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教授自曝行业内幕:学生给我当苦力竟是为这个?

闻观方心 3周前 (03-14) 阅读数 5 #历史

在这个信息高速流转的时代,“学历到底有多重要?”这一话题似乎总能掀起轩然大波。而最近的几则社会案例,更是把这个问题推到聚光灯下:985毕业生送外卖、211学子在工地做小工,甚至还有“高学历者宁愿选择没门槛的工作”的舆论热潮。从这些故事中,许多人感到迷惑:读书真的无用吗?学历的意义又在哪里?

先来聊聊那个985毕业的小哥。天津大学物流专业毕业,妥妥的高材生,却选择穿上外卖员的黄马甲,顶着烈日风雨,日复一日跑单。有人为他感到惋惜:“985名校毕业,这书岂不是白读了?”也有人不以为然:“外卖能赚钱,何必在乎体面?”这位小哥的回答却让人深思:“有些人靠脑力吃饭,有些人靠体力吃饭,人生选择不同而已。”他说,这几年送外卖他赚了20多万,还买了辆车,甚至比一些办公室白领过得更“滋润”。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有些讽刺:耗费十几年寒窗苦读,拼命追逐的985学位,最后换来的却是“高学历版外卖员”?可别急着下结论。学历真的没用吗?显然不是。高学历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提升和人生选择的多样化。他可以选择送外卖,而不是被迫送外卖,这就是学历的意义之一。

再看另一个故事:211大学毕业生,在工地上做小工,每天180元,听从小学毕业的包工头指挥。这则新闻一出,评论区炸开了锅,“这书读得也太失败了吧!”成了高频留言。可冷静下来想想,学历真的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吗?显然没那么简单。就业市场的复杂性、个人性格与情商的影响、家庭背景的差异,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每个人的职业轨迹。学历是敲门砖,但并不是所有的门都能敲开。在现实面前,学历带来的高起点,可能也会因某些因素而搁浅。

说到这里,不妨套用一个比喻:学历就像一张地图,指引你通往更远的远方。但是否能到达终点,取决于你的努力、方向感,以及沿途的风景是否吸引你驻足停留。那些拿着地图却走进“工地”或“外卖站点”的高学历者,不是他们的地图出了问题,而是现实的路途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崎岖。

当然,还有人会问:“既然高学历者都可能跑去送外卖,那读书的意义在哪里?”这问题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站不住脚。设想一下,如果没有985的学历,这位外卖小哥还能如此自信地说“我只是暂时选择了外卖”吗?如果没有211的背景,工地上的大学生是否连180元的小工机会都难以获得?学历无法直接决定命运,却能在你的人生跑道上设置更多的分岔口。低学历者的赛道可能只有一条,而高学历者的道路上总会有更多的选择权。

再反观那些支持“读书无用论”的声音——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家庭中,这种想法更是根深蒂固。父母觉得孩子读书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认为早点打工才是正道。更有甚者,会让女孩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理由竟是“反正嫁人用不上文化”。这种思想不仅让人痛心,更让人意识到教育理念的代际差距。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经久不衰的真理,但很多人却只看到了个别失败的案例,忽略了背后无数成功的故事。

有网友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如果人人都上985大学,那工地的砖头谁来搬?”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调侃,但实际上却暴露了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偏见。搬砖的劳动者值得尊重,但如果你自愿为之,那是选择;如果因为没有学历只能如此,那就是局限。高学历并不能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它能让更多人摆脱被命运“锁死”的困境。

所以,读书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毕业后能赚多少钱,而在于它能让你面对人生时有更多的底气。正如那位外卖小哥所说:“我不能再花父母的钱,哪怕捡破烂也要自力更生。”这种自尊和责任感,难道不是教育带给他的价值吗?那些真正努力读书的人,哪怕暂时选择了“低门槛”的职业,也不会被困在原地。学历是核武器,可能不用,但绝不能没有。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对“学历”产生过质疑,但别忘了,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者中,有多少人曾为一纸文凭拼命努力。学历不是万能的,但它的不可替代性毋庸置疑。它不仅是敲门砖,更是思维方式和眼界的开拓者。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你会在孩子面前重申“读书无用论”吗?面对那些外卖小哥、工地小工的故事,你会因此否定学历的重要性吗?或许,学历不是人生的终点,但它一定是通往未来的起点。对此,你怎么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闻观方心

闻观方心

以影像修复历史,让历史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