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沙特受阻后,叮咚买菜借香港DFI合作重启国际化战略!

即时刘说 4天前 阅读数 3 #财经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研究的刘老实。

近期,生鲜电商领域动态频频——小象超市加速前置仓扩张,朴朴超市试水下沉市场,盒马宣布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京东七鲜则高调推动1+N模式……然而,作为行业头部玩家的叮咚买菜近期却鲜有消息。

此前其高调宣布的“出海沙特”计划一度被传搁浅,引发市场对其战略执行力的质疑。但就在近日,叮咚买菜以一则重磅合作打破了沉寂:与香港DFI零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首批6款精选蔬菜已覆盖香港惠康超市近280家门店及线上平台,首月销量突破10万公斤,标志着其供应链能力与国际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双方将整合供应链与零售终端的核心优势,共同构建数字化跨境供应链体系,通过DFI旗下惠康超市,为香港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有性价比的优质商品,双方设定合作首年目标销售额达1亿港元。

为确保品质可控,叮咚买菜与DFI计划在供港蔬菜商品采用“一菜一码”溯源技术,消费者在DFI旗下商超购买叮咚买菜商品后,扫码即可查看种植档案、检测报告与运输路径。

2024年11月,叮咚买菜高调宣布出海首站选定沙特,主推预制菜和生鲜品类,并启动本地化团队招聘。然而,此后半年内该计划进展缓慢,市场传言其面临政策壁垒与供应链适配难题39。此次与香港DFI的合作,可视为叮咚调整国际化路径的“迂回战术”:

香港市场的战略价值: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香港生鲜市场长期依赖进口,叶菜价格波动可达50%,而本地消费者对内地优质蔬菜需求旺盛。叮咚通过与DFI旗下惠康超市合作,既能规避沙特市场的政策不确定性,又能依托成熟的零售网络快速触达消费者。

供应链能力的验证:首批上架的6款蔬菜(如菜心、油麦菜等)均来自内地直供基地,通过“2小时预冷锁鲜+全程冷链运输+双体系检测”流程,实现从田间到香港餐桌的高效流通。首月销量突破10万公斤,单店日销量高于同类产品,验证了其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商品竞争力。

此次合作的核心并非简单的商品输出,而是构建全链条数字化跨境供应链体系,其创新性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动态供需匹配。双方打通数据中台,利用AI预测系统结合香港天气、节假日等因素,动态调整库存并指导基地精准供货。例如,台风季叶菜需求激增时,系统可提前调拨资源,将缺货率控制在行业低位。

其次为全程透明溯源。采用“一菜一码”技术,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档案、检测报告及运输路径,增强信任感的同时,为后续拓展高附加值品类(如有机蔬菜、预制菜)奠定基础。

第三是成本控制优势。香港传统生鲜流通依赖多层中间商,而叮咚直采模式可减少15%-20%的中间成本,结合DFI的渠道网络,实现“品价比”优势。例如,菜心等单品价格较进口同类产品低约10%-15%。

尽管沙特项目进展未达预期,但叮咚并未完全放弃中东市场。香港合作模式或为其提供关键经验。

一方面是本地化适配。在沙特,叮咚需应对宗教文化差异(如清真认证)、冷链基建薄弱等挑战。而香港项目中积累的跨境物流管理、本地合规经验(如双体系检测)可直接复用。

另一方面则是品类拓展策略。香港市场计划在2025年底将SKU扩展至150个,涵盖云南野生菌、山东水果黄瓜等地域特色菜及零食、酒水等高毛利品类。若成功,该模式可复制至沙特,缓解单一依赖预制菜的风险。

此外,DFI在东南亚拥有超万家门店,此次合作明确提及未来将拓展至澳门、柬埔寨等地。若形成“香港-东南亚”联动网络,叮咚可借势辐射中东市场,降低独立开拓成本。

叮咚此次合作不仅是一次业务突破,更折射出生鲜电商行业的竞争转向。

首先是从“规模扩张”到“效率深耕”。盒马、叮咚等盈利玩家通过数字化改造供应链,而小象、朴朴仍陷于新仓投入与区域扩张的平衡困境。

其次是从“内卷价格”到“价值输出”。叮咚将供应链能力打包为跨境服务,与DFI共享利润,开辟B2B2C新赛道,避免陷入C端补贴战。

第三是从“单一市场”到“全球棋盘”。香港、沙特等国际化试水虽风险犹存,但为行业探索增量市场提供样本。若成功,生鲜电商的估值逻辑或从“GMV增速”转向“全球供应链溢价”。

“沉寂已久”的叮咚买菜,以香港DFI合作重回舞台中央。这场“供应链出海”实验,既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阶段性胜利,亦为行业开辟了一条差异化突围路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即时刘说

即时刘说

全解即时零售,洞察商业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