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商鞅车裂,重用张仪实行连横,让秦国称雄于天下
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期间,曾遭到了秦国太子的抵制,然而他却不畏权威,对太子的老师进行了惩处,因此与太子结怨。公元前338年,商鞅的“靠山”秦孝公病死,太子成为新的国君。之后,商鞅遭到了车裂之刑。秦孝公的这位继承人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却让秦国称雄于天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继位为君
此人就是秦国的第二十六位国君,同时也是第一位称王的,即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并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也就是在这一年,秦惠文王出生了。可以说秦惠文王是在商鞅变法的熏染下成长起来的,但他却在王公贵族的影响下,对商鞅十分反感。于是出现了“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的情况。
对于此事,秦惠文王一直耿耿于怀,但因父亲秦孝公的缘故,一直未敢发作。秦孝公病死后,秦惠文王在王公贵族的支持下,除掉了商鞅,同时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不过,秦惠文王并不昏庸,他车裂了商鞅,但却保留了商鞅变法的各项举措,因此秦国的国力仍然在不断提升。之后的数年间,秦惠文王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
二、称王灭蜀
随着山东诸国相继称王,实力强劲的秦国也走上了称王之路,公元前325年,已经继位十四年的秦惠文王正式称王。然而几年后,秦国就遭到了山东诸国的攻打,“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迎战,并且取得了修鱼之战的胜利,“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之后,蜀国发生动乱,秦惠文王想要发兵伐蜀,但担心蜀道险峻难行,又怕韩国会前来侵犯。为此,张仪与司马错在秦惠文王面前进行了一番争论。最终,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并派他率军讨伐蜀国。司马错不负所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蜀国。经此一战,“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三、“连横”破楚
秦惠文王在位时期,来自魏国的张仪得到了重用,其所推崇的连横政策也得到了实施。当时,楚国的国力很强,且与秦国接壤,如果不削弱楚国,则很难打破合纵。于是,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楚国,实行反间计,破坏了楚国与齐国的关系。接着,秦国又激怒楚国,引发双方的战争,“庶长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经过两场战争的消耗,楚国的国力大减,从此一蹶不振。另外,秦惠文王对关中地区的征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先是在义渠设县,让义渠称臣,接着又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可以说秦惠文王为秦朝统一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病死,时年四十六岁。
参考资料:1.《史记》;2.《资治通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