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香型揭秘|(三)五种窖池的优劣性对比
传统酿酒,采用窖缸发酵,上文简单介绍四种窖池的历史发展演变,可以说是从地缸(陶缸)——土窖——泥窖——石窖。到现代,借鉴西方发酵方法,还有采用水泥做窖或不锈钢窖酿酒的工艺。
具体哪种窖池最好?只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有各的特色。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窖池对白酒香型产生影响巨大,甚至可以说决定了白酒香型。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谈谈五种窖池的优缺点。
一、陶缸(地缸)
清香型白酒如汾酒采用。陶缸一般埋入地下,也称地缸。传统白酒的典型发酵器皿,也是最古老的发酵工艺。另外陶缸分南北,北方陶以黏土、石英砂等为主,质地较粗,孔隙度大,利于气体交换;南方陶多含高岭土和瓷土,胎质细腻,孔隙度小,不利于交换,所以陶缸多北方采用。
1、优点:
A.透气性强,有助于微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为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微环境;
B.干净卫生,陶缸便于清洗,并隔绝其他菌种侵入,利于曲药微生物繁殖;
C.温度稳定,陶缸缸体保温,密封性强,避免水分外漏(缓慢外漏),利于发酵;
2、缺点:
A.容积太小,陶缸一般在50~1000公斤,而窖池多在10吨~20吨。陶缸容积小而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较低。
B.成本太高,大型陶缸烧制和运输成本高,一般小作坊还可承担,如果大型酒企就是很大一笔费用。
C.酒液渗漏,由于陶缸孔隙大,使得酒液外渗,造成损耗。
二、石窖
酱香型白酒如茅台采用。选择条石或碎石作为窖壁,泥土作为窖底。使得窖池在发酵后不易倒塌,同时能防止杂菌感染。窖底的黄泥有助于产香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加酒体的浓厚感。
1、优点:
A.生产效率高,石窖容积大,一般10吨~20吨,便于规模生产;
B.成本低下,周边条石,就地取材,经久耐用,成本低廉;
C.保温性好,条石隔空气流动,温度较容易保持恒定;
D.防渗漏,条石密度大,空隙少,阻也防止酒液外渗。
2、缺点:
A.不易清洁,条石表面有许多孔隙,容易藏污纳垢,需要经常清洁;
B.交换性差,由于通风性差,部分异味难以挥发,时间久了,有酱油味,有人不习惯;
C.不易控温,虽然保温性好,但是由于容积大,不易精确控温,需要有经验技工,品质不易控制。
三、泥窖
浓香型白酒如泸州老窖、五粮液采用。窖池全部用黄泥涂抹,称之为泥窖。
1、优点:
A.成本低廉,相比陶缸,石窖,泥窖成本更为低廉;
B.菌群丰富,黄泥中富含有微生物,和酒曲交换迅速,老窖泥微生物常年积累生长,风味独特;
C.容积大,和石窖相同,利于规模生产;
2、缺点:
A.工序繁琐,窖泥退化,需要更换,另行涂抹;
B.异味较多,由于是泥窖,杂质较多,稍有不当,腐败菌群多,容易产生异味,尤其是泥腥味甚至异臭味较浓;
C.容易渗漏,如果防水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水和酒液渗漏流失。
四、土窖
土窖,介于地缸和石窖之间,我叫它砖窖,西凤酒采用。窖池用烧制红砖铺就(窖壁马牙茬),然后窖壁和窖底用夹沙土泥涂抹。
1、优点:
A.成本低,相比陶缸和条石成本要低,红砖垒窖也方便操作;
B.菌群丰富,窖泥富含微生物,交换迅速,风味独特;
C.保温性好,红砖适当阻隔异种菌群,避免过度繁殖,起到恒定温度和稳定菌群作用;
2、缺点:
A.工序繁琐,每年更换一次窖泥;
B.容易渗漏,泥土窖普遍存在的问题;
C.风味较淡,由于每年更换窖泥,又采用高温大曲,有益微生物无法积累,影响酒的陈年潜力;
五、不锈钢(水泥池)罐
现代才兴起的工艺,用不锈钢罐发酵或水泥做窖池。
1、优点:
A.容积随意,可大可小,工序简单,利于规模生产;
B.干净卫生,不锈钢水泥不透气,和外界不发生交换,清洗方便,干净利落;
2、缺点:
A.影响酒质,和外界不交换,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酒的老熟过程,口感和香气不如传统窖池;
B.成本较高,不锈钢制造安装成本较高。
C.工艺不成熟,从目前来看,水泥窖池或不锈钢酿造传统白酒工艺略微不成熟,难以形成传统风味。
以上就是五种窖池的优劣性对比。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绝对的优劣,地域不同,环境迥异,文化差别,口味轻重,喜好不一,不同地方对不同的酒有不同的感觉。
只要酒企坚持在品质上下功夫,在价格上优惠消费者,不以次充好,不愚弄百姓,不夸大宣传。那么,就能做到名优品牌,就会获得口碑效益。否则,只是夸夸其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终绝对会走向失败。
2025/4/28榆木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