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高通高层访小米汽车工厂 雷军接见释放合作信号
3 月 22 日,一组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高通总裁安蒙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等人在汽车工厂的合影引爆科技圈。这场发生在北京亦庄的会面,恰逢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 年会前夕,全球科技巨头们密集的访华行程,勾勒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磁吸效应。
在曝光的参观画面中,李在镕仔细查看 SU7 全铝车架的激光焊接工艺,安蒙则驻足于智能座舱展示区。雷军现场演示的 "人车家全生态" 互联系统,引发两位科技领袖频频点头。这场持续三小时的深度交流,透露出国际供应链巨头对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重新评估 —— 小米汽车用时 7 个半月达成 10 万辆交付,四个月内将交付量翻倍至 20 万辆的加速度,已然突破外界对跨界造车的传统认知。
三星与高通的到访绝非偶然。作为全球存储芯片与 OLED 面板的顶级供应商,三星正寻求在车载显示、动力电池领域的突破。而高通深耕的智能座舱芯片市场,随着小米 SU7 搭载的 8295 芯片实现五屏联动功能,展现出巨大的技术迭代空间。三方在车载半导体、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协同效应,或将重塑新
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版图。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面恰逢小米汽车启动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节点。雷军在年初提出 "三年内进入全球前五" 的目标,与三星遍布全球的供应链网络、高通主导的通信协议标准形成战略互补。据业内人士分析,小米 SU7 Max 车型采用的三星 2K OLED 中控屏,以及基于高通 5G 基带的 V2X 技术,可能只是三方深度合作的冰山一角。
这场科技巨头的握手,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独特优势。当跨国企业高管们穿梭于北京各大科技园区,他们看到的不仅是完备的产业集群和高效的制造体系,更是像小米这样兼具互联网基因与制造业底蕴的跨界整合者。这种 "中国速度" 与 "全球技术" 的融合,正在催生汽车工业百年变革中的新物种。
随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召开,更多国际资本与技术将加速流入智能汽车赛道。小米与三星、高通的这次会面,或许预示着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将迎来新一轮的深度重构。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企业的角色已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创新策源地,而这场发生在汽车工厂里的对话,正是时代转折的最佳注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