬间,留在教学机里,给学生以纪念。若干年后,再回忆起,如今的点滴,都能够在人生的旅程中,成了最难忘的记忆。

其实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我明白,这也是自己的成长?以宽容、欣赏、鼓励善待一切,哪怕有着太多的不圆满不完美,我也能收获职业与生活的幸福。

四月的天空,总是最美。

好消息接二连三,5名学生通过单招,提前被高职院校录取。小琴还特意告诉她的喜讯,学生的模拟考中,带来一个个惊喜,真的很高兴。

最后的专业课复习时光,大家明显有了自己的觉醒。第一次要去武汉这么大的考场,自然会有一些紧张。

那就好好准备,带好两本《案例分析》的辅导资料,清点好自己行装。最后一节课,我创设了太多经历过的突发场景,让她们懂得如何机智应对;分享了三十年我赴考的经历,用轻松和愉悦,持续的情绪价值,让最后的一节专业课,生动难忘。

请记住今天你的样子,到武汉城职赴考返校之后,仅有49天,就要面对下一场文化课的考试,也是下一场山海。

我们期待着六月的好消息。

我的学生说,无论结果怎样,都是好消息。

我对小周老师说,守候成长,静待花开,不只是为了感动自己。

(下方有诗,不喜勿喷)

请把晨露别在衣领,49页白昼正在苏醒

——致冲刺高考的2022级幼儿保育3班同学们

请将晨露缀在衣仪

49页白昼正翻动晨熹

时光长河在此折转轨迹

你们刚丈量完应知应会的山脊

语文的平仄织就星棋

数学的函数编织云梯

英语的韵律叩击窗璃

每个清晨都在重写盛夏定义

49天,如白驹过隙般短暂

却足以让梦想的种子灿烂

每一个单词、每一道算式、每一行诗句

都是你们冲锋的羽翼

别害怕那堆积如山的习题

别担忧那未知的难题

我们用一个个不可能

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与惊喜

如今,每一次的思考与尝试

都是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

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勇气

在这最后的征程里

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做一个能远离手机的人

让汗水化作前进的动力

让自律成为战胜倦怠的武器

让坚持成为最亮的火炬

照亮你们前行的轨迹

现在,请把晨露别在衣领,

49页白昼正在苏醒

当六月摘下槐花的信封

你们将用中性笔答完最后一题

所有深夜灯火的航行

终将停泊在春天的岸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此木无为

此木无为

专注科技数码、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评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