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时评】刚需“陪诊师”要提高门槛,也要加强管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 和老人就医需求增长,陪诊服 务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 亟须尽快走上规范化、专业化 发展之路。如何构建规范的陪 诊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医”更 具温度与质量,成为大众普遍 关注的议题。(3月 11日《中国 青年报》)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 长,老人就医需求日益旺盛,再 加上现代医疗体系的复杂性, “陪诊师”在协助老人就医过程 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当前陪诊师行业鱼龙混 杂。为确保这一行业能真正满 足社会需求,为民众提供优质 服务,既要提高门槛,也要加强 管理。
提高“陪诊师”门槛,是保 障服务质量的关键。“陪诊师” 实际上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职 业,既需要从业者耐心细致,又 要有一定情商,能够为患者提 供情绪价值;同时,还需具备一 定的医学知识储备。换言之, “陪诊师”并非谁都能胜任,他 们在陪诊期间,就相当于患者 的“临时儿女”。因此,应提高 行业准入门槛,只有具备一定 条件的人,才能从事这项工作。 加强“陪诊师”管理,是行业 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方面,要建 立严格的职业规范。
当前,“陪 诊师”职业尚未被纳入正式的新 职业体系,职业认可度不高,缺 乏统一的培训和技能标准。所 以,必须明确“陪诊师”在服务过 程中的行为准则,并制定相应的 惩罚措施;另一方面,构建完善 的监督机制也至关重要。应设 立投诉渠道,当患者与“陪诊 师”发生纠纷,或患者对服务不 满意时,能够及时反馈,并得到 妥善解决。
针对陪诊师缺乏统一培训 和技能标准、市场上陪诊服务 良莠不齐、标价混乱等问题, 《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 试点方案》给出具体的试点措 施,包括细化陪诊服务内容、发 展专业陪诊队伍、建立服务主 体名录、形成合理收费机制、探 索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保障机 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这 值得各地借鉴。
“陪诊师”作为社会刚需职 业,关乎民众就医福祉。只有 通过提高门槛,筛选出高素质 人才,加强管理,规范行业秩 序,才能让“陪诊师”真正发挥 其价值,为老龄化社会的医疗 保障事业添砖加瓦,助力实现 更高质量的“老有所医”。
前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