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婚宴后的烩菜,你也有过这样的童年记忆吗?
每年的冬天,东北大地总是一片银装素裹,而我最期待的就是亲戚家的婚宴。
在那个物资还不算丰富的年代,婚宴就是整个村子的节日。
婚礼上,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被气氛感染,孩子们也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从小我就对婚礼充满向往,尤其是桌上摆着的那十二道菜,让我的童心眼花缭乱。
东北的婚宴特别讲究“硬菜”,有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还有红烧排骨和大肘子。
这些菜平时可是难得一见的豪华阵容。
宴席的最后一道菜,总是让孩子们恋恋不舍,因为那是甜蜜的拔丝地瓜。
小伙伴们总爱比赛看谁拔的糖丝最长,虽然常常被烫得哇哇叫,但那种甜蜜醇厚的味道至今不忘。
打包剩菜后的新美味发现在那时候,婚宴结束后,打包剩菜可是个习以为常的事。
没有塑料袋,也没有方便的餐盒,大家都是用铁水捎把剩下的菜装起来,一一带回家。
剩菜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消失,反而成了几天后另一种味觉体验的开始。
下雪后的北方天气冷得透骨,带回家的剩菜不怕坏,反而成了保存完好的“宝藏”。
等到过了一周后,吃腻了白菜、萝卜、土豆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开始翻出藏在小棚子里的“好东西”。
这时,凡是能用勺子挖的,通通进锅,热出一锅混合了各种味道的烩菜。
冬天的小棚子:储存童年美味冬天的小棚子像是一个神秘的宝库,装着让我期盼已久的美味。
想要从冻得像石头一样的水捎中取出当天的菜品,需要费一番功夫。
用斧子和凿子敲下来,带着大块油花的肥肉、曾经香飘四溢的肘子皮,或是不知名的肉块,全都进锅热去。
这一切就像是翻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仿佛参与了一场食物的“盲盒”探险。
经过暖炉的加热,菜香四溢,盖碗饭一浇上,就是真正的美食和幸福。
那时候,一大碗油汤拌饭就能吃得满头大汗,肚子里的饱足感是从未有过的。
成长后的味道与童年的怀念长大后我又尝试过类似的烩菜,但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
后来才明白,可能不是菜不好吃了,而是那时的心境已变。
那种简单而快乐的幸福感,是无法用钱买到的。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那些童年的回忆似乎也被封存在遥远的过去。
慢慢的生活条件好了,婚宴上的菜越来越丰富,也很少见到有人像从前那样打包剩菜回家了。
虽然味道和情境都在变化,但当年那种质朴又温暖的日子的确成为了心底的一抹温柔。
和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的简单快乐,不再因为物质富足而被替代或者遗忘。
在孩子们的童趣、长辈的欢颜背后,那种“姥家狗,吃完就走”的悠然自得,也是一代人关于家庭和爱的记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希望我们能静下心来,重温那些过往的情感,珍惜身边的美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每一个饭桌上的时刻,都是一种连接的幸福,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守护这种简单的快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