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泉跑了一夜,死在指挥所几百米处,参谋长:死前已经疯了
【引言】
有个黄埔出来的著名将领,他以前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也是德式精锐部队的头头,结果在淮海战役里,没跑多远,几百米都不到,就没了命。
听邱清泉周围的人讲,他其实精神上已经垮了。有传言说他变得神志不清,也有人议论是他迷信风水走了歪路……
【一腔孤勇救兄弟,一锅端了自己人】
1948年12月3号那天,陈官庄冷得要命,风跟尖刀一样刺骨。邱清泉坐在指挥室,脑门上的血管突突直跳。这时,参谋送来了紧急报告,他猛地一下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第四十五师快撑不住了吗?”这支队伍可是他一手打造的根基,当年他亲自带出来的战士。想当年,在中央军校教导团那会儿,他就是这支师的灵魂,从整编到训练,再到打仗,每一步他都亲力亲为,特别上心。
现在听说那个师被解放军给包围了,正一个人战斗呢,他急得不行,饭都没吃完,筷子一扔就站了起来。赶紧把第十二军和第七十军的军长叫来,直接果断地吩咐:“无论如何,得赶紧去救他们!”
而且,他还特地去找了杜聿明,费了好大劲劝说他,一遍又一遍地重申:“如果这个师我们不救,我心里真的过意不去!”要知道,现在可是全军“转移”的重要时刻,一点时间都不能耽误,更不能停下来。
但邱清泉这人特别倔,认准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他跟杜聿明直截了当地讲:“队伍乱了套,那是我管理不到位,可我不能就这么瞅着兄弟们一个个送命。”
他一着急,差点就跪下来求情了。杜聿明看他这股倔强劲儿,实在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但结果呢?虽然第四十五师是被救出来了,可因为这“救”的行动,白白浪费了两天的行进时间。
这两天,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不分昼夜地赶路,快速前进,就像一张大网在慢慢收紧。到了12月6号,杜聿明带着大约30万人马,被困在了陈官庄附近,再也没有了逃脱的机会。
你说划算不划算?为了救一万人,结果搭进去三十万。要是这事儿搁到现在,那肯定是战争史上数一数二的“天价救援行动”。
邱清泉并非不明白大局,而是眼瞅着自己一手拉扯大的队伍快拼光了,心里头实在不是滋味。关键是,这时候讲什么“念旧情”,代价实在太大,结果他自己也一头栽进了那早已挖好的坑里。
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没救了,但他还是不死心,硬撑着说:“再拖一拖,或许能找个突破口冲出去。”然而,解放军的包围越来越严密,他拼死想保住的那个师虽然还在,可整个军队的退路已经完全被封死了。
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这不过是“崩溃”的序幕罢了。
【风水换阵地,参谋说他已经疯了】
陈官庄那边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到了12月中旬,整个指挥体系乱成一锅粥,简直就像个闹哄哄的杂耍场,而不像个正规的军队了。
大家都知道,打仗时指挥官得保持头脑清醒,心里有谱。但你猜怎么着?邱清泉的表现,简直就像是被什么迷了心窍。他觉得“商丘”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伤邱”,觉得不吉利,于是干脆带着队伍换了个地方,从商丘搬到了陈官庄。
到了陈官庄后,他和杜聿明被安排住在了一个四合院里。院子中间矗立着一棵树,有人打趣说,这树的位置就像个“困”字,因为“木”字被四面的墙给围住了,不就表示被困住了吗?
他一听这话,脸刷地一下就白了:“让我住在‘困’字里?这不是咒我呢嘛!”话音未落,他立刻着手搬家,急着另寻住处。副官和参谋看了都愣住了:“眼下敌人就在眼前,咱就别瞎折腾了!”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邱清泉动手搞起了所谓的“军官反间谍小组”和“督战队”,让这些军官们互相监视,瞧瞧谁想溜之大吉,谁又不肯卖力。
派人到各个军营去鼓舞士气,讲的话大意就是:“谁要敢逃跑,那就得吃枪子儿;谁要是打退堂鼓,那就等同于背叛。”
军队里的士气早就落到了谷底,前线还有人直接倒戈,他赶紧下令彻查此事,甚至不惜硬性地让地方军队、警察还有学生去填补兵力空缺。
战场上士兵伤亡大,他就开始抓青年学生去填补空缺,连女学生也不放过。他搞了个所谓的“慰劳团”,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一个接一个的表演。士兵们看了这些,心里更乱了:“表演得再好,能填饱肚子吗?”
这局面外表上看是在“保持平稳”,但实际上却是越搞越糟。伤员多得不得了,连二十四小时都在忙碌的医院,他也不放过,把护士都拽到前线去了。他妄图靠着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来硬撑着一支早就四分五裂的军队。
部队里头悄悄流传起一句话:“邱司令是不是脑筋转不过弯了?”邱清泉离世之后,有个参谋回想起那段日子,默不作声了好一阵子,然后才开口:“脑筋转不过弯?我也这么觉得……他走之前,怕是已经迷了心智。”
从德国军事学院归来的“钢铁部队缔造者”,曾打造出蒋介石最为称赞的一支队伍,但到最后,他自己的精神也彻底垮塌了。邱清泉的疯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无数个缺粮、逃窜、局面失控的夜晚里,他逐渐迷失了自我。
谁能在数十万大军乱成一锅粥时还保持头脑冷静?特别是当你亲眼目睹身边的亲兵偷偷溜走,副官吓得直呼妈妈,整个部队都不再听从号令的那一刻——说不定,装疯卖傻才是逃离现实最“聪明”的办法。
【清晨突围,他只走出几百米】
1949年1月10日一大早,天还没亮,雾大得跟浆糊似的,解放军那边炮声偶尔响几下,但大战还没正式开始。在陈官庄的西南边,几个人影低着头、弯着腰,快步往前走,身上棉袄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是杜聿明那边做的最后一次拼命逃跑的尝试。
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杜聿明自己,邱清泉紧随其后。他这回没再发号施令,只是默默地迈步前行,每一步都像是踏在了软绵绵的东西上。
他一宿没合眼,连着好几天都没正经吃顿饭了,眼睛凹了进去,嘴唇干得都裂了口子,脚上穿着的皮靴让他走起路来一颠一簸的。他闷头不语,周围也没人主动跟他说话。大伙儿心里都清楚,这恐怕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
1949年1月十几号的时候,天气还是挺冷,战场上那股火药和血的味儿还没完全散去。在陈官庄的外头,有一队解放军的搜寻小队在慢慢往前走,他们踩着的土地,全都是被炮弹炸得乱七八糟的。
就在这时候,几个战士猛地一顿,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面躺着的那个尸体。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长着一张方脸,身上穿着国军普通士兵的衣服。最关键的是,他的上嘴唇那儿有一道很明显的疤痕。
这就是他们要找的那位邱清泉吗?跟他一块逃跑的杜聿明已经落网了,现在邱清泉没了车也没马,他哪还有机会逃跑啊,不是死了就是被抓了,可奇怪的是,这都好几天了,愣是一个人影都没见着。
邱清泉的随从军官仔细瞧了瞧,确认那就是他本人!那时候,这位军官跟他一块儿往外冲,可到了村子口那儿,因为枪声太密,吓得他没敢再跟着往前奔。
这位蒋介石颇为器重的将领,第五兵团的头头,没想到竟在离自己指挥部仅几百米远处丢了性命,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讽刺。
他胸部挨了六七枪,看样子应该是他先爬到这儿,结果被旁边的战士瞅见了,接着就被机枪一阵突突,最后就这么没了命。
这位赫赫有名的将领,最终竟与一群籍籍无名的士兵一同长眠。要不是解放军秉持着“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人”的坚定信念,他的去向恐怕就永远成谜了。
参考素材:
揭秘淮海战役中黄百韬与邱清泉的去世经过在淮海战役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黄百韬和邱清泉两位将领的离世,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他们去世的那些事儿。说起黄百韬,他在淮海战役中的结局颇为悲壮。据说,他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身负重伤,最终不幸牺牲。而关于邱清泉,他的离世则显得更为扑朔迷离。传闻中,他也是因战斗负伤,但具体细节却鲜为人知。其实,这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在淮海战役的残酷战场上,黄百韬和邱清泉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们率领着各自的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然而,战争的残酷性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即便是英勇如他们,也难以逃脱命运的捉弄。黄百韬的牺牲,无疑给部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的离世,不仅意味着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将领,更象征着无数战士心中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而邱清泉的去世,也同样让战友们痛心不已。他们的离去,成为了淮海战役中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悲壮记忆。时至今日,虽然关于黄百韬和邱清泉去世的具体细节已经难以考证,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精神风貌却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在党史博览的相关记载中,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