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灭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却满门被杀?
公元263年,三国时代末期,魏国独大,蜀国式微。
司马昭见时机已到,派大将邓艾出兵伐蜀。
邓艾不愧为魏国名将,一路领兵打仗势如破竹,仅仅三个月就直逼成都城下。
蜀后主刘禅见抵抗无用,遂率领众人出城投降。
至此,蜀国正式宣告灭亡。
蜀国既已投降魏国,邓艾作为主将自然要对蜀国军民进行一番安排。
按照邓艾实施的保境安民政策,魏国将士将不杀蜀臣、不犯百姓。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了解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蜀国灭国后,张飞一家的确跟着刘后主享尽荣华,无人敢动,但张飞的好兄弟关羽一族却惨遭屠灭。
二人同是蜀汉名将,为何后人际遇天差地别?其实原因很简单。
关张身死,蜀国从衰败到灭亡关羽和张飞皆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也是刘备手上不可多得的虎将。
论武功两人当是不相上下,论智谋,关羽还在张飞之上。
但不管怎样,刘备能建立蜀汉政权,这两位都可说是功不可没。
在刘备称王,势力大增之后,关羽同张飞也跟着封侯拜相荣耀加身。
如果刘氏一族能在蜀地长久统治下去,那么以关羽和张飞那时的地位,理当也能荫蔽后人平安富贵。
可在长年战乱你争我斗的三国时期,除非实现大一统,否则就难以赢得喘息发展的机会。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蜀国的鼎盛只是暂时的,很快,衰败就随之而来。
江山难打亦难守,刘关张三兄弟守不住蜀汉的江山,相继迎来了身死的命运。
在三国的这场争夺中,关羽和张飞实在下场凄惨。
公元220年,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败走麦城。
因麦城粮草不足,关羽冒险突围,不曾想身中吴军埋伏,因寡不敌众竟遭吴国马忠这样的宵小之辈擒获。
关羽被擒之后,他的长子关平立即赶去相救,结果也是难敌对手,被一并捉住。
我们知道,关羽性格忠勇,对刘备生死相随。
但面对其他势力时,关羽的性格又颇为狂妄孤傲。这次落在孙权手上,是誓死不肯投降。
孙权气量不如曹操,见关羽态度强硬,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么留着也是一个威胁。
遂不抱收服的心思,将关羽父子推出斩首。
关羽死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1年,张飞也走到了最后时刻。
张飞的死甚至更加让人意难平,这样一位名震天下的大将,竟然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在营中被暗杀而死。
张飞性格暴躁且讲义气。关羽兵败身亡后,他一直想着替兄报仇。
如今机会来了,张飞便下令全军要以白旗白甲,挂孝伐吴。
而之后杀死张飞的范强、张达便是受命制办白旗白甲的人,因时间紧迫不能制作完成,两人遭到张飞严惩,被打得口吐鲜血。
张飞急于求成,只给两人一日期限,只道完不成任务就斩首示众。
范强、张达心知这任务不可能完成,而且张飞也不会心软善待部下。
他二人横竖是一死,不如斩了张飞首级投靠吴国。
两人实力远不如张飞,正面拼杀不行,便趁张飞喝醉摸入张飞帐中,将人给杀了。
关羽和张飞,两颗将星接连陨落。
这之后,蜀汉阵营的黄忠、马超、刘备也相继身死。
蜀国的倾颓已是大势所趋,任凭后面诸葛亮等人再怎么力挽狂澜也避免不了灭亡的结局。
魏军入境,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公元263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魏将邓艾帅雄师入主成都。
前面已经说过,邓艾实施保境安民的政策,他优待蜀臣,善待百姓,力求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为了让自己言之可信,邓艾还下了命令,将此前在战场上战死的魏蜀两国士兵埋葬在一起,以示两国已经合为一体,自此不分敌我。
邓艾的这种做法自然是无可厚非。
这让刘禅这个亡国之君投降后不仅保住了蜀国军民,而且自己也活下命来,被魏国许以不少好处。
他被送到魏都洛阳被封了个安乐县公,从此荣华富贵照享不误,晚年生活也安稳无忧。
“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但有的读者可能就要问了,我们不是在说张飞和关羽的后人如何了吗,这和刘禅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灭国后,张飞一家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局和刘禅实在关系匪浅。
为何这么说呢?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为妻。
长女最开始是刘禅的太子妃,刘禅登基称帝后,她从太子妃成了皇后,也就是敬哀皇后。
后来长女去世,张飞的幼女又入宫嫁给了刘禅,最后也当上了皇后,也就是张皇后。
待刘禅在亡国之后被魏国封了安乐公,张皇后自然也随刘禅去了洛阳,成了安乐公夫人。
因着这层关系,张飞的后人当然也可以跟着享受这投降的好处,虽然家族地位和荣华都不复昔日,但至少也能保住性命,继续享乐。
至于张飞的两个儿子,张苞和张绍,张苞在亡国之前就已战死自不必说。
而张绍呢,在邓艾大军到达成都时,跟着刘禅站的是投降派,早早递了降书,也就活下命来。
当然有的人会觉得,刘禅投降后自己都仰人鼻息,苟活性命,单是靠他的关系庇佑妻子家人或许他还那么大能耐。那我们不妨再看看这张飞的妻子是谁。
张飞的妻子夏侯氏身份也不简单,这夏侯氏正是魏国名将夏侯渊的侄女,夏侯渊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魏国的地位不容小觑。
张飞娶夏侯氏为妻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敌国将军的侄女。
后来知道真相后,也曾经因为两国的敌对关系颇有些为难。
但等魏国兼并蜀国后,夏侯氏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这可是夏侯渊大将军的侄女,知道其中关系,魏国将士自然也就不会动张飞一家了。
不同命运,关羽满门无一幸免与张飞一家两相比较一下,关羽一家的下场就要凄惨太多,蜀国灭亡后,关羽满门遭到斩杀,无一幸免。这是为何?
首先,这和关羽曾经辉煌的征战史有关。大家都知道关羽水淹七军那场经典战役。
这一战开始于关羽大军包围曹仁所把守的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南下迎战关羽。
而关羽不愧为一代战神,面对曹魏大军丝毫不惧,出奇兵直接水淹七军。
随后擒于禁,斩庞德。
这一战让关羽威震华夏,但也在蜀亡后为关羽后人招来祸患。
当时庞德至死不降被关羽所杀,他这种行为比起投降的于禁,在魏国看来是忠义有加的。
因感念庞德为国身死,曹操与曹丕父子先后为庞德之子庞会等人封官加爵。
这么一来,庞德的死对于庞氏兄弟来说也就意义非凡。
他们没办法在关羽鼎盛之时手刃这个杀父仇人,只能等关羽身死,蜀国灭亡后,将仇恨发泄在关羽后人身上。
庞会跟随邓艾大军伐蜀,终于等到了公报私仇的机会。
“庞德子会,随军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王隐《蜀记》中的寥寥几句记载背后,是关羽一家莫大的悲哀。
但要知道,邓艾对待蜀国的政策是抚慰为主,只要投降就能与魏国军队相安无事。
邓艾作为主帅,为了避免生乱那么一定会讲求信义,绝不会出尔反尔,更不会因为庞会有私仇,就放纵他去报仇。
那么庞会是怎么寻得机会的呢?我们只能想到一个答案,那就是关羽后人在魏军打到成都后,并没有跟随刘禅选择投降!而是选择战至最后。
关羽誓死追随刘备,辛辛苦苦为刘家打下江山。
现在刘备的儿子软弱要将一切拱手相让,关羽的后人则不一定也是如此。
而且关羽一向硬气,昔日面对曹操,面对孙权都不曾投降。
最后和儿子关平更是因为不降而死在孙权手上。
这两人的形象,尤其是关羽的形象,在后人心中一定是十分高大的。
所以极有可能,后人受关羽父子影响,在蜀亡之后并没有投向邓艾。
如果只是普通人不投降,邓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关羽的威名与地位在蜀地民众心中非常高,如果他的后人奋起反抗,想必也会产生巨大的号召力。
所以邓艾无论如何都不会放任关氏后人成为隐患。
这也就让庞会有了机会替父报仇,尽灭关氏。
结语:俗话说得好,同人不同命,这放在关羽和张飞身上十分适用。
同是刘备结拜兄弟,同是名扬天下的蜀国大将,就连身死时间,也先后不过一年。
但就是这样一对好兄弟,后人的命运却相差如此之大,一边继续享受富贵,一边却满门被杀。
归根结底,张飞运气好,关羽性子傲。就是这一点点差别,注定了后人结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