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女艺人摆摊卖饰品,演过百部剧却无代表作,马死只能落地行
都说马死落地行,人生在世,谁又能一直骑着高头大马?娱乐圈的浮沉更是如此。当昔日的荧幕明星褪去光环,有人选择躺平认命,有人却在泥泞中蹚出新路。
最近,TVB女艺人梁珈咏在商场摆摊卖饰品的照片引发热议——这位参演过上百部剧集的“熟脸”演员,用双手撑起生活的同时,仍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从镜头前到摊位前:梁珈咏的“非常”日常
然而,梁珈咏的摆摊并非“彻底放弃”。她坦言,自己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准备货品,但下午三点必定准时收摊——因为要赶去试镜。她表示,演戏是梦想,但现实需要生存。
梁珈咏的转型,绝非个例。在港剧黄金时代,TVB造就了无数明星,但当时代落幕,更多人沦为“消失的烟火”。不过,这些艺人并未被命运打倒,反而在生活的泥潭中蹚出新路:
TVB前艺人蔡淇俊在街头卖鸡爪的视频曾让网友唏嘘,但这个前TVB小生用三年时间把路边摊做成品牌,如今西装革履谈着供应链;沈震轩开网约车被偶遇时大方回应"解压又赚钱",转身就在健身房事业里找到新赛道;《爱回家》里的梁茵在茶餐厅端盘子,却把每份餐点当成舞台道具般认真对待。
这些香港艺人用行动证明:所谓“星途”,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段风景。褪去光环后,他们依然能活得有滋有味。
“摆摊”背后:一场关于生存与尊严的抗争
梁珈咏们的“摆摊人生”,看似是“被迫妥协”,实则暗含着对命运的反抗。娱乐圈的残酷众所周知:TVB每年签数百名艺员,能熬成“视帝视后”的不足百分之一。更多人像梁珈咏一样,沦为“工具人”——戏份少到连名字都记不住,片酬低到连房租都付不起。
在泥泞中开花,才是真正的“港剧精神”
港剧为何能风靡数十年?因其总在讲述小人物的挣扎与坚韧。如今,当昔日的“港剧主角”们走下神坛,他们用行动延续着这种精神:梁珈咏的摊位前,常有观众驻足:“原来‘刘定英’在这里!”她笑着推荐饰品,却不忘问一句:“最近有新剧吗?”这或许就是香港艺人最动人的模样——他们或许不再被镁光灯追逐,但从未停止追逐光。
生活从不许诺“永远”,但只要还在路上,就永远有机会等来属于自己的“机会”。正如她朋友圈的那句签名:“戏路弯,但心不弯。”或许,这才是香港娱乐圈最珍贵的遗产——在跌倒时,依然能笑着站起来,继续前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