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 “一边倒”,体系对决下的悬殊战局,背后势力暗涌
5月7日的那场印巴空战,意义非同一般,注定影响深远。局势一边倒的战况,让全球军迷大为震惊。有人把巴基斯坦的胜利归结于歼 10C 战机的卓越性能,也有人认为是霹雳 15 导弹威力惊人,都没毛病,但没有说到核心。巴基斯坦获胜的真正关键,在于中国赋予的体系作战,让它拥有了对印度空军的降维打击优势,这场空战也因此被载入史册,开创了空战的全新模式。
战斗的导火索是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的导弹袭击,巴基斯坦军方迅速决定报复。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巴基斯坦出动 ZDK03预警机,也就是我们出口型的空警 500 。这款预警机探测距离接近600公里,印方正在进行战斗值班的阵风和苏30战斗机,即便远在印度境内,也被轻易发现。
发现目标后,巴基斯坦空中指挥部果断下令携带导弹的战机起飞。至于出动的是枭龙战机还是歼10CE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这些必须是能携带中国造空对空导弹的中国战机,这是决定空战走向的关键要素。战机在预警机引导下,采用超低空无线电静默的方式快速接近敌方,巧妙避开印方地面预警雷达的探测。
印度的阵风、苏 30 战斗机,虽标称雷达发现距离超百公里,但在面对超低空飞行目标时,受地面杂波干扰,有效探测距离锐减到几十公里。所以,在巴方战机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印方毫无察觉,而巴方空警 500 却对战场态势了如指掌,战场单向透明的局面就此形成。
当巴方战机进入攻击范围,预警机下达指令,战机迅速爬升、发射导弹,随后立刻再次转入超低空飞行,尽可能缩短暴露时间。这一系列动作极具迷惑性,即便印方发现巴方战机短暂爬升,由于未检测到雷达照射等攻击征兆,加之巴方战机很快消失,印度飞行员误以为是雷达误判。
真正的 “致命一击”来自中国制造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巴方导弹能精准打击,依靠的是空警500通过数据链提供的印方飞机位置信息,以及转发的中继制导信号,无需己方战机用雷达锁定目标。而印方的阵风、苏30战斗机,电子对抗系统只有在接收到被对方战斗机雷达锁定的信号后,才会触发警报,启动对抗措施。在这次空战中,印方战机只能接收到几百公里外预警机的常规探测信号,没有战斗机雷达锁定信号,加之威胁范围内没有发现敌机,导致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攻击毫无防备。
当空警 500 运用A射B导的方式,引导中远程空对空导弹进入末制导范围,导弹末端导引头雷达开机锁定目标时,印方战机才收到导弹来袭的告警。但这时导弹距离飞机只有十来公里,以超音速 4 倍的速度飞行,留给印方战机的反应时间只有十来秒,飞机已处于不可逃逸区,被击落成为必然。从攻击开始到命中目标,印度飞行员都没弄清楚敌人究竟在哪里。
这场空战,和传统空战模式大相径庭,没有空中格斗、单机较量,也无关飞行员个人技术比拼,更不是单纯的战机性能对决,而是一场科技实力支撑下的体系碾压。印度并不是没有先进装备,预警机、防空系统、优秀战机一应俱全,但缺乏数据链共享能力,没办法实现体系作战。印度单个武器装备可能不逊色于巴基斯坦,但在体系对抗层面,却低了一个维度。
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和美国具备体系作战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完整的数据链共享能力背后,是强大的先进通讯技术作为支撑。简单来说,能否制造出 5G 通讯所需的全套设备,掌握相关软硬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空战的胜负走向。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是中国体系作战的迷你减配版,即便如此,却足以在这场空战中对印度实施降维打击,中式体系空战的强大威力,由此可见一斑。这场空战也给各国提了个醒,未来的战争不再是单个武器的较量,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比拼,谁能在体系建设上占据优势,谁就能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