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清理门户”,加拿大看懂眼色,立即出手
渥太华的国会议事堂内,外交部长乔利签署对华制裁令时,钢笔尖微微颤抖的细节被镜头捕捉。这场针对24家中国企业的制裁行动,意外成为观察美加中三角关系的显微镜——当华盛顿传出要将加拿大逐出"五眼联盟"的风声,特鲁多政府的选择暴露了中等强国的身份焦虑。
特朗普顾问纳瓦罗"清理门户"的提议绝非空穴来风。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文件,加拿大通信安全局(CSE)在信号情报贡献度中仅占联盟总量的7%,却获得26%的情报共享。这种失衡在十年间持续扩大: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数据显示,2023年美方对加情报投入产出比达到1:0.3,而澳英两国则为1:0.8。
加拿大的战略价值正在遭遇质询。随着北极航道通航期延长,格陵兰-冰岛-英国缺口的重要性下降,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的更新计划却被加方拖延三年。更令美方不满的是,加政府在华为5G设备禁令上的反复,以及拒绝配合对TikTok的调查,这些都被视为对联盟凝聚力的伤害。
特鲁多政府此次制裁名单中的山西永鑫机械公司,实为年产5万吨铸铁件的民企,最近三年对俄出口总额不足200万美元。这种缺乏实质证据的指控,恰逢中美重启经贸对话窗口期。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内部备忘录显示,制裁决定从提案到签发仅用72小时,未经过常规跨部门评估。
这种政策突袭暴露出战略短视。中加贸易额在2023年突破1200亿加元,38%的加拿大钾肥、26%的油菜籽依赖中国市场。阿尔伯塔省能源部长致函总理警告,该省对华LNG出口项目可能因此受阻,直接威胁着200亿加元的投资计划。
加拿大的困境折射出中等强国的生存悖论。当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重心,特鲁多政府既想维系跨大西洋纽带,又试图在印太经济框架中分羹。这种摇摆导致政策混乱:一方面加入美国主导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却未响应白宫对乌克兰矿产的索求。
历史教训值得警醒。2018年孟晚舟事件使中加关系陷入冰点,直接导致对华猪肉出口暴跌85%,至今未恢复至事件前水平。现任政府似乎未吸取教训,反而在选举压力下加大对华强硬姿态——最新民调显示,62%的加拿大人支持对华采取更强硬措施,但仅29%了解制裁具体内容。
加拿大学界近期热议的"芬兰化"路径,或许提供了新思路。这个北欧国家在冷战期间巧妙平衡东西方关系,既维持军事中立,又发展特色产业。对加拿大而言,北极开发、清洁能源、粮食安全等领域存在与中国深度合作的空间,这些都可能成为突破战略困局的切口。
渥太华罗里尔大学的模拟推演显示,若加方调整对华策略,到2030年可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中获得240亿加元新增投资。但实现这种转变需要打破"安全依赖"与"经济现实"的认知枷锁——正如前总理克雷蒂安所言:"外交的真谛是让朋友多元化,而非把邻居当全部世界。"
大西洋的寒流正掠过渥太华河,加拿大站在了重新定义国际身份的转折点。当五眼联盟的监视网络出现裂痕,这个枫叶之国能否找到超越依附的外交智慧,将决定其在21世纪全球格局中的真正位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