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诸葛亮有现在的历史地位,罗贯中有没有一半功劳?

琅琊左史 1天前 阅读数 15 #历史

没有《三国演义》,诸葛亮仍旧是知识精英阶层追捧的偶像,有了《三国演义》,诸葛亮就成为世俗大众崇拜的偶像。

1

这里论述的诸葛亮历史地位,区分历史上的读书阶层和非读书阶层。

历史上的读书阶层就是所谓的知识精英阶层,他们要么身居庙堂治国理政,要么处江湖之远吟诗作赋。

这些知识精英,自然熟读史书,诸葛亮在《三国志》、《后汉书》、名人札记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们了然于胸。

在读书阶层,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一直很高,受历代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追捧。

但在《三国演义》问世前的一千多年,诸葛亮在非读书阶层中,未必就真的很有名。

知识是有门槛的,非读书阶层连名字都不会写,他们怎么能知道诸葛亮是何许人也?有赖于官方的宣传推广,非读书阶层对诸葛丞相可能有一个朦胧的印象,只知道他是个大忠臣,至于其他,恐怕就一无所知。

历史上的读书阶层总是占极少数,一百个人之中能有一个读书人就算不错了,即使是读书人,也有读的好的读的差的,那些差等生,虽然仗着家里有钱有势,能识得几个大字,但也只是些斗鹰走犬之徒,对诸葛丞相的印象恐怕也没有多深刻。

所以可以大胆的推论,在《三国演义》问世以前,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仅限于官方和知识精英阶层的认可,这帮人只占极少数。

而占人口最多数的是普通大众,好一点的,能知道诸葛亮是谁,差一点的,恐怕连诸葛亮是谁都不知道。

2

《三国演义》就是一座桥梁,一座连通上下知识鸿沟的桥梁。

罗贯中将三国志的故事进行了二次文学创造,把三国这段史实从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

《三国演义》填充了诸葛丞相的血肉,拔高了他的形象,让他从枯燥的历史中挣脱出来,变得栩栩如生。

作为通俗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群体覆盖面更广,更重要的是,基于小说衍生出来的说书、戏剧,更快的覆盖了文盲群体,让非读书阶层不用阅读就能了解诸葛丞相的传奇一生。

斗胆推测下,《三国演义》及衍生品问世后,诸葛亮的形象在普通百姓心中才清晰了起来。

《三国演义》的贡献,是把诸葛亮关羽等人物,从庙堂之上搬到了庙堂之下,从知识精英阶层传递到了普通大众阶层。

《三国演义》对三国这段史实,是一个传播的质变。

当然,诸葛亮本身就有不朽的功绩和崇高的历史地位,这是他能名垂青史的第一前提,但一开始仅限于在知识精英阶层讨论传播。

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这种通俗文学作品以及说书、戏剧等衍生品的传播,诸葛亮在普通民众之间的影响力绝对不大。

举个例子,杨坚和赵匡胤都是开创之君,都结束了乱世,让华夏重新一统,他们的历史贡献要比诸葛亮高很多,但他俩在后世普通百姓心中也就是一个普通开国皇帝,其魅力远远比不上诸葛丞相。

论历史贡献,诸葛亮在杨坚和赵匡胤面前,肯定要渺小很多,但若论历史知名度和历史口碑,诸葛亮则立马高大了许多。

所以《三国演义》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3

就说当下,有谁不是看《三国演义》才了解的诸葛亮,有几个是去看《三国志》和《后汉书》?

大多数人那点文言文能力,还都是高中水平,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更有甚者,很多人连《三国演义》都没读过,了解三国,都是靠电视剧、电影、短视频这些新型的传播媒介。

而电视剧、电影、短视频取材的来源就是《三国演义》,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三国这段历史将和南北朝、五代十国一样,就是一段枯燥无味的历史。

如果诸葛丞相的历史地位仅限于在知识精英阶层讨论,普通大众不能与闻,那这个历史地位有什么意义?垄断知识上瘾?

有的东西,还是应该让普通大众知道。

故而,我认为罗贯中对于诸葛亮的大众化,功不可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琅琊左史

琅琊左史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