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背后的故事:4150位村民用牺牲换来大国重器的诞生

两个人的森林 4天前 阅读数 18 #推荐

这里曾经是中国最为暴烈的“悬河”正在历经着人类文明史上最为激烈的驯服。今天我有幸来到了中核集团投资兴建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独家带你实地感受,看中国人究竟是如何改造这个星球的!

喀喇昆仑山脉脚下的叶尔羌河,以前被古人称作“无疆野马”。每一年的6月,到8月这段时间里,好多条冰川一起融化,每秒大概有4000立方米的洪峰快速地流下来,这差不多就等于2.25条黄河的平均流量,所以导致南疆地区经常处在“十年九灾”的艰难处境中。其实在每年剩下的9个月里,河水几乎全都蒸发没了,下游600多万亩的农田,也就因此一直遭受着缺水的痛苦,土地都干裂得非常厉害。

因为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距离任何一片海洋,都几乎有2000公里,所以降水难以抵达。阿尔塔什,是唯一能够卡住这匹“无疆野马”的咽喉。

我们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有了建设这座大坝的想法,不过这里的地质条件却被称作是水利工程的“禁地”。

我翻开工程档案,4个让我窒息的数字赫然在目。1648米高坝体,9度设防的高烈度地震带,600米世界级高边坡("三高一深"),还有坝基百米级深厚覆盖层。而中国工程师就是要在这块世界上最恶劣的死亡峡谷筑起新疆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新疆三峡"--阿尔塔什水利枢纽。

阿尔塔什给出的解决方案,史无前例地在94米深的砂石堆积层上,用7000多万吨建材堆出了164.8米高的坝。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相当于在流动的沙堆上建造30层楼房,而且竟然用大坝硬生生地锁住了叶尔羌河这匹“无疆野马”的咽喉。

就在我脚下的大坝坝体内部还安装了非常多的监测仪器,可以监测到极其微小的振动和变形。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利用天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了一套无人驾驶振动碾系统,2亿条监控数据实时可查,确保大坝的碾压质量。

请留意大坝左侧的悬崖,高度约600米。悬崖表面分布着许许多多,排列紧密的小方块。且每一个这样的小方块其实都是边长超1米的“铆索”。与此同时有上千根牢固钢筋被深深嵌入悬崖内部。借此方式,这就是我们应对“高边坡”问题的方法,能高效确保山体不易崩塌,从而防止对大坝产生冲击。

第三章・水电魔术:荒漠中升起能量矩阵

在雄伟的山谷中打造这样一片碧蓝的水库,发电装机容量75万千瓦,这还只是基础操作。最厉害的是它的"水风光储"联调汛期可以吞下98%的洪水相当于7个西湖的水量。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水电站的内部,这个巨大的转轴下面是水轮机,上面是发电机。而我身后这个大圆罐就是控制水轮机叶片的液压装置。这四组发电装置年设计发电量21.86亿度(kW・h)可以满足22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用电,彻底改变南疆电力短缺的情况。南疆电网从此告别"看天吃饭"。

有了它下游村庄,第一次24小时,不断电。全球减碳的账本上,每年划掉一个中型国家的碳排放量。

第四章・改造生态:人与自然的终极命题

不是每一条河流都需要汇入大海。

喀喇昆仑雪山上的冰川融化后形成了叶尔羌河,奔流1289公里后在阿克苏绿洲南部与喀什噶尔河、和田河阿克苏河会师,四河归一形成了塔里木河。

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世界第五大内陆河。

即使它最后在干旱中蒸发永远到不了大海,但是它却营造了一条2000多公里长的绿洲,死死拴住了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千年以前人们就依托这片河水休养生息。

当这座“新疆三峡”竣工之后,夏季的洪水就不会再徒然地浪费掉,而是会汇聚为春秋冬三季的潺潺流水,不断地向前流去。

灌溉面积从最初的651万亩增加到了千万亩以上。

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守护塔里木河的生态资源来说,叶尔羌河的水量调配这一事宜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2024年的7月至9月这个期间,向塔里木河的干流输送了3.47亿立方米的水量,与此同时还向下游的胡杨林生态区域提供了1.45亿立方米的水源。

我们改造了自然,我们也感恩自然。中核集团额外投资1亿余元建设鱼道、增殖放流站、升鱼机还建立了先进的观测实验室。截至2024年6月累计放流土著鱼类186万余尾,维护着叶尔羌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高峡出平湖,水库的总长度达48公里,形成了局部的湿润小气候。原本几乎寸草不生的雅丹地貌,形成了局部的湿润小气候。原本几乎寸草不生的雅丹地貌居然也开始恢复生机,甚至吸引了白鹤等候鸟的停留。我在大坝上还看到了几只野鸭,潜水觅食享受着这片生命之源。

银河的壮丽来自星星的汇聚,大国重器的奇迹来自每一位建设者的努力。

建设高峰期,5500多人坚守在漫天黄沙的工地水库原址之上,而且4150位当地百姓竟然甘愿搬迁,成为“新疆三峡移民”。

他们从老旧的土坯房搬入整齐的移民村,中核集团还通过培养、帮扶拉动1000多个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2019年10月,在并网发电的前一年,阿尔塔什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我总是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未来航天员们的目的地可以有很多,但故乡只有一个。

我们可以改造月球,也可以改造火星,而且其实我们更应当,改造我们的地球。

叶尔羌河上的阿尔塔什,和田河上的乌鲁瓦提,阿克苏河上的大石峡,这样的水利枢纽我们还有很多很多。

子孙后代不再治水,以人为本谋求发展就是文明的意义。

在最被需要的地方用最硬核的科技解决最痛的难题。

大国的重要器物,绝不仅仅是冰冷冷的钢铁,而已而是包含着文明赋予的温暖哟。它肩负着历史的记忆,并且还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出人类的智慧与情感。

感谢科技掌握在文明手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两个人的森林

两个人的森林

探索生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