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专机起飞前,先给欧盟发去一封贺电,等冯德莱恩上门来谈
中方专机起飞访问俄罗斯之前,先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中欧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这更多是时间上的巧合,毕竟俄罗斯的“胜利日”纪念日,与中欧建交纪念日就只差3天。
可西方那边免不了要胡思乱想一番,试图基于中俄欧三边关系的角度,对中方正常的外事安排进行解读,这注定是徒劳无功。
【中欧建交50周年纪念日,双方领导人互致贺电】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表示,欢迎科斯塔与冯德莱恩来华访问,举行新一轮中欧会晤。
说到中欧会晤,那就不得不提,往年的中欧峰会,双方一直遵循东道主轮换的惯例,这一次中国主办,那么下一次就轮到欧盟。
比如说,上一轮中欧峰会,于2023年在北京召开,由中方主持,那么这一次,按理该轮到欧盟做东道主。
欧盟一开始确实是往这个方向筹备的,也做好了相应的规划,像是邀请中方访欧,趁着建交50周年升级峰会规格。
【2023年,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
不过在中国的坚持下,欧盟选择接受现实,放弃了当东道主的打算。
所以和前年一样,中欧峰会将继续在北京举行。
惯例被打破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在有意掌握中欧关系的主动权,积极引导中欧互动的战略方向。
我们之前就说过,今年的中欧峰会要想出成果,这个东道主还得是让中国来当。
目前峰会时间初步定于七月,恰好是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90天暂缓到期之后。
以上表明,中俄、中欧之间最高层的互动,中方已经有了一个清晰、具体的规划。
【过去一个月,中欧高层展开密集沟通】
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之后,我们就开始筹备中欧峰会的具体日程,等着冯德莱恩和科斯塔上门来谈。
由于今年中欧峰会事关重大,这两人率领的代表团,从阵容到规模,都不会小到哪里去。
中欧领导人就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尽管更多是象征意义,可如果结合目前的国际风向,就不难看出,只要欧盟想抓住中欧关系改善的战略机遇,进而为美欧经贸谈判制造筹码,这种象征意义同样重要。
何况,这也是为了营造双边外交的积极氛围,为后续的高级别互动做铺垫。
顺带一提,中国与欧洲议会已经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双边立法机构将逐渐恢复往来,这同样是中欧互相释放积极信号、推动关系改善的一环。
【欧盟正为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发愁】
此外,这还涉及被无限期冻结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4年前,欧洲议会决定无限期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如今中欧互相解禁,相关讨论似乎能够重新提上日程,
如果在关税战的大背景下,中欧在投资协定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于美国特朗普政府、乃至于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
同时这也说明,在严峻的外部压力下,欧洲议会已经顾不得在意识形态上做文章,或者是大张旗鼓地干涉中国内政。
当然,对于中欧经贸合作来讲,眼下最迫切的问题,已经不是全面投资协定达成与否,而是双方能否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上、维护国际经贸秩序上达成更深刻的共识。
这不仅是中欧共同应对美国对等关税那么简单,欧盟当年的“去风险化”,还有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何尝不是一种保护主义?
几天前,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在意大利举行央行和财长会议,会后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提及,要加强合作,致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发表联合声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不难看出,面对美国的无差别关税,东盟十国和日韩都已经作出了选择,现在轮到欧盟下决心了。
中方在给科斯塔和冯德莱恩的贺电中也说了,中欧要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预计这会是今年中欧峰会的重点议题之一。
我们也知道,欧盟如今面临的环境空前复杂,在地缘政治、安全、经济等重大议题上,都与美国这个传统盟友出现了严重分歧。尽管欧盟已经为特朗普上台后,美欧关系可能的变数做好了准备,到头来还是显得有些力有未逮。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的压力,欧盟需要找到出路,首先想到的就是加强中欧合作。
问题恰恰在于,欧盟领导层对中欧关系的态度显得很功利,过去又是炒作所谓的“去风险化”,鼓吹美欧要在供应链上携手合作,降低“对华依赖”,又是在俄乌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
如果不是美国政府换届,内外政策方针出现大幅调整,连带着美欧跨大西洋关系也跟着不确定起来,欧盟断然不会是现在这番态度。
欧盟那边要想中欧互动重回正轨,就要改变过去的功利心态,重新以战略视角审视自己的对华政策,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引以为戒,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