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发电集团梳理:掌控10万亿度电,30家上市公司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0万亿千瓦时,达到100868.8亿千瓦时,位居全球首位,是第二名美国4.3亿度的2倍还多。
火电仍是主力,贡献发电量63742.6亿千瓦时,占比63.19%,但新能源发电增速非常快,占比也在逐步的提升,2024年的占比18.2%
在装机容量方面,截止2024年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3486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4.6%。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44445万千瓦,增长3.8%;水电装机容量43595万千瓦,增长3.2%;核电装机容量6083万千瓦,增长6.9%;并网风电装机容量52068万千瓦,增长18.0%;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88666万千瓦,增长45.2%。
这10亿度的发电量,离不开“五大六小”发电集团的贡献。目前中国电力市场形成了“五大六小”的发电集团公司。
五大:即五大电力央企集团,分别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六小:即六小豪门,分别为国投电力、三峡集团中广核、华润电力、中节能、中核。
五大电力央企
一、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简介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而成的中央骨干能源企业,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产业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2024年世界500强排名第84位。
截至2023年底,集团员工总数31万人,资产总额2.1万亿元。
据国家能源集团数据,2024年,集团煤炭产量6.2亿吨,煤炭销量8.5亿吨,发电量1.26万亿千瓦时,供热量5.7亿吉焦,铁路货运量5.7亿吨,两港装船量2.6亿吨,船舶运输量2.77亿吨,化工品产量2802万吨,完成投资2656亿元。
总装机容量已达3.2亿千瓦。2024年新能源装机达到1.22亿千瓦,水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0%。
公司所属二级管理单位82家,拥有中国神华、龙源电力2家A+H股上市公司,国电电力、长源电力、龙源技术、英力特A股上市公司,1000余家生产单位,12家科研院所,20家科技企业,产业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旗下上市子公司
1)中国神华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8日,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A+H股上市公司,H股和A股股票分别于2005年6月15日、2007年10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上海证交所上市。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规模6581亿元,综合市值8221亿元,职工总数8.3万人。
公司主要经营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化工六大板块业务。
煤炭产业:煤炭核定产能3.5亿吨/年,建成千万吨级矿井群和国内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各项生产、技术、质量、能耗、环保等指标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发电产业:在运总装机容量4626.4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4318.4万千瓦、燃气发电219.4万千瓦、水电12.5万千瓦、新能源76.1万千瓦。
煤化工产业: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是世界首套煤基甲醇制烯烃工业化示范工程,生产能力约60万吨/年,主要产品为聚乙烯、聚丙烯及少量副产品。
铁路产业:总营业里程2408公里,年运能5.3亿吨,可支配机车800余台,自备铁路货车5万余辆,是中国第二大铁路运营商。
港口产业:拥有黄骅港务、天津港务和珠海港务3家专业公司,设计吞吐能力2.7亿吨/年。
航运产业:拥有货船40艘,载重规模224万载重吨、年运能5400万吨。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83.75亿元,同比增长-1.37%,连续2年微幅的下滑;归属本公司股东净利润586.71亿元,同比增长-1.71%。上市以来累计分红3451亿元。2022年至2024年的股息率分别为9.23%,7.21%,5.20%
2)国电电力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31日成立,1997年3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是国家能源集团控股的核心电力上市公司和常规能源发电业务的整合平台,产业涉及火电、水电、风电、光电、煤炭、化工等领域,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为全国第二大电力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总额4578.99亿元,控股装机容量10557.97万千瓦,公司总股本178.36亿股。2023年7月,公司上榜《财富》中国500强第70位,较上年提升11位。
根据年报显示,2024年国电电力实现营业收入1791.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98.3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5.29%。
2024年,公司全年完成发电量4594.5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4366.82亿千瓦时,较上年可比口径分别增长2.00%和2.08%,供热量完成2.04亿吉焦,同比增长6.75%。截至2024年末,公司控股装机容量11170万千瓦,较2023年增加612.03万千瓦。其中火电新增装机183.50万千瓦,新能源新增装机428.53万千瓦。
3)龙源技术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火力发电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咨询服务等业务。公司于2010年8月在深圳证劵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2024年营业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13.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528.75万元,同比减少53.77%。
4)龙源电力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009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国新能源第一股”,通过借壳平庄能源2022年1月24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国内最早开发风电的专业化公司。
龙源电力已成为一家以新能源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发电集团,拥有风电、光伏、生物质、潮汐、地热和火电等电源项目,构建了业内领先的新能源工程咨询设计、前期开发、发展研究、行业公共服务、碳资产开发管理、职业培训、网络安全等十大技术服务体系,业务分布于国内32个省区市以及加拿大、南非、乌克兰等国家,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2024年公司全年取得营业收入人民币370.70亿元,同比增长-2.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63.45亿元,同比增长0.66%。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装机容量达到41143.2兆瓦,全部为可再生能源,其中风电控股装机容量30408.77兆瓦,光伏控股装机容量10698.33兆瓦,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装机容量36.10兆瓦。2024年,公司新增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7480.66兆瓦,其中风电2654.38兆瓦,光伏4826.28兆瓦。
5)英力特
英力特成立于1996年11月12日,并于1996年11月2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要业务为发电、生产经营氯碱类产品、氰胺类产品。
根据公司的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8.46亿元,同比增长13.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24.74%,亏损收窄。
6)长源电力
公司于1995年4月设立,注册地在湖北武汉。2000年3月,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火电、水电和新能源发电。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和售电业务。
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总股本27.49亿股,资产总额376亿元,可控在运总装机容量1049.47万千瓦,其中火电831万千瓦,水电58.55万千瓦,风电26.4万千瓦,光伏131.36万千瓦,生物质2.16万千瓦。
根据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3.91亿元,同比增长20.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5亿元,同比增长104.90%
二、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简介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电(CHD),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注册资本370亿元人民币,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组建的五家国有独资发电企业集团之一,属于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中央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发电、煤炭、科工、金融四大产业板块,资产及业务主要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俄罗斯、印尼、柬埔寨、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下属直属单位50家,基层企业409家(管理口径),控股6家上市公司,现有职工9.8万人,资产总额1.19万亿元。截至2024年底,电力、热力板块发电总装机达到2.4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境内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6.2%。 全年累计完成发电量7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
中国华电连续12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连续13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连续5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连续3年位列“中国能源企业低碳发展贡献力50强榜单”第一。
(二)旗下上市子公司
1)华电国际
公司于1994年6月28日成立,2005年2月3日上市。其主要业务为建设、经营电厂,包括大型高效的燃煤燃气发电机组及多项可再生能源项目。截止2024年年末,公司已投入运行的控股发电企业共计46家,控股装机容量为59818.62兆瓦,本公司燃煤发电装机约占本公司控股装机容量的78.15%,燃气发电、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约占21.85%。
2024年,华电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129.94亿元,同比下降3.57%;归母净利润57.03亿元,同比增长26.11%。
2.华电能源
公司于1993年2月28日成立,是黑龙江省政府和原电力工业部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公司A、B两种股票分别于1996年7月1日和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有电力资产上市的第一股。华电能源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最早的国有大型电力上市公司。全资、控股拥有8家发电供热企业、2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公司装机容量745.07万千瓦,总供热面积1.42亿平方米,是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四个中心城市的主要热源单位。
根据公司业绩预告,2024年2024年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约1.24亿元。
3)国电南自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电南自,1999年11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家电力系统首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电力高科技第一股,现为中国华电集团直属单位。
产业涵盖电网自动化、电厂及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自动化、信息与安全技术、电力电子等五大核心板块,同时以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为支撑,主要在电力、工业、新能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配套自动化、信息化产品、集成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58.9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7.11%;实现利润总额4.8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4.51%;实现净利润4.38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2.74%。
4)黔源电力
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贵州省唯一的电力上市企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12日,2005年3月3日作为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公司成立以来,致力于贵州境内“两江一河”(北盘江、芙蓉江、三岔河)流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共建成投产9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233.5MW。
截止2024年末,公司投产总装机容量410.56万千瓦,其中: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23.35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为87.21万千瓦。公司发电量为70.51亿千瓦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0%;其中水电发电量为63.3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5%;光伏发电量为7.2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2.29%。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降17.6%。
5)华电辽能(金山股份)
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4日,与2001年3月28日上市,火力发电,供暖、供热,水力发电,风力发电,风力发电设备安装及技术服务,购售电业务、增量配电业务投资和运营,新能源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电力设备上门维修等。
2024年营业收入约44.54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72万元,同比增长-96%%。
6)华电科工
华电重工是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及资本运作平台、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科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2008年12月,2014年12月11日在上海证劵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业务涵盖国内外电力、煤炭、石化、矿山、冶金、港口、水利、建材、城建等领域。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5.41亿,同比增长31.1%;实现归母净利润1.15亿,同比增长18.11%。
三、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一)简介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注册资本金370亿元,主要业务覆盖电力、煤炭煤化工、金融、环保、商贸物流和新兴产业。
所属二级单位包括45家分、子公司和3家直属机构。其中,5家上市公司分别是A股上市公司大唐发电、桂冠电力、华银电力和港股上市的大唐新能源、大唐环境。
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近50%,截至2024年底,大唐集团的新能源装机规模为16.79GW,其中光伏装机容量为6.04GW,风电装机容量为10.06GW。公司连续15次入选世界500强。
中国大唐建成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我国首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内蒙古赤峰塞罕坝风电场、世界首台六缸六排汽百万千瓦机组——大唐东营发电公司。
(二)旗下上市子公司
1)大唐发电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是大唐集团的旗舰企业。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第一家同时在香港、伦敦、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企业。
经营产业以火电、水电、风电、光伏为主的发电业务,公司正逐步发展成为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的大型综合能源上市公司。
截止2024年末,公司总装机容量约79111.227兆瓦,公司大力推进低碳清洁能源转型,新增装机容量6700.263兆瓦,其中火电煤机新增2400兆瓦、风电新增2594.2兆瓦、光伏新增1704.823兆瓦。公司天然气、水电、风电、太阳能等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0.37%,较去年末提升2.62个百分点。
20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34.74亿元,同比增长0.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06亿元,同比增长229.70%。
2)华银电力
公司原名湖南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3月22日正式成立,1996年9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6年7月10日,更名为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华银电力非公开发行股份收购大唐耒阳发电厂全部经营性资产、大唐湘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大唐华银张家界水电有限公司35%股权。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6.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减少6653%。
3)桂冠电力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9月4日成立,2000年3月23日上市。公司主要投资建设、经营以电力生产、销售为主业的电力能源项目,业务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售电业务等;公司发电业务是当前的核心业。
2024年,公司完成发电量364.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77%。其中:水电305.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94%;火电26.5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7.02%;风电20.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9%;光伏11.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17%。公司的清洁能源发电比例进一步上升。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5.98亿元,同比增长18.63%;归母净利润22.83亿元,同比增长86.26%;扣非净利润24.28亿元,同比增长102.12%;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45亿元,同比下降8.70%;归母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26.37%;扣非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28.64%。
4)大唐新能源
前身为2004年9月23日成立的大唐赤峰塞罕坝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开发的电力企业之一。公司于2010年12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主要从事风电等新能源的开发、投资、建设与管理;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新能源相关设备的研制、销售、检测与维修;电力生产;境内外电力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检修与维护;新能源设备与技术的进出口服务;对外投资;与新能源业务相关的咨询服务等。
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125.76亿元,同比下降1.77%;实现归母净利润23.78亿元(含永续债利息),同比下降13.63%。
5)大唐环境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中国燃煤发电站提供环保节能整体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2004年5月10日成立,2016年11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环保设施投资与运营管理、脱硝催化剂制造处置再生及检测、环保项目开发与设计施工、环保业务咨询、水处理工程及运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及相关储能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与管理、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海外业务等。是中国最大脱硝催化剂生产商。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57.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0.9%;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5.1%
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简介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成立于2015年7月,由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重组组建,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
截至2025年3月底,国家电投集团资产规模1.9万亿元,员工13万人,所属二级单位68家。总装机2.65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2.71%;2024全年发电量超7200亿千瓦时。
2024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列256位,业务范围覆盖47个国家和地区。国家电投现有员工总数13万人,拥有68家二级单位,其中5家A股上市公司、1家香港红筹股公司和2家新三板挂牌交易公司。
(二)旗下上市子公司
1)吉电股份
公司1997年11月20日成立,2002年9月26日上市。主要业务涉及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充换电及火电、供热、生物质能、电站服务等领域。公司以清洁能源为主线,打造了东北、西北、华东、江西、华北5个区域新能源基地。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31.77亿元,同比增长3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亿元,同比减少5.79%。
2)电投产融
国家电投集团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前身为国家电投集团东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9年12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注入信托、保险经纪、期货等持牌金融资产,实行“能源+金融”双主业运营。2022年证券名称由“东方能源”改为“电投产融”。
能源板块,主营业务包括清洁能源发电及热电联产业务,主要产品为电力及热力。
金融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拥有百瑞信托、保险经纪、先融期货等子公司,参股国家电投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正在实施资产重组,拟通过剥离金融资产、注入核电核心资产,转型为专业化核电平台。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46.6亿元,同比下降8.8%;归母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下降17.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32亿元,同比下降33.8%3。
3)远达环保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30日成立,2000年11月1日上市,是国家电投集团唯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平台。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2025年4月16日晚间,远达环保披露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公告显示,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中国电力、湘投国际合计持有的五凌电力100%股权以及广西公司持有的长洲水电64.93%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交易价格(不含募集配套资金金额)为277.36亿元。推动远达环保成为国家电投集团境内水电资产整合平台。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22亿元,同比增长11.07%;归母净利润3596.24万元,同比下降33.42%;扣非净利润1826.58万元,同比增长629.92%;
4)电投能源
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18日成立,2007年4月18日上市。
电投能源成立时主营业务为煤炭生产与销售,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通过资本运作、转型发展等多种方式,目前已形成了以煤为核心,煤电铝一体化和清洁能源为重点的清洁综合能源企业。截至2024年末,公司煤炭产能4800万吨/年,火电装机300万千瓦(含自备电厂),电解铝产能(含在建)121万吨/年,新能源装机457万千瓦,资产规模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壮大。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8.59亿元,同比增长11.23%;归母净利润53.42亿元,同比增长17.15%;扣非净利润50.98亿元,同比增长17.52%。
5)上海电力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电力”,股票代码:600021.SH)是一家集清洁能源、新能源、智慧能源科技研发与应用、现代能源供应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能源企业。
公司起源于1882年,是中国电力诞生的见证者,公司改制成立于1998年6月4日,2003年10月29日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交易。
截至2024年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2465.31万千瓦,同比增长9.8%,清洁能源占比60.05%,同比上升3.93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核准(备案)788.9万千瓦,期末在建项目814.3万千瓦,新增产能222.55万千瓦。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7.34亿元,同比增长0.78%;归母净利润20.46亿元,同比增长28.46%;扣非净利润18.95亿元,同比增长26.57%;
6)中国电力
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为2004年3月24日成立,并于2004年10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综合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常规能源业务的核心子公司。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542.13亿元,同比增长22.48%;归母净利润33.64亿元,同比增长26.47%。2024年总发电量和总售电量分别为1.33亿兆瓦时和1.28亿兆瓦时,增长率为23.69%和23.94%。
五、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简介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能)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创立于1985年。
公司注册资本349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包括电源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金融、煤炭、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相关产业及产品的开发、投资、建设、生产、销售,实业投资经营及管理。
截止2024年底,公司拥有57家二级单位、480余家三级企业,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华能国际、内蒙华电、新能泰山、华能水电、长城证券),职工12.3万人;总装机规模突破2.4亿千瓦,境内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6.2%;全能发电量4798.64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09%
(二)上市子公司
1)华能国际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4年6月30日成立,2001年12月6日上市。主要经营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电厂及开发、投资、经营与电厂有关的以出口为主的其他相关企业;热力生产及销售;电力生产及销售。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发电公司。截止2024年底,有可控发电装机容量145,125兆瓦,其中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为35.82%。公司境内电厂广泛分布在中国二十六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公司在新加坡全资拥有一家营运电力公司,在巴基斯坦投资一家营运电力公司。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55.51亿元,同比下降3.48%;归母净利润101.85亿元,同比增长21.86%2
2)内蒙华电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上市企业。于1994年5月20日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是全国电力系统首批上市公司。
主要经营火力发电、供应,蒸汽、热水的生产、供应、销售、维护和管理;风力发电以及其他新能源发电和供应;对煤炭、铁路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等业务。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2.94亿元,同比下降1.03%;归母净利润23.25亿元,同比增长15.98%;扣非净利润22.52亿元,同比增长16.05%。
3)新能泰山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公于1994年3月28日成立,1997年5月9日上市。
主要经营业务有售电、电力、热力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电线电缆、电子产品、电器机械及器材、橡皮及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输变电设备销售等。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6亿元,同比下降20.4%,归母净利润亏损1.32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4)华能水电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华能集团控股和管理的大型流域水电企业,初建于1999年6月,作为华能集团水电业务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于2017年12月15日上市。
主要经营国内外电力等能源资源的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电力等能源工程的投资、咨询、检修、维护及管理服务。
截至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装机容量超3100万千瓦,年发电量连续6年突破千亿千瓦时,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公司完成发电量1,120.1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62%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8.82亿元,同比增长6.05%;归母净利润82.97亿元,同比增长8.63%;扣非净利润83.04亿元,同比增长16.63%;
5)长城证券
1995年11月,长城证券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原深圳长城证券部和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所属证券机构合并基础上组建设立。长城证券正式成立于1996年5月,公司注册地为广东省深圳市。2015年4月,长城证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24年,长城证券拥有员工3000余人,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设有十余家分公司,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一百余家营业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长城证券已经成长为一家资质齐全、业务覆盖全国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形成了多功能协调发展的金融业务体系。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0.20亿元,同比增长0.7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80亿元,同比增长9.82%;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2.77亿元,同比增长41.02%,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增长71.56%。
综上述,五大发电集团总装机量都超过2亿千万,出去国家能源集团外,清洁能源的占比都超过50%。
五大发电合计掌控30家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
国家能源集团:A股:中国神华、龙源电力、国电电力、长源电力、龙源技术、英力特;H股:中国神华、龙源电力
中国华电集团:A股:华电国际、华电能源、国电南自、黔源电力、华电辽能、华电科工
中国大唐集团:A股:大唐发电、桂冠电力、华银电力;H股:大唐新能源、大唐环境
国家电投集团:A股:吉电股份、电投产融、远达环保、电投能源、上海电力;港股:中国电力
中国华能集团:A股:华能国际、内蒙华电、新能泰山、华能水电、长城证券
以上观点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