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掏空的"劳模影帝"张译宣布暂别影坛

相念念念不忘 2天前 阅读数 73 #推荐

42岁的张译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刚揭晓的第二十二届华表奖上,这位实力派演员凭借《三大队》中程兵一角,第二次捧起最佳男演员奖杯。至此,这位从龙套演员逆袭的影帝,已集齐华表、金鸡、百花三大奖项,堪称中生代演员中的"大满贯"得主。但颁奖典礼上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他略带疲惫的获奖感言:"接下来想给自己放个假。"

这个决定并不令人意外。近三年间,张译保持着年均三部影视作品的超高产量,光是2023年就有《狂飙》《他是谁》《无价之宝》等多部热播剧集。当观众还在惊叹他的劳模精神时,这位"国剧脸谱"的缔造者却悄然显露出倦意——颁奖现场镜头里,他鬓角的白发和眼角的细纹都在无声诉说着创作焦虑。

细数张译的演艺之路,堪称一部现实版"演员的自我修养"。早年《士兵突击》里温润如玉的史今班长,《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亦正亦邪的孟烦了,乃至《追凶者也》里让人又笑又叹的倒霉杀手,每个角色都带着鲜活的生命力。那时他的表演像开盲盒,总能带来意外惊喜。记得《追凶者也》里那场米线烫嘴的戏吗?短短几秒钟,他把底层小人物的狼狈与执着演绎得淋漓尽致,至今仍是B站鬼畜区的经典素材。

但自《红海行动》开启主旋律之路后,张译似乎被定型在"国民英雄"的人设里。《万里归途》《悬崖之上》《金刚川》...当同质化的角色如流水线般产出,即便是影帝级的演技也难以突破观众审美疲劳。就像网友调侃的:"现在看到张译穿制服,都能猜到接下来要说什么台词。"这种困境在《狂飙》中达到顶点——安欣警官的正直形象固然深入人心,但比起剧中个性鲜明的反派角色,这个"完美人设"反而少了些记忆点。

不可否认,张译对每个角色都倾注了心血。拍摄《一秒钟》时,他为塑造西北汉子的沧桑感暴瘦15斤;《金刚川》里坚持不用替身完成高难度动作戏。这种"自虐式"的敬业精神,在流量当道的演艺圈尤为珍贵。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正在消耗创作热情,他最近受访时坦言:"现在进组前需要做很久心理建设,害怕重复自己。"

其实张译的困境折射出国产影视的深层问题。当资本更倾向选择稳妥的"收视保障",当市场追捧公式化的主旋律作品,即便是顶级演员也难逃角色同质化的怪圈。这种现象在张译身上尤为明显——制片方需要他稳定输出的"正能量脸谱",观众却期待看到更多元的人物塑造。这种矛盾在《满江红》中得到部分缓解,他饰演的奸相何立虽然戏份不多,但阴鸷狡诈的演绎让人眼前一亮,证明他完全有能力驾驭复杂反派。

值得玩味的是,张译在戏外的"老干部"做派也引发争议。不参加综艺、拒绝跳舞宣传、极少曝光私生活,这种传统艺人的坚守在流量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但正是这份"不合时宜",让他保持着演员的神秘感。就像他在采访中说的:"观众记住我的角色就好,张译本人没什么可关注的。"

宣布暂别影坛的决定,或许正是这位"戏痴"的破局之道。翻看他的职业轨迹,每次沉寂都带来质的飞跃:《士兵突击》后的三年沉淀催生了孟烦了这样的经典角色,《红海行动》前的积累成就了硬汉杨锐。如今选择按下暂停键,可能是在为下一个转型蓄力。毕竟,这位曾做过编剧、当过导演的全能影帝,完全有能力跳出演员身份,在更广阔的创作领域开疆拓土。

对于观众而言,暂时的离别未尝不是好事。当影视行业陷入"张译依赖症",他的休息反而能给新人更多机会,也倒逼市场思考类型化创作的局限。我们期待归来时的张译,能带着《追凶者也》的松弛感、《满江红》的颠覆性,以及《三大队》的厚重感,重新定义"国民演员"的可能性。毕竟,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从不需要被角色绑架,他们永远在寻找下一个值得全力以赴的挑战。

中场休息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于这位把表演刻进DNA的演员来说,或许正如他微博里写的那句:"停驻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让我们给劳模影帝一些沉淀的时间,相信再见面时,他会带着更惊艳的角色,讲述更动人的故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相念念念不忘

相念念念不忘

从来生死都看淡,专和老天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