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江青发现韩先楚信件,向毛主席告状,毛主席:写个检讨就行了
【前言】
毛主席对韩先楚那可是相当了解,他不仅在战场上是个高手,人品也是顶呱呱的好。所以,当叶飞要卸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位子时,毛主席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了即将从南京军事学院完成学业的韩先楚,打算让他来接替福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韩先楚在福州军区当司令员那会儿,对党和国家那叫一个忠心耿耿。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下的命令,他从来都是百分之百照着做,一点不含糊,这让毛主席特别满意。所以,每次一见到韩先楚,毛主席脸上就乐开了花,还老爱跟他逗乐子呢……
【韩先楚:我们那里夏天也很热】
1970年8月份,九届二中全会在江西的庐山举行了。那时候,南京军区的头儿许世友,让秘书李文卿帮他起草了一封信。信弄好以后,许世友二话不说,立马就在上面把自己的大名给签上了。
瞧见许世友在那签字,福州军区的司令韩先楚心里直犯嘀咕。许世友见状,干脆把签好字的信直接递给了韩先楚。
读完许世友的信,韩先楚也挺感兴趣,他告诉许世友,先别急着交信,等等他。这时候,济南军区的头儿杨得志也听说了这事儿,于是他也写了一封意思差不多的信。最后,他们三个人一块儿把信给交了。
信件按照流程很快就送到了林彪的办公室。叶群是林彪的办公室主任,他一瞧那三封信,心里就觉得不对劲,感觉这些信对林彪没啥好处。于是,叶群没跟任何人商量,自己就把那三封信给扣下了。
1971年林彪出事后,有关部门在搜查过程中,翻出了韩先楚、许世友和杨得志他们三个人的书信。
知道那三封信的事儿后,江青赶紧跟毛主席说了,说这信是韩先楚他们三人写给林彪的,意思是表示忠心,江青觉得得狠狠惩罚他们三人。
读了韩先楚他们三人的信,毛主席觉得,信上开头的称呼是“毛主席、林副主席”,这不能就算是他们单独写给林彪的私信。再说了,当时那种情况下,这样称呼很正常,也没啥不对的地方,毕竟那时候林彪是党中央的副主席嘛。
另外,说到许世友、韩先楚和杨得志,他们都是毛主席非常信任的大将,忠心耿耿,这方面没得说。
不过,既然有人提出了投诉,那就不能置之不理。这么一想,毛主席就决定,让韩先楚、许世友和杨得志三个人,各自写一份反省报告,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接着,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周恩来总理给总政治部的李德生打了个电话,跟他说:“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别再追究了。”
1973年5月份,我见到韩先楚时,毛主席跟我聊了起来:“其实,走的路对了,人心自然就贴近了。看得出,你们心里还是有我的。以前的事儿就别再提了,咱们就从那首《国际歌》开始,翻篇儿吧。”
这一年,毛主席已经八十岁了。他瞅瞅自己的身子骨,心里琢磨着国家的未来得稳稳当当的。于是,他急着想把身后事安排好,给以后掌舵的领导人铺好路。
考虑到解放军的现实状况,叶剑英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在部队里做了一些调整,但他还是觉得不太踏实。所以,叶剑英觉得军队的领头人,特别是那些大单位的头头们,就像是军队的“指挥部”,这指挥权啊,必须得让信得过的人来拿。
没过多久,叶剑英就跟毛主席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建议把全国八大军区的司令员换个位置,相互调换一下,这样大家就不会因为在一个地方待太久而产生不好的念头。毛主席听了叶剑英的建议,觉得挺有道理,就同意了。
12月12号那天,在既是书房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毛主席召集大家开了中央政治局的一个会议。
在会议上,毛主席直接讲道:“政治局现在不谈政治,军委也不聊军事,这以后得改改。要是你们不改,那我就继续开会,就在这地方开。我也没啥别的招儿,就是开个政治局会议,跟大伙儿说道说道,当面把问题摆出来。”
这个话题挺沉重的,所以毛主席先缓和了下气氛,接着他说道:“我有个建议,咱们聊聊军事吧。不如让全国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换个位置,互相交流交流。”
随后,毛主席对叶剑英说:“你肯定是支持的。我也支持你,帮你把话说出来。我之前跟总理、王洪文两位聊过了,他们也都觉得你的想法不错。”
其实,王洪文赞同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提议,主要是因为南京军区的许世友司令员老是跟他唱反调。把许世友调走,就等于少了个阻碍。同理,北京军区的李德生司令员也是这样的情况。
政治局委员们全都点头赞成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方案后,毛主席提议,让在座的各位政治局委员一起来唱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
唱完歌,毛主席接着说道:“老在一个地方待着可不行,时间一长,人就容易懈怠。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不太容易接受新东西。换个新地方,革命工作照样能干。要想革命,在哪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商量之后,中央政治局定下了在12月20号开个会,让八大军区的司令员们换个位置。
12月15号,中央军委下了个通知,说主席有指示,要开个军委大会,到时候各军区的司令和政委都得来参加。
接到消息后,福州军区的头儿韩先楚和政治委员李志民赶紧行动起来,搭上了从北京飞来的专机,直奔北京去开会。到了北京,他们俩被安排住在京西宾馆休息。
12月18号那天,中央军委的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边的厅里举行了。会上,叶剑英把毛主席在12号到15号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的关于大军区司令员要换岗的事情,跟大家讲了讲。
随后,叶剑英讲道:“从12号到15号,政治局每次开会都会先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的第一条。毛主席说,得一切行动都听指挥,大家步调一致,这样才能赢得胜利。”
之后,中央政治局的人一块儿商量了毛主席的指示,大家都觉得这是个特别关键的决定,对咱们军队的整顿和全国的工作都超级重要,全都打心底里赞成毛主席说的那些话。
12月20号,中央隆重举行了八大军区司令大换岗的会议。
会议上,毛主席跟所有参加的高级别将领都见了个面。见完面以后,大家就开始分组聊起了中央让八大军区司令员换岗这事儿,结果所有人都举双手赞成。
12月21号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自己的书房里头,会见了来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将军们。见面时,毛主席跟每位到场的各大军区司令员、政委都握了手,还跟他们聊了聊天。他说道:“到了新地方,肯定会碰到不少难题,对党政军民学、还有东南西北中这些方面都不熟悉,不过别着急,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走到韩先楚跟前,毛主席瞅着这位心爱的将领,开口打趣道:“有人跟我说我的牙得补补,你觉得呢,能不能补?”
韩先楚听到毛主席的问话,虽然心里直犯嘀咕,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老实回答道:“还是修补好,这样对您的身体好,能长寿。”毛主席听后笑道:“那要怎么补呢?你给我说说,要是不补,等一万年后牙科技术可能进步了,可我这会儿就得受罪了。”
韩先楚还没来得及开口,毛主席就接着说了:“等我到了80岁,你们可得来中南海看我。就像三国时候,刘备卖过草鞋,张飞是杀猪的能手,赵子龙也卖过年糕。到时候我啊,就打算去福建卖年糕,这主意不错吧?南京、武汉、长沙这些地方,热得让人受不了。”
看到毛主席那么风趣,韩先楚乐呵呵地说:“主席啊,咱那地方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就还好点。”
毛主席问许世友:“你瞧过《红楼梦》那本书没?”许世友认认真真地回答:“已经瞧过了。”
毛主席明白许世友说的是真心话,但感觉他看得还不够透彻,于是说道:“你得看上5遍,才有权利发表意见。咱们中国古代的小说,写得那叫一个精彩,创造出了好多绝妙的文学语言。你呀,也得沾点文化的边儿,文武双全嘛!别让文官只会文不会武,武官只会武不懂文。得让文官也懂点武艺,武官也读点诗书。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应该读点文学作品。汉朝有个《陆贾传》,挺值得一读的,你们有空也看看。”
12月22号,会议还在进行中。这次,毛主席心想着给王洪文一个露脸的机会,让他能在众多将领面前建立点威严,就让当上了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来负责“喊名字”。王洪文毫不客气地抄起名单,扯着嗓子就喊:“许世友!”
没人回应王洪文,他便转头看向了会场里面。结果发现许世友正板着脸,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完全没把他当回事。王洪文只好又提高嗓门喊了一遍:“许世友!”
听到自己被点到名,许世友用力一放茶杯,在茶几上砸出“砰”的一声响。这时候,韩先楚、杨得志、皮定钧这些将军们,都齐刷刷地看着王洪文,一个个闷声不响。
碰到这种难题,王洪文没得选择,只能扭头向毛主席求救。毛主席心里头虽然不痛快,但一想到王洪文干的那些坏事,脸立马就拉长了,愣是一句话没说。
会场里气氛变得很僵,这时候周恩来总理接过了花名册,他都没瞧一眼,直接就开始叫名字了。
在周总理面前,许世友、韩先楚这些将军们都站得笔直,一脸严肃。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被点到,他们齐声大喊:“有!”点完名,周总理开口道:“好了,接下来请主席来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
这时候,毛主席开口了,他说得挺直接:“大军区的人来了,咱们就不拐弯抹角了。说说司令对调的事儿。陈锡联和李德生换个位置,陈锡联去北京,李德生去沈阳。杨得志和曾思玉也换一下,杨得志去武汉,曾思玉去济南。还有许世友和丁盛,他们也对调,许世友去广州,丁盛去南京。最后,韩先楚和皮定均也得换,韩先楚去兰州,皮定均去福州。”
毛主席下令让八大军区的司令员互换岗位后,接到命令的那些司令员们一点都没拖延。他们火速把手头的工作交接清楚,然后就奔着自己的新军区去了。
韩先楚在福州军区辛勤耕耘了16载后,转身迈向了新的征程,去了兰州军区担任职务。他时刻准备着,为保卫国家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韩先楚是新中国里响当当的一位战将,他这辈子,打仗就是他的使命。为了咱国家和老百姓,上战场拼杀,就是他觉得活得有价值的事儿。
【毛主席:就是要把解放海南岛的人放在福州军区掌舵】
1913年2月份,韩先楚在湖北的黄安县,也就是现在的红安县,出生在一个挺穷的农民家里。他小时候放过牛,学过编竹篮的手艺,还在武汉打过一段时间的零工。等到黄麻起义那会儿,韩先楚就参加了当地的农民组织。
1930年秋天10月份,韩先楚加入了孝感当地的游击队,并且也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打那以后,韩先楚就明确了自己要走的革命道路。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韩先楚不断磨炼,一点点进步。到了1934年,在独树镇的那场大战里,韩先楚一下子打出了名气。
毛主席一直在暗地里留意着韩先楚,找了个好时机让他大展身手,让他做了东征路上中路军的二把手,就是副司令。后来,韩先楚带着队伍,在双池镇那块儿,自个儿做主打了一仗,还打赢了,干掉了敌人一个营和一百多号民团的人。因为这,他就升官了,先做了红78师的副师长,后来又当上了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韩先楚就被派到了八路军115师的344旅688团,当上了副团长。在和日本鬼子战斗的那些日子里,韩先楚带着队伍在威县、广宗、平乡、巨鹿、南宫、临清这些地方,打下了冀南的抗日地盘。后来,他还升为了新3旅的旅长,成了八路军里特别有名的一位勇士。
1945年,日本鬼子认输投降了。韩先楚在延安的军政和军事学院学完后,就接到命令,带着抗日军政大学的一大队学生去东北,帮忙建立东北的革命基地。
在东北那旮旯,韩先楚的打仗本事可算是露了大脸,不光仗仗打赢,还让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旋风司令”,就连他手下的队伍,也跟着沾光,被叫做“旋风部队”。
那会儿,杜聿明因为带领的部队吃了大败仗,被上头从东北给撤了下来,不再当那个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了。走的时候,他无奈地摇头,嘴里念叨着:“韩先楚的那支‘旋风部队’,可真是让人头疼得厉害啊!”
韩先楚打仗总能赢,这让毛主席特别高兴,打算交给他更重的担子。
1949年的时候,韩先楚被提拔做了第12兵团的二把手,就是副司令员。到了12月8号,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给林彪发了电报,说打算用43军和40军去打琼崖。
没多久,广西的战斗打完了,第四野战军下面的第十二兵团的四十军,还有第十五兵团的四十三军,接到命令后,就朝着广东的雷州半岛出发了。他们到了那边,就隔着琼州海峡,跟海南岛遥遥相对。
同时,中央军委下令,海南岛战役得在1950年2月份之前动起来。那会儿,林彪给邓华发了电报,说:“第15兵团要带着40军和43军去渡海打仗……打算趁着北风的时候攻打琼崖。”
动手干的时候,叶剑英在海南岛最前线特别小心。他觉得,金门那次没打好,得吸取教训,海南岛这场仗,说啥也不能再重蹈金门的覆辙了。
那时候,叶剑英向中央军委提议,说咱们打海南岛的战斗,不如晚点儿开始。中央军委琢磨了一番,觉得叶剑英说得在理,于是就决定把海南岛战役的时间往后挪挪。得知这事儿后,毛主席讲道:“这事儿急不得,时间可能得拉长点儿,别急着定死期限,咱们的目标是力争在1950年内搞定它。”
尽管叶剑英提议晚点儿再登岛,但战前的各项准备还是马不停蹄地推进着。那时候,第12兵团的副司令,同时也是40军的军长韩先楚,站在海边,满心期待地眺望远方。他心里明白,这场仗很可能就是决定胜负的最后一搏了。所以,作为军里出了名的勇猛战将,韩先楚特别看重这次机会。
跟43军比起来,韩先楚指挥的第40军那准备得可带劲了。他们不光弄来了木帆船,韩先楚还亲自跑去跟渔民聊天,诚恳地问人家怎么上岛最快最好。
聊天时,渔民们跟韩先楚说:“从正月开始到清明节那段时间,琼州海峡刮的都是北风或者东北风,这时候渡海最合适,帆船能借着风势和海浪,一晚上就能到对岸。但是过了谷雨那天,也就是4月20号以后,风就转成南风了,要是往南渡海就得逆风而行了……”
听完渔民们的讲述,韩先楚开始琢磨起来。接着,他又从渔民那儿听说,不少人开着船横渡琼州海峡,到过海南岛的临高角,还讲那儿有大片好沙滩,帆船能轻松靠岸。渔民们的这番话,让韩先楚对登陆海南岛更有底气了。
之后,韩先楚费了好大劲,让第40军四处想办法凑齐了1000多只木船,还拉来了1400多名船夫。大家伙儿都忙活着,就为了4月份能上岛,一切准备就绪。
1950年3月份,韩先楚带着第40军的一小队人马,悄悄尝试了两次过河,都顺利完成了任务。之后,韩先楚就琢磨了下之前的成功方法,然后定下了海南岛登陆的大致日子,就选在4月15、16、17号这三天里头的某一天。
不过,韩先楚的看法没被他的直接上司邓华接受,他们俩还因此产生了很大的不同意见。
碰到这种局面,韩先楚还是硬气地表示,第40军得自个儿上,他还说要直接找四野的林、罗两位领导反映情况。
邓华被韩先楚的话给激怒了,他冲着韩先楚吼道:“你老实说,到底是不是我指挥你的?”韩先楚也不甘示弱,大声回应:“我只听对的指挥!”结果,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然后就都气呼呼地离开了办公室。
3月31号那天,韩先楚给兵团、第四野战军还有中央军委拍了个电报,说:“要是43军那边还没准备好,那我就带着40军的主力,直接坐船过海去打仗。”
等的时间可真不短。那时候,韩先楚老往海边跑,眼巴巴地望着海南岛的方向。同时呢,他还带着第40军练起了渡海打仗,并且不停地给兵团和四野的领导发电报,说趁着谷雨前风大,赶紧渡海作战。
听到韩先楚的想法后,毛主席觉得挺有道理,当下就拍板决定,要赶紧动手解放海南岛。
4月16号,有了毛主席的点头,韩先楚接到了邓华让他渡海打仗的命令。他带着第40军,猛冲猛打,突破了薛岳设下的“伯陵防线”。接着,他们跟其他部队一起,顺顺利利地把海南岛给解放了。
当海南岛获得解放的消息传来,毛主席心里乐开了花。他特地提到了韩先楚在解放海南岛中的大功,动情地说道:“要是再拖俩月,海南岛可就要成第二个台湾咯。”
六月时,朝鲜那边打起来了。到了十月,韩先楚自告奋勇,要求参加那场大家都的抗美援朝战斗,他还当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副头头,就是副司令员。
在第二场大战里,韩先楚接到任务,要去给在第一战吃了亏的第38军加油打气,还协助梁兴初赢得了“万岁军”这个响亮的名号。
在第三次大战里头,韩先楚带着三个军的战士们,猛地冲破了“三八”线,一路打到了汉城。他这一举动,对整个战局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就这样,他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任务,不光是在战场上,也在政治上证明了咱们要打过三八线的决心。
1953年年初时候,韩先楚因为身体不舒服,就回国看病了。没过多久,他就被安排做了中南军区的参谋长。接着,韩先楚又接到任务,去南京军事学院继续学习。到了1955年,韩先楚还得到了上将军衔的荣誉。
1957年的时候,因为工作上的变动,叶飞不再担任福州军区的司令员了,但他还是军区的政委。到了9月份,经过毛主席点头同意,韩先楚就接过了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担子。
见到韩先楚时,毛主席直接讲道:“咱们得找个解放海南岛的英雄去福州军区领头,给台湾那边瞧瞧,当年打下海南岛的那位猛将,如今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呢。”
之后,按照毛主席的部署,韩先楚也参与领导了“金门炮战”。毛主席觉得,光是在道义上声援中东人民摆脱英、美两国的控制还不够,得拿出实际行动来帮忙。这次“金门炮战”,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拖住美国。
1973年底,也就是12月份的时候,韩先楚将军因为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大调整,被毛主席安排去了兰州军区,当上了司令员。韩先楚二话不说,全力配合,把手头的工作都交接完毕后,立马就去了兰州上任,这一干,就是整整7个年头。
从1980年开始,韩先楚因为身体不太好,没办法再干下去了,就离开了领导的位置,不再做大军区司令了。
1986年10月3号,韩先楚老人在北京离开了我们,那时候他74岁。
病得厉害那会儿,韩先楚看到陈云来看他,就说道:“我身体大不如前了,又吐血又拉黑便,我想着就别动手术了,都70好几的人了。”
韩先楚去世后,家里人遵照他的愿望,把他的骨灰送回了老家红安县,安放在了烈士陵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